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家再醮记_分节阅读_第116节
小说作者:华飞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73 KB   上传时间:2015-03-17 13:15:43

  李治一叹:“那我便陪你去瞧一瞧罢。”

  雍州府衙前,乌压压的一群人挤在张贴榜文的墙壁边,或喃喃自语,或大声念诵,或默然不语。约有一半人已经羞惭得掩面离去;另有些人是崔渊脑残粉,慕名而来,看得如痴如醉;还有些黑仍旧很是不甘心,各种挑剔,各种夸口。隐藏在人群中的某些人挑拨了几句话,脑残粉和黑们差点打了起来。不过,府衙的军士可不是摆设,火眼金睛地挑出了一些人,直接押进了大牢,府衙前顿时便清净了不少。

  崔渊到的时候,人群已经渐渐疏散了。他吩咐部曲们在地上铺好了苇席、茵褥,摆上书案、笔墨纸砚、煎茶器具等,与李治一左一右坐下来。他们不声不响地公然坐在府衙前,逐渐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那不是崔渊崔子竟么?”

  “没错,就是他!”

  “他来这里作甚?”

  仿佛听见周围人的议论声,正优雅地煎茶的崔渊抬起首,将茶盏推给李治,笑着答道:“听说有人觉得我名不符实,因此,我特地赶来这里,会一会那些自认为才华超过我之人。书画诗赋策论,谁若觉得比我更出众,便当场与我比上一比。命题便由晋王出就是了。至于点评,便请晋王出面,交由朝中诸公罢。”

  他眯了眯眼,环视旁边鸦雀无声的众人:“如何?谁敢上前挑战?”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波又起

  不知不觉间,雍州府衙前再度聚起一群文士。然而,这数百人却全然不似上午那般满腹愤懑不平、喧闹不堪,反倒大都席地而坐,宁静以对,仿佛他们正在参加某个文会一般。被他们簇拥在中间的两个年轻人时而煎茶慢饮,时而对弈沉思,时而举笔勾写,举手投足泰然自若。就像是他们并非在大庭广众之下,而是身处家中书房似的。

  偶尔便会有人起身行礼问:“可否一观二位的棋局?”

  或:“在下仰慕崔子竟已久,可否一观阁下方才写的字?”

  李治、崔渊也只淡淡地瞥一眼,颔首默许。

  逐渐地,他们便不仅仅只是文士们围观的对象,反倒像是成了文会中万众瞩目的中心。不但引起了一阵阵赞叹与评论之声,更有些文士忍不住就近买了笔墨纸砚,也写起了字、画起了画,再请他们评点一二。

  一时之间,连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们也啧啧称奇,那些个心怀不轨的人更不敢随便煽动,只得悻悻然地躲藏在人群里继续寻找合适的时机。雍州府衙的军士原本打起了精神防范,见状难免也放松了些。功曹立在门边看了许久,微笑着摇首回去继续处理公务,又遣差人去给被圣人召见的雍州刺史杜淮报信。

  府衙不远处的某间食肆里,王玫推开窗户,笑盈盈地眺望着。她也未曾想到,崔渊的应对之法竟然是如此光明正大的阳谋。比起崔泌暗地里使的阴毒诡计,他的回击直接得令人汗颜。不满?不忿?觉得这解头来路不正?那便光明正大地比上一比就是了。他就等在这府衙前,若有勇气非凡者、自负才华者,尽管去挑战便是。赢得光明磊落,输得也心服口服。这等做派不知比那些暗地里放冷箭的人高了多少层,一举便扭转了四处飞散的流言。到目前为止,连一个挑战者也不曾出现,不但那些有心人觉得在情理之中,围观群众们心里也都明白过来了。

