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颜风华录_分节阅读_第7节
小说作者:华飞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13 KB   上传时间:2015-12-14 13:27:44

  ☆、第十二章 终于归家

  

  却说李遐玉与李遐龄好不容易与祖母柴氏相聚,依偎在她怀中低低啜泣,仿佛要将连日来所受的委屈与恐惧都彻底哭出来。谢琰静静地望着祖孙三人,只觉得姊弟俩似乎瞬间便变得年幼了不少,再也不复一路上的成熟稳重。尤其是李遐玉,一直充满信赖与濡慕地望着柴氏,怎么也止不住泪水,柔弱得就像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小娘子似的。这让谢琰既松了口气,替她安心许多,又隐约多了几分连他自己也不甚明白的失落之感。

  “好孩子,都是祖父祖母思虑不周,才教你们受苦了。”柴氏怜惜道。

  “我们能得见祖母,全凭义兄一路护送,又有康郎君、石娘子的驼队相助。只是,阿爷与阿娘……阿爷那时仍在军营中,毫无音讯……阿娘已经……已经不在了。”李遐玉悲从中来,哭泣不止;李遐龄更是哇哇大哭,毫不顾及往日懂事的形象。自从柴氏出现在面前之后,他们就有了能够依赖的长辈,再也无须克制自己的痛苦悲伤,再也无须让自己冷静稳重了。

  “莫哭了,莫哭了……别教他们走得不安稳。”柴氏拍着他们的背,含泪道。从两个孩子这里得到了确切的消息——最后一丝希望破灭,失去了独子与儿媳,她又何尝不伤怀呢?

  “祖母尽快让部曲将阿爷阿娘带回灵州来罢!每每想起他们孤零零地待在外乡,儿心中便觉得难受之极。都是儿不孝,不能亲手将他们带回家来。”

  “祖母,我想阿爷、想阿娘了。”

  “好,好,好。他们一定会归家的,你们放心就是了。”

  柴氏见到孙女与孙儿之后,一时间亦是心情激荡不已。但她到底并非寻常老妪,虽是情绪大起大伏,一度落泪不止,却始终未曾忘记旁边尚有其他人。从康五郎遣来的仆从处,她已经大抵知道了李遐玉姊弟二人遇上驼队的始末。如今携着心爱的孙女孙儿,她便郑重地向康五郎、石氏道谢:“幸而有贤伉俪施以援手,救命之恩,我李家必不会忘。”

  康五郎是极为知趣之人,忙不迭实心实意地推辞几句:“荒漠之中,任是谁见到三个孩童落难,都会出手相救。某也不过是做了该做之事罢了。”石氏也赶紧接道:“实在当不得郡君的谢意。奴还须得谢谢李小娘子与两位小郎君,一路行来帮了许多忙呢。”

  “贤伉俪实在太过谦虚了。若说落难相救尚可称之为义举,将孩儿们护送归家便更可见两位之仁善。”柴氏笑道,“眼下已经到了弘静县境内,若是贤伉俪不嫌弃,便在李家小住几日,稍作歇息,如何?”

  康五郎略作犹豫,颔首答应了:“打扰郡君了。”石氏亦是欣喜不已,与李遐玉交好固然不错,但能得这位四品命妇的青睐,便更是意外之喜了。当然,他们并没有挟恩图报的心思,仅仅也只是想结个善缘,往后也好有个依仗罢了。这也并非意味着他们待李遐玉几人毫无真心,只是粟特人一向重利,纯属本性而已。

  略微寒暄几句之后,柴氏便弃了马,带着李遐玉、李遐龄踏上牛车。谢琰本应上前问候这位长辈,但始终未能寻着时机,见他们正要上牛车,忙上前相扶。柴氏瞧了瞧他,目光比方才和蔼多了:“谢小郎也上来罢。”

  谢琰略作犹豫,颔首道:“是。”他始终觉得李家祖孙三人团聚,自己凑上前去有些奇怪。但到底是李家长辈的吩咐,他也不能违逆,遂答应了。

  牛车是康五郎与石氏精心准备的,只李遐玉、李遐龄姊弟俩坐着自然宽敞。如今多了柴氏与谢琰,却显得略有些逼仄。柴氏坐于正位上,李家姊弟二人分别眷恋地倚在她身侧,谢琰则坐在她对面。

