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颜风华录_分节阅读_第65节
小说作者:华飞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13 KB   上传时间:2015-12-14 13:27:44

  ☆、第一百六十四章 隐约交锋

  

  因着离年前只有几日光景,实在不宜上门拜访走动之故,王氏便将亲戚之事暂且按下不提。小王氏见染娘与谢玙颜氏的独女华娘颇为亲近,便命前来拜见叔母的大郎谢沧、二郎谢泊、三郎谢澄带着姊妹们出去顽耍。李遐玉拔了头上的钗朵给华娘,分别给了小郎君们用香囊装着的见面礼,又让雨娘随过去服侍,便笑盈盈地看着堂兄妹几人出门去了。旁的不说,大房三个郎君都教养得极好,华娘亦是文静的脾性,孩子们定是能顽得很愉快。

  李遐玉对身边的小王氏笑道:“昨日我与染娘说起大郎兄弟三人,她知道自己新得了三位兄长后,心里欢喜极了,一直问什么时候才能见着。”又朝着颜氏笑了笑:“小姊姊也很教她挂念,方才临出门前,她还特地选了礼物要送给华娘呢。”她这些话倒是半点都不假,染娘自幼与孙家兄妹二人一同长大,与他们情同嫡亲的兄妹。她最喜爱的便是兄姊,最期盼的便是自己也能当小姊姊。

  “染娘可真是惹人疼的好孩子。”小王氏便接过话赞道。颜氏抬眼望了望王氏,抿了抿唇:“元娘,我仿佛记得阿嫂曾提过,你们如今正住在临近的怀远坊中?这是早便准备好的宅第么?怎么不直接往家里来呢?”

  李遐玉将她的神色看在眼中,知道她是替王氏问的,便不动声色地颔首:“先前曾接到大兄大嫂来信,提到阿家与二兄二嫂已经往长安来,一家即将团聚。那时我尚且可惜自己不能去长安拜见呢。临来接了敕旨,本想烦劳大兄大嫂,转而又忆起三郎曾提过兄嫂先前赁的宅子是两进的,若是我再挤进去,恐怕一家子人都住得难受。故而,娘家祖母便教部曲仆从先行一步,买了个便宜的三进宅子住着,也有阿弟玉郎想在长安游学的缘故。”

  “原是有这样的因由,眼下却不必顾虑了罢?咱们一家人亲亲热热地住在一处也热闹。”颜氏便又道,握住她的手轻轻拍了拍,“况咱们都是谢家人,阿家也在,怎能独自住在外头呢?往后染娘有兄姊们陪着顽耍,也不至于孤零零的不是?”

  李遐玉早便料到有这么一着,她原以为不是王氏便是小王氏会叫她搬回来,只是没想到却是颜氏开了这个口。这位堂嫂真是半点都不拿自己当客人,仔细说来这宅子可是谢璞小王氏做主,哪有这般越俎代庖的道理?不过,或许原先便是如此相处,只当是亲兄弟亲妯娌,故而她才一心想王氏所想、急王氏所急罢。

  “阿颜说得很是。”王氏这才不紧不慢地开口接道,“也没有晚辈舍下家人独自住在外头的道理。园子中还有间空出的小院落,你们母女二人也没有什么住不下的。眼看就是元日了,你这两天就搬过来。”

  李遐玉听罢,便侧过首笑着望向小王氏:“儿自然愿意一家人住在一处。既是如此,便须得烦扰大嫂了。今日回怀远坊后,我便着人收拾起来。陆陆续续搬两三日,定能赶在元日之前迁过来。”来长安的时候,光是行李就有二十来车,更别提三十来个婢女仆从了,还不算那些听命于她的数十部曲。一个小院落如何能装得下这么些物事与人?说不得必须在怀远坊留下大半来。

  小王氏笑应道:“我早便恨不得你能搬回来呢!待会儿便立即着人去收拾那个院子去!元娘你若是得空了,也随着我先去瞧瞧。刚搬来的时候便里里外外都打理了一回,如今时日尚短,想来不需费什么功夫就能住下了。你若有什么想法,咱们慢慢地添置起来。”