  崔泌恐怕又要呕得吐血了罢,抹黑之计再一次促成了崔渊刷声望之举,连带着毫无存在感的晋王李治也又一次成功地在文人士子中获得了公平淡然的好形象。

  “母亲,阿爷……真厉害。”崔简瞪圆了眼睛,忽然道。他尚且年幼,并不清楚一日之间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只知道阿爷成了解头,却有人暗中为难造谣,使得家中长辈们从喜悦瞬间便变得忧虑起来。而后,阿爷邀着晋王在雍州府衙前一坐,情势便扭转过来,长辈们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此时此刻,成为众人瞩目焦点的阿爷却仍旧像往常那般,慢悠悠地弈棋,间或品一品茶,或拿过旁人递过来的字看几眼——所有一切都似乎与平时并没有任何区别。是的,自家阿爷好似从来都不会焦躁不安,从来都不会忧虑不平。除了为书画如痴如醉的那些时日,他总是时时刻刻胸有成竹,仿佛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让人觉得无比可靠。

  “我也要像阿爷一样。”小家伙喃喃地道。

  “一定会的。”王玫拍了拍他仍然稚嫩的肩膀。

  宫中自然很快便得到了最新的消息,圣人正在听房玄龄询问那个上折子的监察御史,听得宦官们的禀报之后,也不由得放声大笑起来:“行得正、坐得端,便无畏无惧。子竟这种狂士之性,真是养得越发有趣了!以正破邪,以阳谋破诡道,做得好!!不过,他倒是习惯坐在人群中央了,恐怕稚奴却有些难熬不惯罢!待他们那头结束了,赶紧让稚奴来见朕。朕可得好好问一问今日的事。”

  崔敦、崔敛皆暗暗地松了口气,而后又审视着那个梗着脖子坚持自己只是风闻奏事的监察御史。房玄龄不紧不慢地问了几句话,那御史还不知自己的车轱辘话里已经颠三倒四露出了漏洞,仍是不愿承认错误。

  长孙无忌默然听了半晌,此时忽地道:“臣先前也觉得晋王的性情有些内向,但今日方知,晋王不愧为陛下之子,大场面中也很能镇得住场。或许陛下作为阿爷,以前都只当晋王还是个孩童,其实他早便已经长大了,能够独当一面了。”

  闻言,圣人垂目想了想,颔首道:“辅机(长孙无忌)说得是,转眼稚奴也要大婚了。如今他的身子骨也强健了些,或许多少能让他参预些政务,帮朕分忧了。旁的不说,朕看这一回摹本之事,他与子竟便都做得很好。”说到这里,他便眉飞色舞起来:“子竟最近在倒腾甚么雕版印刷,稚奴夸了好多回,听说这两日便能印刷出来给朕瞧了。辅机你听说过这雕版印刷么?”

  长孙无忌摇了摇首,看向崔敦与崔敛。

  圣人也跟着看过去:“礼之(崔敦)、守之(崔敛)你们可听说了?”

  崔敦、崔敛兄弟俩对视一眼,满脸无奈地摇了摇首。

  圣人对他们一问三不知的表现十分不满:“亏你们还是长辈,怎地连子竟在做什么都不知道?天天都见面,居然还不如朕知道得多。”说到此,他又忍不住笑了,话中多少带了些自得的意思:“还是稚奴贴心,什么话都和耶耶说。”

  “……”几位重臣默默地听着圣人炫耀儿子,已经十分习惯这种情形了。在很多情况下,他们自家的父子关系,就是为了衬托圣人与太子、圣人与魏王、圣人与晋王之间无可匹敌的父子之情而存在的。有些时候,他们听着其实也有些羡慕。毕竟,毫无原则地宠溺儿女所得来的满足感,其实也十分难得。而他们大多数人都是严父,并非慈父,也很难拥有那种与儿女亲密无间的体验。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们都觉得十分无奈。这般娇养女儿也就罢了,儿子哪有这种养法?只是,连长孙皇后都拗不过圣人,他们一再纳谏圣人也权当成耳旁风——当臣子的还有什么法子呢?

