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745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9:46

  紫禁城里。

  朱棣此时正低头,看着张安世的奏疏,他脸上浮出了笑意。

  而后,朱棣道:“张安世终究是孝顺的孩子啊。”

  亦失哈尴尬一笑,这种表面文章,他也可以做,他也可以写,好吧。

  不过亦失哈依旧予以了肯定:“是啊,芜湖郡王殿下至孝。”

  朱棣没有再说什么,继续看另一份奏疏,只看了片刻,便又笑吟吟地道:“这也很好。”

  说着,提了朱笔,在奏疏上写了一个‘可’字,方才道:“送文渊阁制诏,拟旨。”

  亦失哈低头应道:“遵旨。”

  当即,亦失哈亲往文渊阁,将皇帝朱批的奏疏送至文渊阁,又有翰林待诏,拟出旨意,而后签发礼部。

  这一切,自是一桩不值一提的小事。

  可在太平府,却是真正出事了。

  当夜,月朗星稀。

  突然之间,锦衣卫上下开始封锁渡口,而后开始按图索骥,四处拿人。

  只短短一夜之间,便有三百多读书人统统拿下,却也没有送诏狱,而是直接关押起来。

  一夜过去。

  许多人好像蒸发了一般。

  直到他们的亲朋故旧察觉出异样,四处打探,方知昨夜许多的读书人被拿了。

  此时,士林哗然。

  这一次,可比从前更加严重,从前往往是查到了实实在在的罪证,所以抓人。

  哪怕不少读书人为之鸣冤,可大家其实心知肚明,其实对方确实犯罪了。

  可至少对读书人而言,就算偶尔议论痛骂几句,还是相对安全的。

  既能过嘴瘾,又不担心治罪,还可显现风骨。甚至阴阳怪气写一写文章,或者是指桑骂槐一下,锦衣卫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读书人都很聪明,明朝民间有大量针对宫中的指桑骂槐,或者借古喻今之类的抨击可谓多如牛毛,哪怕是流传下去的许多故事和戏剧也是不少。

  这正是因为,实在宫中和锦衣卫懒得搭理他们。

  可现在不同了,现在竟直接拿人,一下子还拿走了这么多,足以引发恐慌。

  此时进京的举人又多,大量的读书人奔走相告。

  一下子,便上达天听。

  至少此时,礼部尚书刘观就给吓着了。

  当即,便与其他几个尚书一起往文渊阁去。

  “出大事啦。这一下子出大事啦,现在京城已经闹起来啦,不知何故,许多有功名的读书人被拿,两百多人中,竟有七十多个举人,其余秀才不可胜数。还有四个,会试高中,不日将要殿试,要做进士的,好端端的,锦衣卫突然拿人……”

  刘观从江西回来后,比从前老实得多了,对朝中的事,一概装傻充愣,可这一次,他作为礼部尚书,可真坐不住了。

  实在是这事太大,他捂不住,而且若是一句话都不说,也说不过去。

  夏原吉知道后,就大怒道:“锦衣卫这样大胆?”

  胡广听罢,直接气得发抖:“是何人下的命令?”

  “还能有谁?”说话的,乃是翰林大学士,此时他同样怒不可遏。

  杨荣倒显得冷静,较为平静地道:“先别急,慢慢的来,锦衣卫那边,可说了什么?”

  “他们只说,这是军机大事,不得过问。”

  杨荣道:“或是陛下的旨意?”

  “不像,这么大的事,陛下不可能不透露出风声,可若是寻常锦衣卫,谁敢下达这样的命令?”

  杨荣沉眉,道:“你的意思是芜湖郡王殿下?”

  众人默然。

  沉默就是默认。

  杨荣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一直是偏向张安世的,这是因为他能看透张安世的本质,且不说新政,让杨荣觉得这或是解决未来大明隐患的办法。

  最重要的是,杨荣虽知张安世声名狼藉,却一向还算守规矩,这一点很重要,毕竟没有人愿意相信一个不计后果的人能有利于天下。

  可现在……

  杨荣依旧镇定,看了众人一眼便道:“先去觐见,陈述此事,且看陛下圣裁吧。”

  众人轰然道:“杨公高见,自当禀明陛下,弹劾锦衣卫!”