  “阿嫂行事只会想在我前头,我怎可能会有什么别的想法念头?”李遐玉便道,“况我还想跟着阿嫂学一学如何打理庶务呢。在家中时虽学过,却也有些日子不曾上手了,如今见了阿嫂这般利落的模样,心里真是羡慕得紧。”她必须给自己寻个光明正大的借口,白日里尽量离王氏远一些,免得越发两看两相厌。

  “这倒是无妨。我平日理事时,你在旁边看着便是。过些时日,我再将一些庶务交给你练一练手。而且,你也莫要谦虚,我可是听义之提过,你在娘家时亦是说一不二,将繁杂的内院诸事都理得井井有条呢。”小王氏很理解她,也不忘替她说几句好话。

  王氏冷眼看着,竟觉得平日里端庄雍容亦很是讨人喜欢的娘家侄女兼长媳,倏然也似乎正偏帮着这个寒门之妇。两人亲亲热热的模样,实在教她很是看不过眼:“庶务之事且不忙着,六娘先好好给阿李讲讲咱们家的规矩。陈郡谢氏可不比那些个寒门庶族,绝不能违逆了礼仪规矩,晨昏定省侍奉长辈都是必须日日躬行的。”

  闻言,李遐玉很是听话地连连颔首,诚心诚意道:“阿家说得是。儿之前几年并未在阿家身边侍奉,心中实在是惭愧得很。若是阿家不嫌弃儿手拙,儿自是愿意全心全意侍奉阿家,替三郎尽孝。不过——”

  “不过什么?”王氏目光冷飕飕地斜睨着她:方才觉得她的态度还算是颇为不错,临来却又来了个转折,就像是面上答应得好好的,转头就口出不逊,简直是越发令人不喜了。

  李遐玉遂十分配合地流露出了为难之色:“儿此次入京是奉敕旨而来,又得皇后殿下口谕,每日傍晚时便须得入宫陪伴义阳公主。直至次日早晨拜见圣人与皇后殿下之后,方能出宫。儿也想日日晨昏定省,但眼下恐怕是——”

  原先“敕旨”二字被她轻描淡写地说出来,王氏还以为她不过是扯了虎皮做大旗而已。但眼下又听她轻飘飘地说“圣人”、“皇后殿下”、“义阳公主”,便是她再自恃顶级门阀世族,也不由得被这三个称呼所震惊。帝后离陈郡谢氏这等早已经没落的世族实在是太遥远了——她这半生以来,连六七品的官员也从未见过,更何况主宰大唐率土万民的天子与母仪天下的皇后呢?

  王氏并非清高不知世事之人——若是如此,她也不会逼迫儿子侄儿都去考进士;她也绝非愚笨不聪敏之人——若是如此,她也不可能好端端地将儿子侄儿都教养长大了。故而,她很清楚,能得到帝后与公主的看重是多不容易的事。便是她十分恼怒这个寒门出身的儿媳,想用晨昏定省与孝顺来压一压她的气焰,将她彻底打磨成她想象当中百依百顺的媳妇,至少眼下也已经是不可能了。

  她不得不承认,她或许是有些看走眼了。这个她心中无比厌恶的儿媳,他日说不得会成为陈郡谢氏复兴的机遇——只要想到此,她心中便闷得慌,越发觉得这个寒门之妇永远不可能得她的喜欢。而帝后放着京中的世家贵妇们不信重,无端端便宠爱一个手中握有无数性命的妇人,也着实是奇怪得很。

  李遐玉垂着眼,假作正在等着阿家发话,且丝毫没有瞧见她脸上变幻莫测的神情。小王氏则倍觉尴尬,心里总有种错觉,是她没有转圜得当,这才让刚入门的弟媳与阿家起了龃龉。颜氏则是难掩惊异之色,一时觉得这弟妇并非寻常人等,决不可等闲视之,一时又有些忧心忡忡地望向王氏。

  “圣人与皇后殿下之命,自是不能违逆。”王氏起身,冷冰冰地道:“既然晨昏定省你都无法做到,便侍奉我用午食,来显一显你的孝心罢。不然,旁人问起我来,我还真不知你这媳妇做过什么孝顺的事!”