  有了对比参照,圣人心情十分愉快,挥了挥手,很是大度地道:“也罢,既然你们都这么孤陋寡闻,待雉奴和子竟将摹本呈给朕看的时候,就都过来过一过眼。免得这雕版印刷的事成了,朕的心腹爱卿们居然都不知晓。”

  房玄龄、长孙无忌、崔敦、崔敛自是只能行礼谢恩。

  圣人又点了几个人名:“玄成(魏征)、登善(褚遂良)、舅父(高士廉)若无事,也都来瞧一瞧。若是欧阳公(欧阳询)还在便好了……”

  于是,在李治和崔渊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圣人又半是炫耀半是欣慰地给他们俩宣传了一番。待他们第二日捧着装订好的经折装《兰亭序》摹本过来求见时,两仪殿中已经坐满了当朝重臣: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尚书右仆射高士廉、中书令杨师道、左侍中魏征、司徒长孙无忌、谏议大夫褚遂良、兵部尚书崔敦、光禄寺少卿崔敛。

  没想到当朝四位宰相都在,正目光炯炯地看过来——踏入两仪殿的那一瞬间,满脸喜色的李治怔了怔,突然压力倍增。崔渊跟在他身后,不着痕迹地望了他一眼。李治心中一凛,回过神来,向诸臣颔首见礼,又格外与舅祖父高士廉、舅父长孙无忌行了礼,这才朝圣人拜下:“原以为阿爷这里没有人,想不到诸公都在,倒教孩儿吓了一跳。”

  圣人将他方才的举止看在眼里,越看越是欢喜,又因爱子成长而颇有几分感慨:“正是因他们都几乎不曾见过你几面,阿爷才特地让他们过来。不过,雉奴,你也越发稳重了,阿爷总算是放心了。”

  李治笑道:“阿爷觉得,孩儿方才没有呆怔在原地便算是稳重了?孩儿却觉得还差得远呢,只能帮着做些小事,尚不能为阿爷分忧。”

  “阿爷再好好教一教你,过两年你便能参预朝政了。”圣人难掩笑意,接过他递上来的经折装《兰亭序》摹本,“且你与子竟这一回做的事,何尝不是为阿爷分忧呢?”经折装确实十分少见,他好奇地打开摹本:“如此装帧,确实比卷轴更容易放置。”

  “也更容易看,更容易书写,不必手持卷轴悬笔写字了。”李治凑到他身侧,比划了几下。

  崔渊在下头接道:“这雕版刻好了,便可印刷出成百上千份,比抄写更便宜,节省了不少时间,也可令这名家真迹摹本更快流传到大唐的每一个角落。臣想着,不仅可做名家真迹摹本,《千字文》《急救篇》等各种启蒙之书,甚至于十三经等,皆可印刷出来。”

  “不错。读书之人越多,朕能用之才也就越多。”圣人笑道,将那摹本仔细看了又看,“若不是你们说这是雕版印刷出来的,恐怕朕真以为是子竟又临摹了一份!很好!这摹本,确实将近九分神韵了!你们都曾见过王右军的真迹,也过来看看!”

  众臣便都围了过去,传看着这份经折装摹本。

  诸臣之中,以褚遂良书道造诣最高。他抬首看了崔渊一眼,双目中略有些复杂之意:“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褚公过誉了,不过是沾了能将真迹借出来,每日潜心揣摩的光罢了。”崔渊回道,“大王也曾提过,若能再求圣人多宽限几日,请褚公过来指点,说不得便能见到更出彩的摹本了。”这话他与李治二人确实私下议论过。然而,褚遂良是圣人的心腹重臣,恐怕也没有多少时间用在参悟《兰亭序》上。

  褚遂良笑了起来,想了想,便道:“平日恐怕也不得空闲。待下回休沐之日,若能再去瞻仰一回真迹便足够了。”

  “晚辈必当扫榻以待。”崔渊躬身行礼。

  圣人听了,忍不住大笑道:“子竟,你居然公然拿朕的《兰亭序》做起了人情!”

