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家娘子比我帅_分节阅读_第121节
小说作者:喵崽要吃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99 KB   上传时间:2018-02-05 12:33:49

  二来赵悦是个女子,跟闻衙头的母亲阿妹说话也更方便。

  闻衙头便是对大树再挑拣不满,可阿妹老娘都满意,闻衙头自然也就没有了发言权。

  听说中原那边奉行夫妻从子,闻衙头一时间很是羡慕向往,要是自己是生活在那边,那他不仅不会在家被老娘阿妹拿着鞋底子追着抽,还能当家做主。

  当然,这种羡慕向往,闻衙头是万万不敢叫家里那两个女人晓得的,不然少不得要被关在大门外一晚上不准回家。

  大树这边既然要娶妻了,再住在县衙里自然就不方便了,大树手上倒是攒下了些银子,可要在这边购置房产却不大合适。

  毕竟以后大树是肯定要跟着向南走的,他爹娘还在向府里。

  此次娶妻没能叫爹娘过目也就算了,可不能娶了媳妇就不回去了。向南干脆将一家铺子打理出来,店铺后院刚好能叫大树带着媳妇儿住下。

  到时候前面的商铺也能叫大树媳妇儿照看着,也算是一举两得,大树媳妇儿多一份收入,向南这边也能有信得过的人照看店铺。

  商铺向南没有再像以前那般挂在县衙名下了,毕竟这个跟制药厂矿场试验田不一样,这算是私产。

  而且经过了三年大山县县令回京述职之后,向南也恍然发现自己一心只想着去替皇上搞发展,自己家的财政却一点没顾及到。

  无论怎么说,现在他也是有妻儿老母要养的,以后孩子们长大了开销更是不小,另外老娘媳妇儿若是想要个什么却没钱买,那就是作为男人的失败。

  所以这回少数民族风格的连锁销售,向南是作为私人产业在经营的。

  因着向南身为朝廷命官,有明文规定不许经营私产商铺,所以向南询问了蓝天的意思之后,两间商铺就都挂在了蓝天名下。

  大树的亲事这边也算是暂且定下来了,因着两边都满意,媒人给看了个日子,又结合了吴越郡跟东云郡的风俗习惯,将成亲的日子定在了九月初一。

  现在已经是三月中旬了,过了三月就有四、五、六、七、八五个月是需要避讳的,好在大树跟闻家小妹年纪也不算大,一个上半年十七一个下半年八月满十七,倒是刚刚好。

  中间留下来的时间用来准备嫁妆也是不错的,大树这边也能有时间准备。

  大树要成亲,向南准备写信回京让曾瓜头曾氏两人南下一趟,好歹也是他们唯一儿子一辈子一次的大事,父母高堂不在,总归不够圆满。

  另外向南也要给陈大人回信,还要给皇上写信报告一下武陟县目前的问题,郡城那边有长青帮的靠山这事儿向南可没忘记。

  虽然被抓到的那个二当家属下全部都交代了,向南也知道了郡城那边的靠山一早就叮嘱二当家他们别来招惹他,可向南却不会因为对方的识相就假装不知道这事儿。

  这些都是皇上该做的事,向南只负责将事报告上去就好了。

  狗二那边的信向南也已看了,知晓了狗二当初在边城竟是遇见了蛮子冲进来屠街,那种情况下杀几个蛮子却是英雄行为。

  不过狗二提到的军营里周姓小将军,向南不由想到了周子才,只待下回跟周子才通信的时候将这事儿提上一提。

  既然对方是狗二的救命恩人,现在又都在京城,以后有机会,自当上门感谢一番。

  救命之恩,不能因为担心别人误会自己要抱大腿就给忽略无视过去。外人的闲言碎语如何比得过恩人的救命之恩?

  作者有话要说:  向南:哎嘿被媳妇儿夸了,高兴!

  大江:啧,昨天大人还要死要活的……女人啊真可怕。

  阿凤:大坏蛋你洗澡洗好没有,说好了要陪我去逛夜市的,快点!

  大江:……好像也很可爱。

第136章 连员外

  狗二来信的内容向南也同卫江提起过,卫江离开军营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倒是不能确定狗二所说的那位周家小将是不是京城大将军府的。