  “阿家说得是。”李遐玉只管答应,似乎并不在意“侍奉用午食”其实是奴婢该做的事。她已经将晨昏定省都推了出去,若是一再拒绝,恐怕不孝的名声就会不胫而走了。为了谢琰与染娘,自然只能暂时忍一忍。再者,不就是举箸夹菜,或者倒一倒酪浆果浆茶水么?比起在地上跪半个时辰一个时辰总好些。

  见她答应了,小王氏与颜氏都松了口气,王氏却依旧没有任何和缓之态,冷冷地拂袖道:“说了这么一会儿话,便觉得疲惫极了。我且去休憩片刻,你们三人在此处守着罢。”

  于是妯娌三人立即起身,目送她入了内室寝房,四五个侍婢都随进去伺候,且再也不曾出来。因王氏不教她们三个离开,又极度喜静,故而她们也只能沉默着面面相觑,丝毫不敢言语,唯恐扰她歇息。如此对坐相望,苦熬着打发了将近一个多时辰之后,时间早便已经过午了。

  这时候,原本在园子中顽耍的孩子们也都回来了,皆是苦着脸儿抚着饥饿的瘪肚皮,却也都不敢出声央求要用些点心吃食垫一垫。李暇玉不知小王氏与颜氏是如何想的,心里无比心疼染娘,便使了个眼色给晴娘。晴娘悄悄地外出一趟,不多时就将几个孩子都唤了出去,取出临时让部曲从街上食肆里买回的小胡饼教他们吃了。

  而后,规规矩矩坐着的一家子,直至王氏睡醒洗漱完,才用了迟来的午食。因着时候已经不早了,李暇玉便带着染娘、李遐龄再度拜别王氏,又与小王氏约好过了明日祭灶便正好是个小吉日,适合开始搬迁。

  乘着牛车回怀远坊的路上,李暇玉抱着染娘问道:“今日觉得如何?与兄姊们顽得欢喜么?”小家伙用力地点点头:“欢喜。”在小家伙看来,这突然多出来的三位兄长待她极好,不像孙家表兄还会捉弄人。华娘小姊姊也很温和,接了她专程给她的礼物——自家阿爷工坊里那些有趣的边角料。不过顽了一阵而已,他们就像从小一起长大那般亲近起来了。

  “你欢喜就好。”李暇玉轻轻一叹,闭目静思起来。李遐龄则忍不住在一旁道:“阿姊便不能不搬过去么?我在外院还听说,你们一直守着她醒过来,才让用午食。离正午都过去一个多时辰了,她怎能安心让你们和孩子们一起等着?”

  “就凭她是长辈,是阿家,是祖母。”李暇玉正色回道,而后又一笑,“别说傻话了。咱们不是早便知道么?一旦来了长安,我必定要跟着他们一起过的。谁叫我嫁了三郎,早已经成了谢家人呢?大约在阿家看来,她能接纳我入门住着,我便已经该千恩万谢地感激她了罢。”

  

  ☆、第一百六十五章 首度冲突

  

  祭灶日后,李暇玉便带着染娘搬进了谢家。王氏先前所说的小院子,确实是极小的一个院落,正房三间、东西厢房两间,并没有可供婢女居住的后罩房、倒座房。于是,她便只得将染娘安置在正房西侧间中,负责照顾她的两个贴身婢女亦在里头起居;西厢房则由屏风隔为两间,一间给雨娘晴娘两个住,另一间挤了六个婢女;至于东厢房,则很勉强地塞下了那些她刻意精简之后还足足装了十余车的行李。

  其他颇得她信重的仆从部曲,因着实在挤不下的缘故,只安排了十来个在外院居住,随时听候她的吩咐。这些汉子都是沉默寡言只管闷头干活的,看起来丝毫不显什么。然而光凭着他们这些身经百战之人的武艺与狠劲,便足以将谢家如今养着的数十部曲都打个落花流水了。他们也是李暇玉布下的后路,若是实在苦苦熬不下去了,便由他们开路就是。

  因着常年行军打战之故,李暇玉身边的婢女与部曲早便习惯了迅速收拾行李启程。故而,搬迁之事其实并未耗费她多少时间与精力,只需晴娘与雨娘看顾着便足矣,更何况还有一位事事妥帖的思娘呢?于是,她照常来往于延康坊与宫中,只是向秦尚宫提了一句,已经搬到谢家与阿家兄长妯娌同住了而已。