  崔渊依旧脸不红气不喘地回道:“眼见着两月之期便要到了,能让更多人见一见王右军的真迹,大家也必会更感念圣人的惠泽。”

  “你若是打着耍赖不还的主意,那可是想错了!”

  “圣人放心,臣一定会如期奉还。”

  众人正其乐融融地评着这份摹本,推想着雕版印刷的用途,一位宫人满面紧张地奔了进来。在圣人身边贴身服侍的宦官听了她的低语,神色微微一变,立即快步走到圣人身边耳语了几句。圣人慢慢地收了笑容,面无表情的脸上多了几分不怒而威之色。

  “诸位爱卿,你们且回去处理公务。雉奴、子竟,去偏殿等一等。”他吩咐道。大家都感觉到了浮动在殿内的压抑气氛,于是纷纷告退。李治、崔渊走在最后,尚来不及推测什么,便隐约听见圣人冷道:“将那伶人带过来!”

  “伶人”?崔渊想起了王玫曾经提过的美少年“称心”,也知道此事发生之后,太子的行为可能会更加不堪。他一向不将礼教放在眼中,也并不觉得太子钟爱一位少年与钟爱一位宫女有任何区别。只是,当这种钟爱成了各种随心所欲、胡作非为的借口,那便是过错,也会给受钟爱者带来无穷无尽的祸患与威胁。

  ☆、第一百六十章 人心浮动

  却说宫人将李治、崔渊引到偏殿中,给他们煎了茶,又上了些时令鲜果与见风消、肉脯等煎炸零嘴等物。她们俱是训练有素,行云流水般将诸事做完之后,便静静退到一旁,再也悄无声息。李治微微皱起眉,扫了她们一眼,又看了看两仪殿的方向。

  崔渊啜了一口茶,心里替圣人感到惋惜。可怜天下父母心,圣人以为处置了称心便能将太子引回正途,却不愿意想太子早便踏入了歧途,往后更可能会越走越远。纵使圣人这般的千古明君,也免不了和天下间诸多父母那般偏心——将所有的错失都推给旁人,坚持认为爱子本性赤诚,只是被人教唆了。不愿去想症结,又如何能解决问题?也难怪最终太子会走到那一步了。

  片刻之后,他们忽然听见一声惊惧交加的哀嚎。两人一怔,充满疑虑地互相看了看,立即站了起来。李治本能地走了好几步才停下,崔渊却是十分冷静地看着他,安慰道:“大王,千牛备身们都守在陛下身边,想来定是无碍。”

  李治有些迟疑:“方才那声哀嚎……也不知殿中是否出了什么变故。”不过,他心里也很清楚,阿爷既然将他遣开,便必定是不想让他目睹此事。他若是贸然赶过去,说不得反倒会让阿爷失望。

  他的话音方落,关上的殿门便被推开了。身着千牛备身细鳞甲、手握腰际横刀柄的崔澹、王方翼匆匆走了进来,行礼道:“微臣奉陛下口谕,送大王回禁苑探望皇后殿下,并请大王与两位贵主安置禁苑诸事。”

  闻言,李治越发忧心忡忡起来:“阿爷没事罢?”

  “大王放心,陛下安好,方才只是在处置宫人而已。”王方翼答道。他虽然年纪轻轻,但看起来便显得十分稳重可靠。见他神色一如往常,李治也松了口气。

  崔澹则给崔渊使了个眼色,压低声音:“赶紧家去。”

  崔渊点了点头。是非之地,确实不能多待。毕竟处置的是太子的禁脔嬖宠,就算是晋王在这里听见了始末也很不合适。于是,他便劝道:“大王,听圣人的口谕,似乎是担心皇后殿下那头……”他说得十分直接,李治立即回过神来,急道:“也不知是什么人冒犯了阿娘……赶紧走罢!”