  分明是请陛下圣裁,可大家的意思,却成了弹劾。

  可见此次,算是惹了众怒,哪怕是更偏向张安世的金忠,也一直不好吭声,一副沉闷的样子。

  于是群臣浩浩荡荡地一并到了文楼。见到朱棣,先给朱棣行了大礼。

  朱棣其实已事先得到了消息,也是皱眉起来。

  他已询问过亦失哈了,可东厂那边也没得到什么特别风声,这张安世突然发狂,是出乎了朱棣的预料之外。

  朕还没有提刀呢,张安世那个家伙,就已经从紫禁城砍到了文庙去了?

  朱棣满心疑惑,沉吟片刻,便板着脸道:“召张安世觐见吧。”

  宦官们不敢怠慢,火急火燎地赶往栖霞。

  传达了陛下的口谕之后,张安世却显得好像很意外的样子。

  他纳闷地咕哝道:“好端端的,怎么这个时候教我觐见呢?我正抄孝经呢。”

  却还是匆匆地赶往紫禁城,抵达文楼的时候,便行礼道:“臣见过陛下。”

  朱棣抬眼看了张安世一眼,见他脸色如常,心里倒是更为狐疑起来。

  朱棣皱着眉头,没头没尾地道:“怎么了?”

  张安世一脸不解地道:“陛下还请明示,臣也不知怎么了。”

  见张安世抵死不认的样子,似乎有人开始愤怒了。

  不过,虽是蠢蠢欲动,却还是尽力忍住。

  朱棣自是感受到众大臣们的怒火,咳嗽一声道:“读书人,那些读书人……犯了什么罪,怎么突然之间,就统统被锦衣卫拿了?”

  “原来是这个。”张安世笑了,像是一点感受不到那一个个愤怒的目光似的,此时一副长长出了一口气的样子,平静地道:“陛下,这不是遵照陛下的旨意行事吗?”

  朱棣:“……”

  群臣开始窃窃私语起来,纷纷看向朱棣。

  张安世这时道:“陛下的旨意,臣还带来了,我想……司礼监、翰林院、礼部也有存档吧。”

  说罢,他取出一份旨意来,双手奉上,由宦官交给朱棣。

第429章 他们都是自愿的

  朱棣接过旨意,只低头一看,便立即想起来。

  这份旨意,确实是他亲自下达的,而且就在这一两日。

  朱棣扫了一眼旨意,随即便交给亦失哈。

  亦失哈会意,便又将旨意,递送杨荣人等传阅。

  众臣一个个看的一头雾水,杨荣倒是面不改色,胡广却皱眉道:“这旨意与锦衣卫无故捉拿读书人,又有什么干系?”

  张安世笑着道:“旨意里的内容,不是说的很明白吗?翰林院所编修的这一部《孝顺事实》实在太好了,尤其是陛下御笔亲批,臣看了更是情难自已,尤其是那一句:‘惟天地经义莫尊乎亲,降衷秉彝莫先于孝。因而,孝为百行之本,万善之原,大足以动天地感鬼神,微足以化强暴格鸟兽孚草木,是皆出于自然天理,而非矫揉造作。《孝顺事实》可使观者尽得为孝之道,油然而生亲爱之心,有裨于明人伦敦风俗的世教。’”

  张安世顿了顿,接着道:“这样的好书,陛下下旨刊行,还亲自作序,自是有教化天下的心思。而我张安世得此书,如获至宝,所以上奏,恳请陛下,继续增加刊印的数目,并且雇请大儒和读书人,宣教四方,这既是教化天下,也有劝导世人遵从礼教和孝道的意思,陛下因而恩准了我的倡议,还亲自下旨,命太平府督促此事,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胡广有些无语,他的口才不及杨荣倒也就罢了,可你张安世也敢班门弄斧,在老夫的面前撒野?