  杜皇后得知此事的时候,已是大年二十九的傍晚了。她望着坐在床边与秦尚宫对弈的义阳小公主,有些虚弱地笑道:“原想着除夕时召你与染娘进宫来陪我宴饮,也免得你们孤零零的。想不到如今你却是须得侍奉阿家,与几房人共度新年,倒也不好教你们骨肉分离了。除夕夜须得守夜,令娘应当跟着圣人才是,你也无须顾虑挂念什么,只管在家中欢欢喜喜地过年便是了。元日的时候,再进来参加大朝会。”

  “承蒙殿下抬爱。”李暇玉微笑着回道,“能陪着殿下过除夕是妾的福分。殿下体谅妾须得侍奉阿家尽孝,亦是令妾感激不尽。说起来,妾也是前几日方正式拜见阿家,承欢膝下的时日尚短,也想着该多用些心才是。”

  杜皇后自是再聪敏不过,听出她的言下之意,便摇摇首道:“阿家与儿媳之间的情谊,确实是天长日久相处而来。我听闻谢折冲都尉是陈郡谢氏出身,想来你这媳妇也做得很不容易。如今世族寒门之间依然是深如鸿沟,彼此都颇多偏见。谢氏这般的顶级侨姓世家若能与你这位寒门出身的媳妇彼此相得,也不失为一桩佳话。”

  李暇玉点点头,又苦笑道:“妾可不像殿下,想得那般长远。只需家人和睦康健,便是心满意足了。待三郎归来的时候,看着一家子人和乐融融地住在一处,想来也欢喜得很。”家丑不可外扬,她当然不可能透出当年谢琰离家出走的真相,更不可能道出谢家兄弟与王氏的想法不合的矛盾冲突。谢琰家来后,若真发现全家都住在一起,恐怕亦与她同样觉得难熬。

  “改日你将家中的孩子们都带过来让我瞧瞧。听着他们的欢笑声,或许我浑身都会觉着轻快许多。且令娘也很少能与同龄的孩子见面顽耍。”杜皇后再度提起带孩子入宫之事,李暇玉却不如先前那般排斥了。毕竟家中最为年长的谢沧已经八岁,二郎谢泊也有六岁,皆很是懂事,也能照看底下的弟妹们。且若是不与大皇子、二皇子顽在一处,义阳小公主是很容易相处的。

  “承蒙殿下看重,待过了除夕元日,妾便将他们带进来,也好在新年伊始的时候,便沾一沾殿下与贵主的福气。”

  翌日早晨,给帝后与义阳小公主拜过年之后,李暇玉便乘着牛车回到延康坊谢宅。每日往返于谢宅与宫禁之间,除去有些思念远方的谢琰之外,她其实并不觉得身体疲惫。然而,这两种生活带给她的感觉,却与曾经预想的略有些偏差,心中也越发充满了倦意与无奈。

  本以为一定会很难熬的宫中生活,却意外的很是平和。因着帝后琴瑟和鸣,圣人又格外疼爱义阳小公主的缘故,连她也得了几分刮目相看。无论是武贵妃或是杨贤妃都待她甚是不错,不但从未刻意为难,还借着小公主日渐痊愈为名赏了她好些贵重饰品。且杜皇后将宫中事务皆托付给武贵妃,又派出心腹辅佐襄助于她,似乎对她很是信赖。这些时日以来,宫里也确实井井有条,从未发生过什么事。便是杨贤妃心中再如何不平,也不敢在帝后面前流露出分毫来。

  晚上陪伴义阳小公主也并非全然是一件苦差事。只要等小公主睡着后,她便能好生歇息,秦尚宫也派了宫女专门协助她。随着小公主惊醒的次数越来越少,她的休息时间也越来越长。对于常年行军,抱着横刀安坐便能迅速恢复体力与精神的她而言,早已经足够了。

  而在谢宅里的数个时辰,却与她先前曾设想的那般毫无二致,非常漫长。王氏丝毫不考虑她与染娘每日只能有短暂的时光相处,几乎成日都将她拘在身边。不但午食的时候须得悉心伺候,举箸夹菜倒浆水,便是其他时刻亦必须随时听她的吩咐。就算是她午睡歇息,她与颜氏也应当沉默无言地守在外头,面面相觑地苦熬着时辰。唯有小王氏因打理宅内事务之故,能有些空闲时候忙碌自己的事。