  崔渊心中又是一叹。此事很可能是先捅到了长孙皇后跟前。毕竟,太子的禁脔嬖宠不论是男是女,都属于宫廷内务,太子妃无法干预,也只能由皇后处理。只是,皇后身在禁苑,鞭长莫及,只能遣人告知圣人了。也不知此事会不会影响皇后的病情。若刺激得皇后病情恶化,太子便是大不孝,位置亦很难保得住。他并不相信,魏王会想出这种大不敬的计谋。毕竟,他与太子的孝心都并没有多少假意。恐怕,这又是崔泌欺上瞒下做下的罢。此人心性狠毒,毫无孝悌仁义之念,什么法子都想得出来。

  一行四人匆忙离开的时候,正撞见太子李承乾挥着马鞭,催着抬步舆的宫人加快脚步赶往两仪殿。他们退到路旁见礼,李治还唤了声“太子阿兄”。李承乾面上却交错着焦躁暴戾与失魂落魄,仿佛根本看不见他们。李治抬眼望着他的背影,皱起了眉头,依旧一语不发地往外走。

  一路出了虔化门、永春门,路过东宫的时候,里头依稀传来痛哭、惨叫与喧哗之声。李治握紧马缰,苍白的脸上流露出了凝重。不过,他并未在东宫附近停留,便催马出了宫城之东的延喜门,赶往曲江池附近的禁苑。

  崔渊在胜业坊前辞别了他们,回到崔府之后,便见王玫闻讯迎了过来。

  “四郎,方才堂嫂使人来报信,说皇后殿下召见叔母去了禁苑。看起来那几个宫人有些行色匆匆,叔母的神色也不似寻常。莫非,宫中出了什么要紧的事?”

  崔渊颔首,直到两人回到点睛堂正房里,才压低声音回道:“东宫嬖宠事发。圣人或许有心悄悄处理此事,但东宫里头已经闹得不像,太子妃完全辖制不住。想来,该知道的人都已经得了消息。”

  王玫先前也猜应该是称心之事,却未料到长孙皇后会将真定长公主叫过去。不过,说来虽是皇室家事,真定长公主作为姑母也说得上几句话。只是不知,长孙皇后到底想让她做什么。若是保太子,崔家上上下下恐怕都不会答应。

  “放心,叔母不会随意牵涉夺嫡之事。便是皇后殿下再如何焦急,应该也不会强求。”崔渊道。他一向觉得,长孙皇后比圣人更清楚该如何教子。太子的品性如何,当不当得起太子之位,她比任何人都看得更明白些。只是,毕竟是嫡亲的阿娘,才不忍开口夺去他立身的唯一凭仗罢了。太子是嫡长,一旦失去了这个位置,心性又偏狭,将来说不得会落到什么境地。

  王玫禁不住又一叹:“明日便是阿实生辰,原本我还想为他办一场家宴。茶铺也定在明天开张,好让他去看一看热闹。不过,眼下的时机,却像是不太合适。”

  “怎么不合适?再合适不过。”崔渊笑道,“便权当作什么都不知道就是了。阿实的生辰也不宜大办,毕竟他年纪小。只将他的兄弟姊妹们邀过来,一起替他贺一贺也就是了。”

  王玫便盘算起来:“大郎、二郎、三郎须进学,恐怕白日不得空,就定在晚上罢。正好,中午我给阿实做一碗寿面。”虽说她做的寿面未必比厨娘做出的味道好,但胜在心意。而且,这个时代过生辰,似乎也并没有这样的讲究。

  “寿面?”