  胡广顿时感觉心口堵着一口闷气。

  于是他忍不住道:“可这还是与捉拿读书人没有关系。”

  “谁说无关?”张安世大义凛然地道:“既是要宣教四方,宾服四夷,当然是要请人去西洋各番,宣我大明教化,不只是各处藩镇,我还听闻,天竺诸国以及西洋诸土番,也仰我大明恩德,只是却无从知晓我大明之恩义。现在有了这《孝顺事实》,则犹如雨后逢甘霖,圣人之道,以孝为本,而陛下也崇尚孝义,因而恩准我宣教四方又有什么错?”

  胡广绷着脸道:“可你也不能拿读书人!”

  张安世理直气壮地道:“我张榜了啊,张榜求贤,希望有读书人,能够响应陛下宣教孝道的旨意,深入不毛之地,宣教四方,可我没想到,他们只是嘴上说一说什么忠孝礼仪,可遇到了事,他们一个肯上的都没有。”

  胡广脸都绿了,便道:“那……那又如何?”

  张安世肃然道:“汉朝的时候,为了弘扬儒学,有张骞和班超这样的儒生,深入西域之地,光大儒学,使天下无不仰慕天朝之礼教。还有苏武,苏武胡公应该是知道的吧,礼教能有今日,恰是因为有这么多忠孝节义之人。”

  “现如今,儒学式微,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大明承袭唐宋之制,乃汉家天下,陛下又广兴王道,倡导忠孝,这正是光大儒家的好时机,可现在……朝廷正在用人之际,四处征召儒生深入不毛之地,广播仁义,却无人肯应募,你说,这算不算不忠?”

  胡广沉默了,当一个人他讲的比你这个当事人还要激进的时候,你虽然明知这家伙鬼话连篇,却也没办法进行反驳。

  张安世道:“除此之外,此番要宣教的,乃是《孝顺事实》。此书乃是自唐宋以来,第一步孝经,更是无数翰林和大儒呕心沥血,编修而成。更是陛下御笔亲批,亲自做序。我张安世读过,尚且有感,这些读书人读了,竟无感触,还对此无动于衷。”

  说到这,张安世紧紧地盯着胡广道:“胡公,我来问你,若是连读书人,都对孝道尚且如此冷漠,这……孔圣人若是在天有灵,得知他的学问,被后世一群不忠不孝之辈,歪曲至这样的地步,更是将忠孝二字,弃之如敝履。你说,孔圣人他棺材板……还按的住吗?他老人家……”

  张安世后面的话没能说下去。

  胡广脸上猛然色变,厉声打断他道:“你不要东拉西扯,孔圣人和这无关……”

  张安世带着几分讽刺地道:“孔圣人若知自己成了一群不忠不孝之徒的招牌,成了一群只晓得求取功名之辈的遮羞布,他就算起死回生,也会生生给气死。”

  “胡公,你不要转移话题,孔圣人的事,就是我张安世的事,也是你胡公的事。再者说了,这些读书人,张口孔子,闭口便是孟子,可真遇到了事,却一个个充耳不闻,依旧每日沉溺于安乐之中,这是不是不义。”

  说到这里,张安世大喝道:“不忠不孝不义,若是其他人,倒可以原谅。毕竟他们不是读书人,也没有读孔孟。可这些读书人不同,他们是读了圣贤书的,尚且敢做这样的事,这叫什么?这叫知法犯法!”

  “我张安世看不下去了,不能再这样放任他们再对不起孔圣人,因而……便请了他们去锦衣卫里头,喝几口茶,好生教授一下他们忠孝礼义,这又怎么了?”

  他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众大臣,接着道:“怎么,看到了一群不忠不孝不义且还无耻之徒,若是不好生给他们一点教训,难道……还要视若无睹吗?若是这样,诸公,我大明还有道德仁义可言吗?我张安世要问,若连读书人尚且无耻之尤,脸都不要了,我大明岂不是连蛮夷都不如?”

  “所以没什么可说的,这件事,乃陛下的旨意,一定要有儒生去宣教四方,而维护道德礼义,锦衣卫也责无旁贷,谁若反对,便是与那些不忠不孝之人沆瀣一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7页  当前第7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5/9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