  不仅如此,她还以帮着照料染娘为由,派了两个婢女过来。若是母女二人想亲亲热热地抱着说话,这两个婢女便会很不识眼色地在旁边重复谢家——或者说是王氏的各种规矩,诸如母女说话也须得守礼守节,不可过于亲近失了身份之类,简直时刻都不教人安生。然而,长者赐不可辞,她暂时还没有寻得机会将两人赶出去,年节之时也不好闹出什么事来,只得命自己那些通晓武艺的婢女们都忍过这一时了。

  回到谢宅之后,李暇玉便照常先回到小院子中换衣裳。因着她通常是披着甲胄或者穿着窄袖胡服入宫,而王氏最见不得的便是这种打扮,故而她只能将自己收拾一番才能去拜见这位阿家。不过,每当她装扮妥当再去问安的时候,王氏却又总是嫌弃她来得太晚,不够恭敬。她也只得当作不曾听见,随她如何指责就是。

  甫入正房内,迎面就见晴娘怒气冲冲地拎着裙子奔了过来:“娘子!那两个贱婢实在是太猖狂了!昨日娘子吩咐过,今日是除夕,染娘须得打扮得喜庆些才好。风娘雪娘一早便给染娘穿上了前两日新做的那身大红色的夹袄裙衫,但她们如今却逼着染娘将这身衣衫换下来,非得穿得素淡些不可!哪有这么幼小的娘子不让穿红着绿的道理?!”

  李暇玉挑起眉,心中依稀掠过了什么念头,也顾不得换衣衫了,穿着一身盔甲便往正房西侧间而去。她立在门口,就见染娘躲在雨娘和她的贴身婢女风娘雪娘身后,很是清晰地反驳道:“我不换衣衫。这是阿娘让我穿的新衣衫,我也喜欢红色。”她看上去倒是并未受到惊吓,但许是方才争执起来曾经被那两个贱婢捉住的缘故,她身上的衣衫显然已经被扯得有些歪歪斜斜了。

  好端端的主子竟被逼得只能避在其他婢女身后,浑身狼狈不堪,看在疼爱女儿的李暇玉眼中,自是可怜之极。她也从未想过,自己不在家中的时候,女儿竟会教这等胆大妄为的猖狂奴婢欺负了去!顿时,心中熊熊的怒火便烧了起来!

  “二娘子听话,如今时候特殊些,穿不得颜色鲜艳的衣衫。奴也是为了二娘子好,方才晨昏定省的时候,娘子便已经提醒过此事了。若不换下来,待会儿再去见娘子,岂不是白白惹得她老人家不悦恼怒么?”王氏派来的婢女之一苦口婆心地劝道。

  另一个则没有这样的好脾性,直接道:“父孝期间哪能穿红着绿?哪家的小娘子不给阿爷守孝?娘子性情仁慈,又见二娘子年幼,才不忍提茹素卧席等事,只让二娘子穿素服,又哪里做错了?哪里委屈了二娘子?”

  “父孝”?!李暇玉双眸微张,一时间更是怒火冲天。她这才回忆起来,这几日谢家上下似乎都穿着颜色浅淡的衣衫。而她以为这是谢家的喜好,便也跟着换了素色衣衫,且染娘也不缺各式各样各色的冬衫。只是好不容易过年了,她便想着小家伙应当穿得喜乐一些,方让风娘雪娘给她备了一身大红的夹缬袄子与火红色的狐裘。却没想到,原来在王氏眼里,这么一大家子人都该为谢琰守孝呢!!

  谢琰的生死一向是她最在意的事,她绝不可能容许任何人说他已经身亡,更不可能在他生死不明的时候便为他守什么孝!!她更不可能容许有人在染娘跟前提起此事,平白让她小小年纪便忧惧难安!

  “父孝?!”于是,她走进西侧间内,双目通红,步步逼近那两个奴婢,冷笑着道,“我怎地不知染娘须得守什么孝?!三郎眼下是行踪不明!可不是已经去世了!你们这两个贱婢,居然胆敢口出妄言,公然在我和染娘跟前诅咒于他!简直就是大不敬!雨娘晴娘,将她们押出去打上二十军棍,然后提脚卖出去!”