  “晚辈谢琰,见过李家祖母。”谢琰顶着柴氏打量的目光,恭敬地行礼问候。

  他那行云流水般的礼仪举止令柴氏双目微微一动,心中不断盘旋着“谢”这个姓。她是见多识广之人,虽说出身卑微,但也因过往经历的缘故,知晓之事比寻常官家主母更多了几分。其中,当然便有大唐诸一流世家的渊源起伏,以及它们如今的地位。

  若以贵论,眼下当属山东郡姓地位最为超然。卓异者便是太原王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这五姓七家。其中,博陵崔氏隐隐为天下第一门户,却被今上以重修《氏族志》为名打压下去。而当今皇室自认是陇西李氏之后,却也有传闻他们其实是赵郡李氏支脉。

  若以权论,则以有从龙之功的关中郡姓与代北虏姓更有实权。关中郡姓的豪门便是京兆韦氏、京兆杜氏、弘农杨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而代北虏姓这样的胡人高门则既有北朝皇室元氏、宇文氏,又有当朝后戚长孙氏、窦氏,以及于氏、陆氏、源氏。

  起于当年三国之东吴并雄霸东南的吴姓,都出自吴郡,以顾陆朱张为大,但却始终在长安没有多少影响力。因五胡乱华而随着东晋皇室过江的著姓则称之为“侨姓”,以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为尊。不过,侨姓世家说来也十分高贵,如今尚在朝中的却仅有兰陵萧氏一门而已。盖因他们家在前朝出了一位萧皇后,如今又有开国功臣宋国公萧瑀支撑门户的缘故。

  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说起来都是一等一的高门。提起世族,谁不知王谢?然而,当年在东晋风头一时无两,权倾天下,不知出过多少风流人物的王谢二家,却因曾被侯景大肆屠戮,人丁凋零,早就败落下去。在前朝与本朝当中,他们于仕途一道上亦并无任何拿得出手的人物。琅琊王氏还偶尔会与五姓七家联姻,多少有些存在感。陈郡谢氏却是就此沉寂,早已经是毫无音讯了。

  “谢”一姓,其实并非什么少见的姓氏。但柴氏很清楚世家子弟的教养如何严苛,其礼仪风骨又是如何优雅。因而,谢琰举止虽尽量豪爽,却仍然遮不住他的出身。昔日光彩夺目的豪门子弟,如今虽然流落在外,却仍旧不减风度,也令她心生出几分激赏与怜惜。

  “好孩子,你一路悉心照料元娘与玉郎,委实辛苦了。你小小年纪,便如此有担当,实在是不容易。”她放柔了声音,拍了拍谢琰的手。

  李遐玉接道:“祖母有所不知,义兄武艺出众,又颇通世情。若非义兄相护,我们也不可能安然离开长泽县城,更不可能遇见康郎君、石娘子的驼队来到灵州。”而后,她便挑拣着说了谢琰为了回护他们,杀无赖儿、下厨熬粥、背着李遐龄带着她行走荒漠等事。自然,杀狼与马贼的事被她有意地略过去了。

  李遐龄也补充了些谢琰如何教他射箭、做弹弓等之类的小事。说到动情之处,他难掩亲近之情,望着谢琰时,双目都是亮闪闪的。

  谢琰虽然清楚,经过这一路的共患难,李遐玉、李遐龄姊弟二人确实将他当成了兄长,他也已经将他们视为嫡亲的弟妹。但是,三人之间并未说过什么情谊之类的话,他自是不知两位阿妹、阿弟居然如此尊重、喜爱自己,不禁心中大为感动。“我们既然是兄妹、兄弟,作为兄长,照顾你们便是应该的。而且,你们只顾着说我如何待你们好,怎么也不说说你们又是如何关心我的呢?”