  不过既然狗二手上沾染的人血是那些可恨的蛮子的,卫江倒是对狗二更加佩服,甚至还直道可惜了狗二没有入伍。

  单单凭借着几年前那般伸手就能连杀数人,若是真个入伍,上了战场定然能杀更多的蛮子。

  向南听了没吭声,却是多多少少有些担心。

  狗二进了京郊京畿营,因着向南的关系有了上头大佬的照顾,如今也已经顺利混为正式成员,前不久被分配到京城护卫营负责平时巡逻京城,偶尔当值还要去守城门。

  狗二说自己以后想入刑部,混个牢头捕快之类的。

  不过因为这些职务选择较为慎重,狗二户籍又不在京城,因此现在先在护卫队混个资历,以后再寻机转到刑部。

  虽然狗二想得挺好,向南也比较赞同,虽然大丈夫保家卫国乃英雄事迹,可向南难免有点私心。

  狗二是自己妹夫,若是狗二真个去投军入伍上战场去了,那阿茶跟安安阿涧又怎么办?想来狗二跟他的想法差不多。

  不过边城那边局势不大乐观,京畿营可以说是京城那边对外兵源输送中心,出来的可以分派到护卫营巡逻队以及刑部。

  可若是边城战事吃紧,京畿营的人也将被优先派去边关。

  比起临时的征兵,京畿营可以算是大业朝的古代兵士训练营,这里出去的人是可以直接上战场的。

  临时征来的兵则大多安排到后勤岗位,就像卫江,当年刚去就是在火头营,跟着出操训练了一段时间才被允许上战场。

  如果不是遇上昏君或者真的战事吃紧,掌权者也不会丧心病狂到让刚入伍的老百姓就去战场上送死的,那不仅仅是白送人头给敌人,还是对我方的一种重大损耗。

  向南不希望狗二上战场是一回事,可若是国家有需要狗二被真的派去了,向南也不会出手动用关系将狗二给拦下来,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

  好在现在还不需要向南去做出选择,狗二之事暂且放下,向南接连发出多封书信,江南那边钟大人,主要还是联络感情以及询问阿泽思想成长进度。

  阿泽一直都跟钟大人有书信来往,这两年长大了居然也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很多不好跟他这个当爹的说的,阿泽都会跟钟大人说。

  于是向南很聪明的曲线救国,从钟大人这边打探消息。

  钟大人知道这是人家两父子亲近的好机会,自然不会故意隐瞒,只是有阿泽特意提起过不要跟爹爹说的事儿钟大人才会模棱两可绕弯不答。

  钟大人也从阿泽的这个叮嘱里知道了,感情阿泽这小子也早就知道了他亲爹这一行为,倒是叫这两个把他当信差转话人的行为弄得哭笑不得。

  另外林渊那里向南也一直有书信往来,主要就是询问他那边有何特产风俗,以及弟妹肚子里的娃娃如何了。

  林渊被外放的地方是江南,跟付太守是上下级关系,向南之前还给付太守写了信表示这位林渊是他好哥们儿,拜托付大人照看一二。

  掐算着时间,林渊媳妇儿肚子里的娃三月里应该就要出生了,到时候向南这边自然要随个礼,当初阿泽跟笑笑出生可是收了人家两车的礼呢。

  周子才依旧留任当初那个县城,如今也是混得风生水起,政绩方面借用了向南的经验如今也不错,有望三年后入京就直接留下。

  虽然留在京城里估计就是个小官,可周子才本身就没啥大志愿,能留在京城跟家人团聚,平凡安乐的过一辈子,周子才就挺满足了。

  再一个就是给陈大人的书信了,除了解释狗二的事,另外还有拜托师傅帮忙置办个铺面,这边商铺已经在装修准备开业了,到时候收购了足够的苗风货物就托运上去,那边京城就能开张了。

  除此之晚,京城那边也需要托运一批在京城物美价廉的货物,毕竟武陟县这边的店铺也需要上架货物出售。

  苗族在京城人看来也是属于不开化的蛮子,向南也知道苗族货物突然出现在京城,怕是一开始不会有多好的生意。

  不过嘛,皇上已经动了民族融合的心思,那向南现在顺道提醒皇上出一期介绍大业朝目前所拥有的各个少数民族以及民族历史风俗特色的“大业民报”搞一波思想政治宣传。

  想来皇上也不会介意。

  “大业民报”是向南还在大山县的时候第三年里皇上让人弄出来的,相对于只服务于朝廷的“邸报”,“大业民报”更关注老百姓们自己的生活,内容也不如邸报正式。

  上面内容有优秀诗词文章也有鸡毛蒜皮新奇事儿,因着两种印刷术的出现,报纸的成本降到最低,便是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得起,一经发售就迅速占领市场。

  又因为有个投稿的制度,让民报迅速从京城蔓延扩展。

  皇上还十分有先见之明的在江南那边也设置了民报分部,又在向南“制药厂融资”的事儿上得到启发,如同盐商粮商一样让想要发售民报内容的商人进行竞争。

  最后获胜者发放“报引”,允许合法印刷发售“大业民报”,但是内容不得更改,否则将严厉追究。

  这在向南看来简直就是代理加盟的模式,不过比之代理加盟更多了政、治、色彩。

  于是不过两年不到的时间,民报已经成为了大业朝一大特色。民报还迅速带动了“信使”这一职业,全国驿站也得到改革,变成更正式化的存在,有点类似于邮局,可寄信取信甚至付钱帮忙带运小量货物。

  这样一来自然是又让朝廷增加了一项收入,既没有搜刮民脂民膏也同样让国库迅速富裕了起来。

  叫向南惊喜的是,因为民报的风靡,居然刺激得改良造纸术的出现,万万没想到造纸术居然只是因为一位“代理商”想要更大力度的降低民报印刷成本,于是召集了几位匠人搞出了改良造纸术,让纸张质量更好的同时成本却更低。