  “便是汤饼。过生辰不是称作过寿么?所以有了寿面一说。”

  “我过生辰的时候,你可别忘了。”

  “放心,自然不会落下你。”

  当夜,真定长公主并未回公主府,而是歇在了禁苑中。崔敦、崔敛回家后听闻此事,便将子侄辈及媳妇们都唤到了郑夫人所在的正院内堂里。另外,年纪渐长的崔笃、崔敏也一起旁听。待侍婢、仆从都退下去,一列列部曲悄无声息地守卫在内堂外之后,崔敦方放下手中的茶盏,巡睃着底下子侄们的神色。

  “今天,圣人严厉地斥责了太子。据说,是因一个嬖宠。子放,你当时在场,觉得如何?”

  崔澹摇摇首:“阿爷,我只看见宦官押来一个少年。圣人问了他几句话,便有些厌烦了,命人将他拖下去杖责。而后,圣人便使我和仲翔去偏殿里传口谕,护送晋王去禁苑探望皇后殿下。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也并不清楚。”

  崔敦又看了一眼崔澄、崔滔:“你们二人可听得什么消息?”

  崔澄、崔滔皆摇了摇首,他们一个忙于公务,一个清闲得很,竟是都不曾听说什么。

  “我们离开大内时,正好遇见太子赶去两仪殿。”崔渊回道,“想是太子为那嬖宠说话,触怒了圣人?阿爷、叔父,以圣人的性情,盛怒之下必不能再容那嬖宠活下去。太子一时伤心,恐怕是出言无状,才得了这番斥责。”但凡了解太子李承乾之人,就知道他冲动暴躁的时候是毫无理智可言的。昔日便有鞭打身边宫人致死的传闻,如今气怒伤心之下,出言顶撞圣人也不无可能。否则,一向疼爱太子不舍得责骂一句半句的圣人,又如何会严厉斥责他?

  崔敦眯了眯眼:“想不到,旦夕之间竟然就发生这种事。不少人都将此视为太子位置不稳的征兆,人心难免浮动起来。”

  崔敛皱起眉,接道:“虽说我们崔家只奉圣人之命,但……阿兄,太子若为新君,绝非社稷之福。他虽聪慧过人,但品性显然并不足以承接国祚。若是期盼他能够如楚庄王那般一鸣惊人,恐怕日后我们都会失望。”

  “难不成,阿爷觉得魏王不错?”崔滔问。

  崔敛犹豫片刻,叹道:“从眼下来看,至少比太子好些。太子沉迷声色,不事实务,除了占据嫡长的礼法之势外,一无所有。魏王精通书画,素有文名,先前修《括地志》也很得了一番声望。”

  “嫡长兄尚在,便急着积累名望、拉拢群臣,不臣之心未免也太过明显了。”崔渊忽地笑了起来,“有人弹劾他逾制,他视如不见,直到圣人亲自为他改了用度,可见心中早已生了他志;群臣对他稍有微辞,他便去找圣人哭诉,使圣人怒而斥责众臣。呵,这般吃相难看又骄横,比之太子也不过尔尔。若魏王登基,说不得又是一个前朝炀帝呢。不,他还不如炀帝。至少,炀帝在登基之前,伪装得几乎无懈可击。而他,却连伪装都不会,浑身都是破绽。”也只有圣人,才当魏王是个友爱兄弟之人罢。朝中许多臣子,早便已经将他看穿了。至于皇后,或许也不愿意相信两个儿子夺嫡,竟然走到了如今的地步。只是,若是眼下不加以控制,数个月之后,恐怕便会落入生死相争的境地了。

  崔敦目光微沉:“如此说来,你更看好晋王?”

  崔渊挑眉:“晋王的心性不错,也足够聪明,只是欠缺了历练而已。且不说其他,如此擅忍之人,比之他人便高了一筹。”

  崔敦、崔敛均若有所思地望向他。太子与魏王年长,且争夺激烈无比,令满朝文武都似乎有些忽略了晋王。这位也是嫡幼子,虽然年纪尚幼,但可能确实是更好的选择。说不得,他便是最终得利的渔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页  当前第1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6/1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世家再醮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