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962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9:46

  可慢慢的,却又开始有了一些消息。

  有一些往返于倭国和朝鲜国的海商,终于带回来了自倭国和朝鲜国的消息。

  此二国,果然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新政。

  据说是气象为之一新,已有不少海商开始趋之若鹜,都说去了倭国和朝鲜国,便能大发其财。

  这消息一出,连商报也开始疯狂的刊载。

  一时之间,原先海外的明星,从爪哇,竟随之转到了朝鲜国和倭国上头。

  几乎所有自倭国来的海商,无一不对倭国赞不绝口。

  此事,倒是在江浙一带引发了一些小乱子,商报吹嘘朝鲜国和倭国新政,却不知如何,引发了一些反弹,竟有宁波的百姓,将一处报亭给砸了。

  连夜有电报传来京城,朝廷责令严查,最终方才知道,原来倭寇肆虐时,宁波受害最深,不知多少人妻离子散。

  虽说已过去了数十年,整整两三代人,可这些记忆,却终究还是有的,于是一群壮丁,义愤之下,一时寻不到正主,也没办法跑来京城里打商报的编撰和编修,索性拿报亭撒气。

  得知了事情的原委,朝廷也只好捏鼻子认了,压下了此事。

  而开春过后,更是海贸繁忙的时节,那往来与倭国与朝鲜国的海船,更是蜂拥而去。

  自两国的海贸统计,节节攀高,海政部甚至折算,贸易量,和去岁同月相比,居然增长了四倍有余。

  由此可见,这两国的新政如火如荼到了何等的地步。

  这也导致,郑晨等人的书,竟又重新在京城畅销。

  直到岁中,进入了夏日,却在此时,松江口岸,一艘残破的舰船,晃晃悠悠,抵达了华亭港。

  紧接着,竟有一个穿着倭人装束的人匆匆下船,此人双目无神,面带忧虑之色,宛如惊弓之鸟,小心翼翼地左右张望和顾盼。

  似乎有人察觉到了此人的异样。

  口岸的一个巡捕,健步上前,大喝道:“尔何人……”

  说时慢那时快,这人居然突的啪嗒一下跪下了,而后以手捂面,痛苦不堪地道:“完啦,完啦,全完啦……”

  他虽是倭人装束,可竟是一口带着江西乡音的官话。

第592章 惊天消息

  那巡捕一听,大吃一惊,不可思议地看着眼前这蓬头垢面之人。

  不过这等事,巡捕倒也见识过,随着大量的海船出海,经常会有海船倾覆的情况发生,这幸运者被人救起,回到了陆地之后,也是这般的疯疯癫癫。

  “哪一艘船完了?是否还有救援的可能?”

  这人摇头,发出好像无意识的笑:“罢罢罢,我……我进京……我要进京师。”

  说罢,他摇摇晃晃的,径直跑开。

  巡捕想要拦住,可细细一想,此人可能只是一个疯子,也不必去和他计较。

  当即,也只是摇摇头,便转身离开。

  而那人跌跌撞撞的,却好似是中了梦魇一般,依旧口里喃喃念着什么,疯疯癫癫的去了。

  ……

  文渊阁里。

  张安世这些时日,倒是无所事事,所以每日偷偷溜去书斋里躲懒。

  坐在厚实的沙发上,抱着茶盏,这一坐,就是老半天,真的不要太舒服了。

  这样的好日子,可不多见。

  这一方面,自是张安世偷懒的性子起了,而另一方面,则是近来新政的推进,似乎还算是顺利,确实没有什么好烦恼的。

  不过这几日,胡广等人,倒是够烦的。

  每次在书斋里喝茶的时候,大家都会看报。

  除了邸报之外,便是商报了。

  最初胡广开始看商报的时候,其他诸公竟还嘲笑,可现如今,连他们都被感染了。

  毕竟,他们也慢慢开始回过味来,这天下的事,越来越和工商有关,无论是朝廷修筑工程,还是每年工商所带来的巨额赋税,任何一个大学士,若是忽视工商的影响,而真妄图靠脑补来治天下,都要遭殃。

  众人看着商报,其中一处副版,却又是关于倭国的情况。

  已经有大商行放出消息,今岁大明与倭国的贸易,只怕还要创下新高。

  盘踞于倭国的汉商,已不下百家,各种买卖,可谓是如火如荼,且听闻利润颇丰。

  最先看到消息的,乃是金幼孜,金幼孜看过之后,忍不住沉眉,而后瞥了张安世一眼,随即就好像没见着一般。

  倒是这时,胡广高声念道:“今岁倭国增长喜人,其海贸增长显著,新政推行,一日千里,实可畏也……”

  他这么一念,便教其他人装傻装不下去了。

  张安世也放下报纸,道:“胡公,近来对倭人的消息,怎么这样的热衷?”

  胡广道:“倭人,虽非我大明心腹之患,却也是狼子野心,这东南沿岸的军民百姓,现在还惦记着当初倭寇肆虐之仇也。所谓十世之仇,犹可报也……大明视倭人为不征之国,这是因为海路艰难,征伐起来,不免劳民伤财,因而……朝廷才奉行以和为贵,不愿轻启战端。”

  “可这并不表示,要滋养扶桑,使其开海贸!创新政,也使其因此脱胎换骨,犹如我大明一般,有今日之繁盛。现在不但扶桑开了新政,又得了许多贤才,更吸引了无数的商贾,长久下去,岂不教东南沿岸军民百姓,无不切齿含恨?宋王殿下,错了就是错了,错了要先知错,知错才能改正,当初的时候,殿下这样干,就引发了不少的非议,可殿下却非要一意孤行,如今怎么说?”