  那两个贱婢见她气势惊人、煞气四溢,仿佛随时都能抽出横刀来教她们血溅三尺,惊惶之极地退后数步,哆哆嗦嗦地辩解道:“奴等也是奉了娘子之命!况三郎已经去世之事,谢家宅中谁不知谁不晓?这如何能算是诅咒三郎呢?!且奴等是娘子信重之人,李娘子对奴等喊打喊杀的,未免也太霸道了些!李娘子对娘子才是大不敬罢!”

  李暇玉抱起染娘,用火红的狐裘将她裹住,又命晴娘取来她那件同样鲜艳的狐裘披上,冷冷一笑:“不过是两个奴婢而已,竟也懂得狐假虎威了。我是朝廷御封诰命,正四品的定敏郡君,亦是谢家三房明媒正娶的主母。怎么?连你们这两个贱婢也动不得么?那我还偏生要动一动了!看谁能拿我如何!!”

  她话音方落下,雨娘晴娘便将这两个婢女的手倒剪起来,轻巧地提到了外头的冰天雪地里。另有婢女立即拿来专门用于军中执刑的棍棒,噼里啪啦打了起来。因着并不想避讳任何人,亦有杀鸡儆猴之意,故而李暇玉也并未让人将她们的嘴堵起来。一时间,刺耳的惨叫声便远远传了出去。

  ☆、第一百六十六章 怒而离家

  

  便是门窗紧闭,外头的哭号求饶声依旧断断续续地传了进来。李暇玉却并不理会,只是将女儿搂在怀中,轻轻地抚着她柔软的头发,也并不避讳让她听见外头的声响。染娘紧紧地搂住她的颈项,将小脑袋埋在她的肩上,闷闷地道:“阿娘,阿爷……阿爷真的死了么?”她的年纪实在太幼小,方才一直争论的守孝诸事都只能听得懵懵懂懂,但“去世”这个词一再提起来,她便隐约似乎明白了什么。

  李暇玉心中大恸,双目更是猩红若滴血:“你阿爷当然还活着,正等着咱们去寻他呢。他可是顶天立地的男儿,怎可能轻易便失去了性命?况他只抱过你一回,还没听过你唤他一声‘耶耶’,怎么舍得离开咱们母女呢?”自从染娘渐渐懂事后,她便从不允许任何人在孩子跟前提谢琰的安危之类的话语,只为了不让女儿伤心恐惧。自从见到义阳小公主与杜皇后,她便越发坚定了这种念头。小家伙年纪太幼小,她不愿让她心中生出任何不安来。

  染娘轻轻地点点头,哽咽道:“她们说阿爷死了,她们坏。阿娘,儿不喜欢……不喜欢这里了。”她模模糊糊地意识到,这个新家中不只有待她温和的兄姊,关怀她的世父世母,同时亦有并不真心喜爱她的祖母。而这两个坏婢女也正是祖母派过来的,在年幼的她心目中,几乎可将她们归为一类了。

  “既然染娘不喜欢,那咱们便走罢,回怀远坊去。”李暇玉轻声抚慰着女儿,命婢女们立即收拾箱笼行李。因着刚搬来两三日,许多箱笼都尚未打开,雨娘晴娘等侍婢的动作十分利索,不多时便将那些零碎的衣裳首饰以及笔墨纸砚、染娘的玩具都装了起来。

  李暇玉便抱着女儿出了正房,经过正在受刑的两个婢女身边时,只停了停,淡淡地瞥了一眼。她身边的婢女都习武,气力比寻常男子还大上许多,不过是十来棍,便已经让那两人连惨叫声都发不出来。因着平日里并不想沾染血腥,她便示意停下来:“给她们敷完药,便提脚卖出去罢。”

  众婢皆躬身称是,接着便各自收拾起来。而这时,听闻仆婢禀告的小王氏已经匆匆赶到,行走间全然不见平日的淡然温雅。见李暇玉披着火红狐裘抱着染娘往外走,她忙上前道:“究竟发生了何事?听闻元娘正在处置奴婢?还想提脚将她们卖出去?”她其实已经猜出来受罚的奴婢会是何人,只是眼角余光瞥见院内血流遍地的惨状之后,仍是禁不住惊住了。她身后的不少仆婢更是吓得瑟瑟发起抖来,还有人悄无声息地转身疾奔去报信。