  柴氏见他们如此友爱,笑道:“谢小郎,老身既然是长辈,便称你为三郎罢。三郎,你已经是他们的义兄,那可愿意认下老身这个祖母?”她也并不提起正式结义亲之事,仅仅只是顺着孩子们的关系出言表明态度而已。毕竟,从谢琰的家世来说,顶级世族出身的世家子,未必会正式认寒门为亲。世庶之间那几乎不可逾越的鸿沟,她心中十分清楚。何况,李家还远远称不上权势滔天,能达到世族也不得不俯就的地步。

  谢琰其实并不在意世庶之分,但想起那些个故人平素的做派,他不得不谨慎几分,以免牵累他与李家之间难得的善缘。于是,他便顺着柴氏的意思,向她行了稽首大礼:“祖母在上,请受孙儿谢琰一拜。”

  柴氏含笑将他扶起来,李遐玉与李遐龄亦都高兴不已。

  “祖母,祖父可安好?”思及自己进入灵州时听说的那些传闻,李遐玉禁不住有些担心,“听说薛延陀人也劫掠了怀远县,祖父可去参战了?不曾受伤罢?怀远县城眼下如何?”

  柴氏道:“原来消息都已经传得人尽皆知了。不错,薛延陀人的确劫掠了怀远县,但你祖父及时前往救援,很快便将他们赶跑了。那时,怀远县城并未被攻破,你外祖家亦是安然无事。至于你祖父,许是年老体衰不经事了,胳膊上挨了一箭,却是不妨事。”

  李遐玉放心了些:“如今儿与玉郎都家来了,正好给祖父侍疾。”

  “侍什么疾?”柴氏嗔道,“他素来皮糙肉厚,一刻都不得安闲。如今便是养着伤,还嚷嚷着要去夏州找你们呢。直到接到你们的消息,我才好不容易将他的念头掐灭了。都已经是老胳膊老腿了,可得好好将养一阵。也只有他还当自己仍是年轻的时候,真以为养几天,箭伤就能痊愈。眼下,他大概正眼巴巴盼着你们回来,也好寻些事情做。所以,你们也很不必理会他,更无须听他闲得无聊撩拨什么。”

  李遐玉道:“正因如此,我们才很该侍疾呢,也好帮着祖母看顾祖父。若是有我们在一旁守着,祖母也不必担心祖父不会安安稳稳地养伤。”

  柴氏沉吟道:“这倒是。还是元娘想得周到,就这样罢。”

  李遐龄接道:“我和阿姊轮流去给祖父侍疾,阿姊单日去,我双日去。”

  “你居然将时间都安排好了,还担心我不让你亲近祖父不成?”李遐玉笑道,戳了戳他的脸,又嫣然望向谢琰,“阿兄若是对战事感兴趣,尽管去问祖父便是了。他征战沙场多年,作战经验很是丰富,兵书也耐着性子读了几本。”

  谢琰颔首:“不如我也跟着你们一同为祖父侍疾就是了。”

  “你一个半大的少年郎,正是该每天都好好动一动筋骨的时候,哪里能拘着你去侍什么疾?”柴氏道,“就当是出门瞧一瞧这北地风光也好。你已经去了夏州,可曾来过灵州?就算来过灵州,可曾去过贺兰山、青铜峡附近?”

  谢琰摇了摇首:“我从未来过灵州,祖母所说的贺兰山、青铜峡,也只是听闻过而已。”

  “你便时常带着元娘、玉郎四处走一走也好。尤其是玉郎,恐怕这些灵州风物,他早就已经不熟悉了。”柴氏轻轻地揉了揉李遐龄的小脑袋,“至于你的叔父,我会让部曲去寻他。你若是一人孤身再前往夏州,恐怕十分不妥,我们心里也都会担心。”

  谢琰垂下眸,思索了一会儿,方道:“我与叔父本便打算游览北地风光,就在灵州等着他也好。且眼下已经入冬,恐怕再去别的地方亦不合适了。那便……须得叨扰一段时日了。”

  “咱们如今都已经是祖孙了,你还客气些什么?”柴氏道,“别见外,就当成在自家便是。”

  谢琰遂微微一笑:“是。”

  说话间,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一行人赶在城门关闭之前,进入了弘静县城。

  李家的老宅就在弘静县县廨附近,是一座三路四进的大宅院。第一进是外院,中路是一间十分轩阔的正堂与书房,左路有演武场、马厩,右路则是几个小客院;第二进是内院,中路是李和、柴氏所居的正院内堂,左路是李信、孙氏以前所居的信义堂,右路则是一座空着的大院子;第三进的几座院落都空着;第四进则是个花园,大部分都被李和开垦成了菜地,只留下一片桃林、杏林、梨林、梅林,形成“香雪之海”,内中还有些楼台亭阁。老宅一侧的院墙外,有条弯弯曲曲的水渠,与宅子中的溪流、小湖泊相连,如今水面上皆已经结了一层冰。