  顿了顿,胡广语重深长地接着道:“胡某人,对殿下没有私恨,不过是就事言事而已,现今这个局面,怎不教人忧心呢?殿下,想一想办法吧,老夫思虑再三,不如……针对倭人进行海禁,如何?”

  众人都默默地看向张安世,不露声色。

  张安世挑眉道:“海禁?凭海禁可不成,这世上,只要还有利润,海商出了海,怎会对朝廷的禁令奉若圭臬?这是禁不住的。”

  胡广激动起来,提高了声音道:“那也要拿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你瞧瞧这商报怎么说的,这些商贾……又怎么说的?”

  张安世却是不以为然地微笑道:“商人的话,也不能尽信。”

  胡广这下子竟是笑了,道:“殿下,当初的时候,殿下却是教大家不可尽信士绅,而信任商贾,现在怎么反过来了?”

  张安世眨了眨眼睛道:“本王的意思,谁都不能尽信。”

  胡广道:“难道这些商贾,吃饱了撑着,非要撒下这弥天大谎?”

  张安世道:“胡公,你就别总是瞎操心了,这倭国的事,本王心里有数。”

  胡广瞪大了眼睛,道:“宋王殿下,你以为老夫是瞎操心?若不是怕……怕吾儿随着你一道身败名裂,老夫用得着……咳咳……咳咳……算了,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说着,吹胡子瞪眼,又晃着脑袋,便不肯言语了。

  解缙也在旁微微皱眉。

  爪哇等诸藩,海贸也都在增长,不过倭国的贸易增长,确实更为强劲。

  这让解缙也颇为忧心。

  士大夫,准确的来说,作为一个读书人,无论大家还信奉不信奉孔圣人,可骨子里有些东西,却是不会变的。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倭国毕竟相比于爪哇,占据了地利,且海船往返倭国,无论是航线的远近,还是地理位置,以及人口而言,都远远好于爪哇,一旦倭国新政成功,对于爪哇而言,伤害可能不小。

  尤其是商贾还有商报似乎都对眼下倭国的新政评价极高,竟隐隐有成日占据头版的趋势,反显得爪哇只剩下边角料了。

  长此下去,真不是办法。

  只是解缙此人,不似胡广这样鲁莽,他决定再好好看看。

  ……

  “陛下。”

  亦失哈小心翼翼地走到了朱棣的身边。

  朱棣手中则端着刚刚送入宫来的商报,正看得出神。

  “何事?”朱棣倒是听到了亦失哈的话,一面看着商报,眼睛也没有抬一抬,只轻描淡写地问。

  亦失哈道:“礼部尚书刘观,今日染疾,没有当值,告了病。”

  朱棣只脸色淡淡地颔首道:“知道了。”

  亦失哈便退到了一边,默不作声。

  朱棣却是突然道:“倭国的新政,这样的厉害?”

  “啊……”

  朱棣瞥了亦失哈一眼,道:“这倒令朕没有想到。”

  亦失哈一时间没品出朱棣的意思,于是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棣道:“这些时日,朕看各处报纸,都有不少事关倭国新政的情况,据闻极好,甚至还有大超我大明的趋势,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亦失哈便坦然地道:“这……奴婢也有耳闻。”

  朱棣失笑道:“你一奴婢,也关心这个?”

  亦失哈解释道:“现在各大商行,有不少,都发行各种散股,供人投资,等挣了银子,便落地分红。正因如此,现在不少军民百姓,都极关心这个,从前大家关注的,都是一些奇闻轶事,现在反而街头巷尾,都在议论买卖的事。这倭国新近倒是热门的很,因而……有不少大商行,纷纷涌入,据闻确实回报惊人,所以……议论的很厉害。奴婢……自然而然,也听到了一些传闻。”

  朱棣露出了几分兴致,道:“是吗,还有这样的事?这样说来,朕不少的臣子,只怕也从这贸易之中,挣了不少吧?”

  朱棣可不是傻子,有些事,他也清楚得很,但凡只要挣银子的事,百官可都闻着味就似鲨鱼见了血一样。

  别看平日里朱棣都将银子挂在嘴边,可论起来,谁不是如此呢?

  亦失哈尴尬笑道:“据奴婢所知,确实不少大臣购置了一些散股。听闻在倭国,都挣了。”

  朱棣突然恍然大悟地道:“这就难怪了,难怪这商报,如此大肆的颂扬,哎……他们啊……贪图这些小利,却殊不知,可能将来这些成为我大明的腹心之患。去岁的时候,你这奴婢倒是对朕有过提醒,教朕出手阻止此事,朕有所顾虑,现如今,倒是有些后悔不及了,这么多的贤才,统统都落入倭人之手,而这倭人……”

  朱棣说到这里,拧紧了眉,摇摇头,便没有继续说下去。

  亦失哈看朱棣愁眉苦脸起来,便道:“这事……奴婢也听闻,东南沿岸,不少的军民百姓,对于宋王殿下也颇有非议,还有几个出身宁波的大臣,成日弹劾宋王殿下,说……说……”

  “说张卿家通倭,是吗?”朱棣抬眸看他道。

  亦失哈不敢继续说下去了。

  朱棣抿了抿唇,显出几分不悦,便道:“张安世哪里有通倭的胆子?这家伙不过是犯了糊涂罢了,他要有胆子通倭倒也好,朕正嫌他胆小如鼠呢!堂堂男儿大丈夫,獐头鼠目的,做什么事都鬼鬼祟祟。”

  亦失哈:“……”

  好吧,这话题不是他适合掺和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7页  当前第9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62/9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