  李暇玉冷淡地回道:“听闻家中都是些世仆,故而阿嫂待他们一直十分宽容。不过,我却是眼中揉不得半点沙子的性情。她们不但仗着势欺侮我的染娘,甚至还诅咒三郎已经去世,按理说这样的贱婢便是生生打死也不过分。只是今日到底是除夕,不宜见血,便只得提脚卖出去,暂且眼不见为净了。”

  小王氏怔了怔,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是好。将长辈赐下来的奴婢打得血肉模糊,且还想提脚卖出去——自从她执掌内宅以来,从未遇见过这等针锋相对之事。其实她心中很清楚,弟妇确实占着道理,那两个婢女仗着王氏在身后撑腰,举止着实有些张狂。若是寻常奴婢,弟妇的反应也不至于令人觉得过于激烈,然而这两个婢女到底是长辈所赐,好端端地占着道理也会变得毫无道理。而且,世家女的教养与儿媳并侄女的身份,亦让她无法说出任何不利于王氏的言语。

  “此外,我听这两个贱婢说,如今谢家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三郎去世了。我倒想问问阿嫂,这种流言究竟是如何传出去的?当真已是人尽皆知?连朝廷都并未认为三郎已阵亡,反而封他为正四品的折冲都尉,自家人倒是都迫不及待地认定他已经死了?!还想让我与染娘给他守孝?!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他日三郎若是安然无恙地家来,得知家人都认定他已经死了,不知又该作何感想!”

  “此事……”小王氏有些词穷,“此事不过是误会而已。我并未听闻仆从议论,想来那两个贱婢为了脱罪也是随口一说。义之与我始终都相信三郎迟早会归家,若是听见这种流言蜚语,绝不会轻易放纵。”她当然很清楚,此事在谢家虽没有任何人明着提起,但王氏已然默认了。当初她听闻谢琰早便在灵州娶了寒门之女的时候,大为震怒,接连数日都将谢璞训斥得根本无法抬头。若非后来她认为谢琰已经去世,只留下染娘这一丝血脉,也不可能松口让李暇玉进门。

  谢璞曾多次劝解她,谢琰不过是暂时没有消息,并未去世。然而她一向固执,一旦认定,任何人都无法劝服。若不是朝廷尚无追赠追封,她兴许还想大张旗鼓地给谢琰办丧事,为他立一个衣冠冢。甚至她还曾寻了他们夫妇商量,想将三郎谢澄过继给谢琰,不教他这一房彻底断绝血脉传承。因而,除去李暇玉母女之外,小王氏可能比任何人都期望谢琰能赶紧安然无事地归家,她才能保住自家的小三郎。

  “阿嫂不必千方百计地寻理由解释了。”李暇玉冷冷地道,“我平生最恨的只有两件事:一则是谣传三郎的生死;二则是欺辱我的染娘。府中的奴婢将这两件都犯了,那我们母女俩又何必待在此处受人欺负?既然家中认为三郎已经去世,照看我们孤儿寡母大约也是瞧着我们可怜罢。其实也很不必如此,我们并非无处可去,往后便不必再劳烦阿嫂了。”

  “元娘,咱们一家人好不容易才团聚,怎可因区区两个贱婢便就此骨肉分离?”小王氏立即急道,“况且今日是除夕,本该和乐融融地守岁过年才是。若你有什么话想说,不能等到年节过完,再心平静气地坐下来一同商量么?”

  “都教人欺辱成了这般境地,我们母女二人连一刻也不想在此处多待,更别提守岁过年了。阿嫂若不想谢家连年都过不成,便放我们家去罢。”李暇玉接道,“我心中很清楚,阿兄阿嫂两位素来对我们真心相待,亦是确实想好好照顾我们。故而便是离开谢宅,我日后亦绝不会与兄嫂疏远,大郎二郎三郎与华娘也随时都可去怀远坊顽耍。只是,此时此刻,心中的忿恨实在难以平息,我与染娘还是归家更合适些。”

  小王氏实在是劝服不过她,且她带的仆婢也完全阻拦不住那些只听命于李暇玉的婢女仆从部曲。这些人平素瞧着温和无害,如今却是满身煞气,寻常人仅仅只是远观便已是吓得双腿发软了,又如何敢阻挡他们?