  李遐玉放眼望去,只觉得一切皆如记忆当中那般,丝毫未变,不由得心中再次酸涩起来。李遐龄则拉着谢琰一边走一边介绍家中的景物,使谢琰对这个宅院也逐渐不再陌生。

  柴氏带着三个孩子、康五郎、石氏等来到内院,就见垂花门下,一位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的魁梧老汉正昂然而立。见到孙女与孙儿,他眼中掠过了心疼之色,在外人面前却依旧保持着威严。

  然而,当李遐玉与李遐龄双双奔了过去,扑入他怀中,唤着:“祖父!!”李和便再也绷不住了,用满是茧子的大手轻轻地拍了拍他们柔弱的脊背,连连叹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第十三章 守丧生活

  

  冬日晨光来得格外迟,已经将近辰时初,天色却依然昏暗如夜。几盏灯笼沿着正院右侧的九曲回廊缓缓行来,仿佛正渐渐穿过无边无际的沉沉夜色,为萧瑟的清晨增添了些许暖意。

  掌着灯笼之人,正是李遐玉与李遐龄的贴身婢女,思娘、念娘与珍娘、惜娘。身着斩衰重孝的李遐玉、李遐龄随在她们身后,举手投足间悄无声息。昏黄的灯光在寒风中左右摇晃,莹莹光晕仿佛即将灭去,却又挣扎着继续燃下去。光影交错之间,姊弟俩的神色均显得格外沉重。

  李遐龄偷偷地瞧了一眼身侧的阿姊,轻声道:“阿姊,你瞧,下雪了。”

  闻言,李遐玉停下脚步,往回廊外看去。果然,随着扑簌簌的声音响起,无数鹅毛般的雪花飘飘扬扬落下,覆盖住了地面。偶有几片雪随风吹拂在她脸上,带来了沁人的寒意,让人精神不由得为之一振。庭院中松涛壑壑,天地间风雪飘飘,所见与所闻交织成了一片逸然出尘的好景致,令人禁不住驻足观赏。

  “阿姊,风雪这般大,今日我和阿兄便不去青铜峡了,陪着你一起给祖父侍疾罢。”

  “你昨天便与阿兄说好了罢?怎能不守诺言?”

  “但这样的天气,确实不适合出行。”李遐龄微微撅起嘴,难得流露出几分孩童的稚气,“阿姊就不怕我们染上风寒?或者被暴风雪困在郊外么?”总而言之,他今天就是不想出门,就是想陪着自家阿姊。

  李遐玉眸光柔和:“这风雪并不大,哪里至于困在路上?何况,有阿兄在,我什么都不担心。不过,你若是能坦白地道出不想外出的原因,我倒是可以考虑一二。”

  自从回到老宅之后,李和与柴氏心疼姊弟俩的遭遇,待他们简直是百依百顺,恨不得将这全天下最好的物件都捧到他们面前来。谢琰也对他们越发好了,宠溺起他们来亦毫不逊色。李遐玉担心他们纵容得太过分了,于是对李遐龄的要求越发严格,才勉强维持住了平衡。若是此事让祖父祖母与谢琰得知,必定二话不说便答应下来。但她却不愿助长他不守诺言的习气,坚持一切行为举止都必须合情合理。

  李遐龄脸颊微微一红:“阿姊这些时日都不与我们一同出门,我担心你在家里闷坏了,想多陪一陪你。虽说每回我们都给你带了些小玩意,你也收得很高兴,但我总觉得你最近很是低落。阿姊,你还在想阿爷阿娘么?他们很快就要回家了,别担心。”

  听了他的话,李遐玉心里一软。往日里阿爷便常说:她的性情像祖母,爽利果断、冷静非常;阿弟却有些像阿娘,细心而又体贴,但固执之处却与他无异。她略微平复了有些起伏的心绪,这才道:“弘静县哪有我没去过的地方?你不必一心顾念我,尽管去顽便是了。说不得阿兄还能领着你发现些有趣之处,待开春之后咱们再一同去。至于阿爷阿娘,咱们都一样思念,不是么?无妨,我不会因哀伤过甚而生病的。我还须得侍奉祖父祖母,照顾你呢。”

