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荣锦路_分节阅读_第50节
小说作者:漫漫行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89 KB   上传时间:2019-06-15 15:33:28

  至于董淮, 据说对晋王和九皇子极为推崇, 在新科进士中频繁为晋王和九皇子做宣传, 且已经拉拢了好几个新科进士,所以晋王待其很是有礼贤下士之风,这些在京中已经广为人知。

  不为人知的是,在晋王曾在天和帝面前极力举荐董淮,不过,对此,天和帝没答应,但也没有反驳和斥责,态度暧昧。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而她能知道这件事,也不过是因为她当时在紫宸宫中跟着天和帝学习,晋王进来后,她在天和帝的示意下,进入了后面的屏风,才知道此事。

  后来,她见天和帝没有提及此事,也不再过问,却没有想到这结果,却在今天。

  而天和帝启培养董淮这个晋王的人,其因为什么,不言而喻。

  “董淮这个人,朕前两日召见过。”天和帝对于沈皎的话,没有回答,而是说着自己对董淮的评价,“为人机敏,才学尚佳,很会变通识时务,倒也值得培养。”

  说道这,天和帝停顿了一下,才道:“老六这次选的人还算不错,眼光总算些有了长进。”长进二字有些意味深长。

  这能听得进九皇子的话,也是一种长进?

  天和帝对晋王的期待未免有些太低,或者说,对其的能力根本就没报任何期望。

  “所以,也该开始了。”天和帝说道这眼眸中闪过一道利芒,却也带着一丝期待,“太子也不小了。”

  这是从现在开始就要用被九皇子辅佐的晋王来磨砺太子了。

  可以想象,接下来,朝中会出现一番极大的动荡,天和帝会着力提拔晋王一系的官员,让其朝堂上达到制衡的局面……

  然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夺嫡之争开始拉开序幕。

  可以想象,以后的朝堂会是何种腥风血雨。

  而天和帝似乎无意在此话题上多说,只是继续和沈皎说起名单上的其它几人:“阿赜的是朕看着长大的,他的能力朕清楚,先让他在翰林院中待几个月,朕就将他调到身边,任中书舍人。”

  新科的三鼎甲按照惯例,都应当到翰林院任编修等职位,慢慢地熬三年资历后,是留在京中还是外放,却要另说。

  而天和帝让卫赜几个月后,便直接调到自己身边,担任中书舍人,可谓是看重和恩宠至极。

  在大齐,中书舍人虽只是从六品,在京中这个三品遍地走的地方,一个区区的从六品官员实在是不起眼的很,但是其却是最让人眼热的职位。

  中书舍人任职于皇帝身边,负责为其草拟奏章等职务,个个都是被帝王信任和重点培养的人才,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如此,许以卫赜这样的职位,足可以表达天和帝对卫赜的看重。

  还不待沈皎答话,天和帝便又自说起对其余人的安排:“至于颜楠刘籍二人,就先在翰林院中磨下性子。至于冯锐先将他放到京城旁的林泽县中,担任县令,朕要看看他到底在治理地方上有几分本事。”

  “至于董淮……”天和帝沉吟了一下,对着沈皎道:“元嘉觉得应该将他安排到哪里比较合适?”

  面对天和帝的考问,沈皎思索完大齐全部的官职道:“元嘉以为,皇舅舅应让其先为庶吉士,在翰林院磨练一二,随后授其以翰林侍读学士之位。”翰林侍读学士虽是从七品,比不上中书舍人一职重要,但也是天子近臣,让人打破头也想抢到的职位。