  李暇玉去意已决,便抱着染娘穿过园子,径直向外院而去。正当她们一行人要越过内院月洞门的时候,闻讯而来且勃然大怒的王氏已经扶着颜氏走近了。见母女两个不但身着火红的狐裘,且满面淡漠不驯之色,她怒斥道:“这便是你们李家女子的教养?除夕之日,将我给染娘的婢女打得遍体鳞伤不提,居然还敢断然离家出走?!这些时日教你的规矩,你竟忘得一干二净了?怎么偏偏没学着好?!”

  “儿不愿待在一个欺辱我们母女,更诅咒三郎已死的宅子中。”李暇玉停下步子,回首遥遥望着她,“阿家的心思,儿委实无法理解。寻常的阿娘,便是儿子的遗体已经摆在眼前,也绝不会轻易相信他已经去世。而三郎眼下不过是行踪不明,阿家竟认定他已经死了。简直就像是迫不及待地希望他死——”

  “住口!”王氏几乎是失控地高声喊道,顷刻间泪如雨下,“他是我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煎熬着生下来的!是与我血脉相连的孩儿!我难道不期望他还安安生生活着?!我难道不希望每日都能见着他?!一别十年,我竟连他一面都不曾见过!我心中难道不期盼他赶紧家来?!但他却受你们李家的蛊惑,竟然选择了从军!!若不是你,若不是你们家,我怎么可能失去三郎!三郎!我的儿!!”

  “从军是三郎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选择。阿家无论是怨恨李家或是怨恨儿,都毫无道理。” 李暇玉的声音寒如冰雪,“陈郡谢氏当年的盛名,亦是先辈自战场上辛苦挣回来的。若非一战成名,最初籍籍无名的谢氏绝不可能与琅琊王氏比肩。若非家中男儿皆悍不畏死,上马可杀敌,下马便可吟诗作赋,谢家亦不可能为天下人所津津乐道。”

  “三郎不过是继承了谢家血脉中对沙场建功立业的渴望而已。他才是真正的谢家人,与先祖一样豪情万丈。然而,在阿家看来,这却是歧途。”说到此,她倏然轻笑起来:“若是阿家当着祠堂中陈郡谢氏先祖们的灵位说出这般的话,想来那些先祖恐怕便在地下也会怒火冲天罢。先祖能做的事,后辈为何不能做?于陈郡谢氏而言,从军方为振兴家业的正道!”

  听她拿谢氏先祖之事指责于她,王氏更是又恨又怒,浑身都气得发颤,大喝道:“如你这般不敬长辈的不孝媳妇,我陈郡谢氏也容不得你了!今日便是你不出谢家,我也定要将你赶出去!只要有我在,你便休想再登谢家之门!”

  “求之不得。”李暇玉淡淡地道,“不过,不孝的罪名儿却半点也不敢认。这几日侍奉阿家,儿自认兢兢业业,连本该婢女做的差使亦是从不懈怠,更是并未生出丝毫怨言。然而三郎是生是死,此事却绝不能妥协。便是将今日这番争执传出去,身败名裂的也不可能是儿一人,陈郡谢氏的声名想来恐怕更为狼藉。更何况,儿还能请圣人与皇后殿下为儿做主。”

  扔下这般毫无顾忌的威胁之后,她便扬长而去。

  王氏望着她毫不留恋的背影,依稀竟忆起十余年前谢琰断然离去的时候。她目眦欲裂,一时间竟辨不清那究竟是生死未卜的儿子,还是那个教人无比痛恨的儿媳。急怒攻心之下,她一口气缓不过来,身体一软便倒在了地上。

  ☆、第一百六十七章 共度除夕

  

  除夕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李暇玉却愤而归宁,带着女儿染娘自谢家搬回了怀远坊李宅。觉得最意外且最欢喜的莫过于李遐龄了。他听闻消息后,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想去怀远坊坊门外相迎。经思娘劝解之后,他才勉强按捺住内心的雀跃,守候在宅子门外,殷殷切切地一路将阿姊和外甥女迎回了正院内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3页  当前第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颜风华录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