  “阿姊说的也有些道理,但我仍然很担心你。要是在从前,你哪里会一直闷在家中?可见你最近确实有些不对劲。”李遐龄坚持道:“而且,我既然已经道出了原因,阿姊就该许我今日留下。”

  李遐玉知道这孩子性情中一向有几分执拗,还待再劝几句,却听见有人笑道:“玉郎说得是。风雪漫天,合该在家中赏雪,何必冒着严寒外出?横竖也不少这么一日。”

  姊弟俩循声望去,便见从松林之中走出一人来,可不正是谢琰么?他似是刚从演武场过来,穿了件有些单薄的淡青色圆领窄袖胡服,浑身都冒着丝丝白气:“我前两日陪着祖父对弈,他似是很感兴趣。元娘、玉郎不妨在旁边再开一局。”

  得到他的支持,李遐龄立即眉开眼笑:“阿兄说得很是。不过,我与祖父都刚开始学弈棋,肯定不是阿兄和阿姊的对手。不如我与祖父一战,阿兄与阿姊一战?”他以前与自家阿姊下棋,总是被阿姊玩弄于鼓掌之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虽说一直在心中鼓励自己,有朝一日必能取胜,但无论如何心里都有几分阴影在。说白了,他也想尝尝胜利的滋味。

  “正因你们刚开始学弈棋,才需仔细指导。”谢琰道,看了看李遐玉,“不过,我和元娘倒是可以换一换,免得你心里发憷。”

  “我才不怕阿姊呢。”李遐龄辩解道。但谢琰与李遐玉都只是望着他,笑而不语。

  小家伙转了转眼眸,不再多说了:他既然已经达到了目标,又何必在意这些细节呢?李遐玉亦不想再纠结此事,便道:“已经下雪了,天气更寒冷。阿兄穿得如此单薄,可需小心些才是。”

  “习武之人素来阳气旺盛,无妨。”谢琰道,侧了侧身,替她挡住吹来的风雪。

  李遐龄低头瞧了瞧裹成了圆球状的自己,又望向身姿挺拔的阿兄、纤细有致的阿姊,抿了抿嘴唇:“阿兄,我们对弈之后,再顽投壶罢?或者在内堂里竖起靶子,咱们练习射箭。祖父祖母都擅射,我们可不能给他们丢脸。”

  谢琰自是微微颔首,转而念及李遐玉最近的心情,又觉得不该让她强颜欢笑。毕竟,他们眼下已经回到家中,又正处于热孝期间。然而,换而言之,正因为元娘心中悲伤,才更应该转移她的注意力才是。他心中有些矛盾,禁不住不动声色地看了身畔的小少女好几眼。

  眼下,李遐玉、李遐龄姊弟俩住在宅院第二进右路的大院落中。李遐玉搬入了院子中央的小楼,李遐龄则住进了正房。两人既是比邻而居,晨昏定省均同进同出,平常见面的机会也很是不少。倒是谢琰,坚持住在第一进右路的客院里,见到她却并不那么容易,私下相处的时间更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他望着李遐玉白嫩娇美的侧脸,忽然想起他们相遇的夜晚,以及之后许多个相依为命的时刻。他一直见证着这位小少女的蜕变与成长,也以为自己是最了解她的人之一。然而,仿佛不经意之间,原本熟悉的她像是又变了——更加稳重、更加内敛,更多了几分常见的官宦贵女的模样,而不再是那个即使手染鲜血亦仍然熠熠生辉的小少女。

  不知为何,他心里隐隐生出几分失落,总觉得似乎错过了什么,又似乎在惋惜着什么。当然,他也能够理解她的变化。毕竟,她须得协助祖母打理中馈诸事,不得不逼着自己成长起来。而且,无论是杀狼或是杀人,都并不是什么好的回忆。

  “阿兄?”李遐玉察觉了他的目光,疑惑地唤着他。

  谢琰回过神,浅浅地勾了勾嘴角:“元娘,你确实在家中闷得太久了。再过些时日,等天气好些,不如奉着祖母去城外的寺观走一走,也可为世父世母做一做道场,点两盏长明灯。”在他记忆当中,女子应当都喜欢去寺庙散一散心。