  所以说不要小瞧了古代人民发明创新的能力,向南对此很是高兴,这是大家都在一起努力让生活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好。

  结合古今中外历史来看,民族融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首先要做的就是彼此去了解,不能说我们对少数民族的认知就是野蛮不开化,他们对我们的认知又是狡诈阴险善变,这种认知追根究底还是源自于“不了解”。

  所以文化上,皇上很应该让大业朝老百姓知道我们大业朝有多大,国土上又有哪些民族,这些民族又有什么风俗历史神话忌讳。

  而后向南这里再带一波少数民族特色商品,让大家看见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创造出的美。

  之后再利用“大业民报”时不时的说些小篇幅的某某少数民族的节日或者特殊习俗引起的笑话,让大家在轻松愉快里就能知道,原来某某民族还有这种习俗啊,以后自己遇见了一定要注意了。

  这事儿向南自然是就想到了卫江被踩脚的事儿,对着书信就乐乐呵呵笑了半晌,然后愉快的将这件事也写在了寄给皇上的书信里。

  让皇上乐呵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禀报一回探探皇上对此事的想法。

  卫江跟苗凤的亲事可不是普通的两个年轻男女的事儿,因为民族的不同,这桩婚事已经带上了政、治色彩,向南不敢保证若是自己不主动提起,皇上以后知道了会不会觉得他在利用自己的人跟东云郡最大的少数民族苗族牵扯上关系。

  这种如同“联姻”的事儿,不适合隐瞒不报或者独自做主。

  事实上卫江现在对苗凤三缄其口不肯明确说出什么答案,也是有这方面的顾忌。向南倒是担心卫江再这么拖着会把好好一个姑娘给气跑了,卫江倒是对苗凤很有信心,便是心里再着急也做出淡定的模样表示全凭大人做主。

  这么一来向南倒是有了不小的压力了,毕竟瞧着老卫这是老树开花啊,要是他这里不抓紧时间搞到皇上老大的允许,老卫这里又让心上人给跑了,那他岂不是要害老卫光棍一辈子了?

  信件都给寄出去了,因为有张寒郑浪,向南寄往京城的信自然是走的特殊通道,普通驿站少不得会被地方势力侵入,现在这位廖太守又不是向南的靠山,自然要小心为妙,不能再像在北肃郡那边那般万事不操心了。

  信件寄出之后,向南又去试验田转了转,五天后卫江带着向南一封亲手书信,提溜着苗凤一起前往一指山山寨。

  苗凤虽然说自己离家出走前留了书信,可毕竟一个姑娘家出来太久也不合适,留在县衙五天已经是极限了。

  且赵悦也跟苗凤保证过一定会劝向南多多给老族长通信,到时候就让卫江送信,苗凤这才高兴的抱着赵悦亲了两口,乐颠颠的跟着卫江走了。

  这回卫江连同书信带去的还有几十本之前就约定好要放到一指山山寨里的苗文书籍,这些都是恭依教谕翻译出来的。

  等一指山的苗人们接受了这些书上的内容,到时候向南再派遣恭依教谕时不时上山开学堂教大家学习汉文。

  当然,介于人才稀少以及猜想山寨里能接受学习汉文的苗人不会太多,向南也只准备在一指山山寨实行这个,不准备每个山寨都派人去。

  毕竟便是在汉人里也不是每个地方每个人都会上学堂学习,向南要的只是一个风气,一指山山寨作为苗族中隐隐领头羊。

  只要他们在这方面缓和了态度,再经过时间慢慢推移,其他苗人对汉人以及汉文化也将不再如从前那样抵触。

  向南追求的并不是三年里就大家欢欢喜喜手拉手好朋友,向南定的目标是各民族走出来,共处一个地方保持和平。

  等到卫江送走苗凤,赵悦直接将查出的铺床丫鬟夏花告知了向南。

  原本赵悦是准备直接将夏花发卖的,毕竟自己的男人被别的女人窥觑,赵悦还真做不到大度的留人。

  可偏偏向南非要将夏花下大牢,“阿悦你就是太单纯了,万一这夏花是别人安排的探子呢?”

  原本还跪在地上哭诉着想要求向南可怜可怜她别把她卖掉的夏花顿时哭声一顿,不敢置信的抬头看向南,那眼神就像在指责向南是个始乱终弃的负心汉似的。

  向南顿时指着夏花跟赵悦道,“你看你看,我根本就跟她没关系,她居然用这种眼神想要污蔑我,肯定另有所图!”

  向南是真的真的坚信夏花有别的歧途,赵悦无奈摇头,只得放任向南去折腾。

  夏花万万没想到,自己只是羡慕嫉妒夫人所以生出了心思,又因为发现夫人跟大人不和,于是动了念头,这还没实施呢就被揪出来了。

  揪出来也就算了,顶多是被发卖,可夏花不甘心啊,大人长得好性子也温和,跟夫人来武陟县这么久夏花还从来没见过大人生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0页  当前第1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16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家娘子比我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