  李遐玉点点头,道:“阿兄说得是。我最近一直在抄佛经,在寺庙里供上一些时日也好。”每当思念阿爷阿娘,悲痛无法纾解时,她便不断地抄《地藏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为他们祈福,希冀他们能够免受厄苦转生。以前她仅仅只是跟着孙氏拜佛而已,并不算诚心信仰。然而,如今她却无比希望佛祖菩萨不会责怪她之前的不诚心。只有阿爷阿娘能够轮回之后再过得幸福,她才会觉得心中略微开怀。

  说话间,他们便到了正院内堂之中。

  李和与柴氏素来起得很早,也时常会去演武场活动活动筋骨。不过,如今年纪渐长受不得严寒,李和又箭伤未愈,他们便暂且留在了内堂中。三个孩子进门时,李和正在单手耍横刀。只见一丝银光上下飞舞,毫无花哨漂亮的动作,却带着铺天盖地般的杀气,令人不知不觉间便被震慑得一步也不敢挪动。

  柴氏端坐在长榻上,抬了抬眼,向孩子们使了个眼色。于是,在谢琰的带领下,李遐玉、李遐龄几乎是贴着墙绕到了她跟前。柴氏看着谢琰小心翼翼地护着姊弟二人的模样,不由得笑了起来:“三郎很不必将他们护得那般紧。他们可是李家的孩儿,哪里会如此弱不禁风?何况,阿郎耍了这么多年横刀,必是不会失手的。”

  谢琰躬身行礼:“祖母说得是。不过,孩儿一时之间……忘了。”

  李遐龄清脆地向柴氏问安,接着道:“祖母,孩儿确实吓住了。祖父这般模样,不像是在练武,倒像是在战场上杀敌似的。”说着,他又拍了拍胸膛:“不过,这都是孩儿见识太少的缘故。如果能经常观摩祖父练刀,必定不会像今日这般不中用。”

  李遐玉嗔道:“还没学会走,就想跑了。你且跟着阿兄学射箭罢,想拿横刀,也须得有足够的臂力才成。便是我,如今舞横刀也觉得很是费力呢。”当然,祖父总是以小娘子耍横刀不像样为借口,一直不肯教她。

  闻言,李和哈哈大笑地停了下来,浑身汗出如浆,精神却十分健旺。他目光炯炯地看着三个孩子,抚了抚已经被汗水打湿的长须:“你们俩暂且不说,三郎却是能学的。待我箭伤痊愈之后,三郎便随着我去演武场!”

  “是!祖父!”谢琰行礼道,声音中隐隐带着几分激动之意。他的武艺都是向自家部曲学来的,论袭击、刺杀、护卫等固然有不少高明之处,但毕竟并非战场之上千锤百炼而来。自从来到李家之后,他便意识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十分稚嫩,更加珍惜与李和相处的机会。这位老将军不经意间的指点,便足够他受益了。想不到,他竟然还会将刀法传授给他,让他更觉得十分惊喜。

  柴氏望着他们,微微一笑:“你活动筋骨也够了罢?还不赶紧坐下。孩儿们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千万饿不得。这便开始用朝食罢。”

  她话音刚落下,李和便将横刀往身旁一掼,大步走过来坐下,拍了拍膝盖:“三郎将食案挪到我左边,玉郎挪到我右边,元娘和你祖母一起吃。这些个婢女真是没眼色,每天早晨都须得来这么一遭。”

  他只不过抱怨一句,柴氏便笑吟吟地斜眼睇了过去。李和轻咳了一声,立即收起了不满之色:“罢了罢了,分案而食,我知道,我知道。只是,总觉得不如那些胡人围着一张桌子一起吃来得亲热。”

  “……你素来爱吃那些荤腥之物,味道奇重无比,我和元娘都受不得。”柴氏道,“或者,咱们分成两张桌子吃饭罢。三郎、玉郎若也受不得他了,便到我们的桌上吃。”

  李和忙道:“那便就这样罢!每人都能用喜欢的吃食也好!很好!非常好!”

  李遐玉、李遐龄与谢琰对视一眼,禁不住皆轻轻笑了起来。两位长辈隔三差五便要相争一回,初时他们还有些不习惯,总担心两人吵起来。但眼下,他们已经很是淡定了,就装作什么也不曾听见、什么也不曾看见便是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3页  当前第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颜风华录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