  这也是她能想到的最适合天和帝扶持晋王,却不允许其压制太子一系的计划中,最好,最适合董淮的官职了。

  “那就这样办吧。”天和帝点了点头。

  之后,沈皎便在一旁翻看起最近的政务,不懂的地方,天和帝会在一旁引导她,虽然这几日的政务不多,但也看到了宫门快落锁的时候,她才被天和帝放行,返回家中。

  等她进入淑惠长公主正院时,所有的人都已经到其了,就连她三哥三嫂这对要去宗族开祠堂上族谱等事情都已经做完,此时正坐正院中了。

  “可算是回来了。”淑惠长公主看着女儿从外面走进来给自己行礼连忙叫起。

  沈皎起身后,又和身旁的两对兄嫂见礼后才入座。

  “怎么回来的这么晚?”淑惠长公主叫人上茶后,不禁问道。算算女儿出宫的时间,都快是宫门落锁的时候了,这样晚的时候回来可不多见。

  “皇舅舅说我最近请假有些多,很多该学得都没学,因此多留了一会儿,教我好好学学。”沈皎笑着道。

  淑惠长公主听了这话,也没有多问,只是关心了女儿几句,便对着次子和永安郡主说一些嘱咐的话,又逗了一会儿阿导,便让人都散了。

  从始至终,沈邦靖都只是在一旁坐着,基本上不插话,在后宅中,他向来说话少,一切以淑惠长公主的意思为主。

  只是这次,在女儿离开的时候,沈邦靖却让人叫住女儿,去他的书房中。

  前院沈邦靖的书房中,沈邦靖端坐在正位上,因房内只有女儿和自己两人,沈邦靖说话也没有绕圈子,直奔主题:“最近陛下在朝堂上对安乐侯最近所办的几件差事,颇为满意,似乎想要重用,照这个进程,成为阁臣也是早晚的事。”

  安乐侯嫡女为晋王妃,所以安乐侯便是晋王真正的岳父,从圣旨赐婚的那一刻起,安乐侯府便和晋王绑在了一起。

  不过,这也是安乐侯自己愿意的,不然不会让自己的嫡女在赏花宴上全力以赴,力压众多贵女,这俨然是奔着晋王妃的位置上去的。

  安乐侯是二等侯,在京中也只是一个二等府第。其祖上也曾是战功赫赫的功臣,尊容显赫,不过,这两代的安乐侯因为家中子弟不擅此道,逐渐朝文臣方向转变,但真正的阁臣却是一个都没出,所以有些走下坡路。在京中从一等人家沦为二等。

  这一代的安乐侯,是一个十分精明且有野心的人,很是想恢复祖上的荣光,但无奈家中子弟成才的太少,所以这能将主意打到这姻亲的关系上,拼力地培养女儿,费尽心思得了晋王这个女婿,可谓是喜从天降。

  试问,这世上还有什么比成为后族来振兴家族更快的办法?

  所以,安乐侯在对晋王支持,可谓是不遗余力。晋王对于安乐侯能如此帮他,也是很满意,也将一开始嫌弃晋王妃出身稍低的想法也没有了。

  而现在天和帝要提拔安乐侯,其寓意不言而喻。

  至于安乐侯最近办得什么差事?

  沈皎之前在翻看奏疏的过程中,也看到过。户部拨给工部修水利的银子,在工部转给其下的水部后,可这么大笔的银子送往地方,以工部那点人手肯定不够,于是,天和帝下令,命安乐侯总领此事,命其为钦差,率军队护卫银钱送往个州县。

  其前两日,刚刚回京述职。

  如此简单的差事,却能得到帝王的嘉奖,天和帝这是摆明了要给安乐侯晋升铺路。

  “我明白阿爹的意思,皇舅舅如此做法,却不知阿爹有何看法?”沈皎问道。

  沈邦靖沉吟了一声,道:“自古以来遵从礼法,嫡尊庶卑,长幼有序,储位也是如此。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礼法,也是避免众皇子夺嫡发生的惨剧。如今陛下如此作为,是要……”说道这,沈邦靖没有再说下去,没了声音。

  沈皎知道天和帝接下来要说什么,天和帝这是要逼着众皇子夺嫡,说逼着也不太恰当,应该说是引诱着。

  “阿爹觉得这样不好吗?”沈皎脸色不变地再问道。

  沈邦靖摇了摇头:“如此做,会让朝堂不安稳。”

  “朝堂什么时候又安稳过?”沈皎回道:“阿爹放心,太子人品贵重,为皇舅舅所器重,但比之皇舅舅当年终究缺少了些磨练,皇舅舅如此做法,太子自能理解他的一片苦心。”

  太子那里,她也暗示过了,相信以太子自是明白该怎么做。

  至于晋王那里,作何理解,就不关她的的事情了。

第101章 朝局

  书房中,沈皎看着面前的父亲沉默着不说话, 却也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她的父亲和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人一般, 是礼法的拥护者, 这是他们自小到大所受得的教育所决定的,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在他看来, 储位之争在有嫡子,有明确的储君人选的时候,就应该不给其余的皇子任何念头。这既是拥护礼法,也是避免诸皇子夺嫡,引发的朝堂派别争夺, 波及朝臣和百姓。

  “阿爹的想法固然是好的。”沈皎先肯定了父亲的想法,然后话风一转:“可是,阿爹,大齐的储君,未来的天子,不能是一个只有嫡子长子身份的皇子,更要有治国之能, 御人有术, 皇舅舅想要的是一个可以成为有为之君的太子, 能将自己的江山变得更加强盛的太子。而这些,现在的太子却没有达到皇舅舅的要求。”

  天和帝的野心比任何人都要大,他的野心是能够缔造比前朝任何时代都要繁荣的盛世, 并让这个盛世一直昌盛下去, 让大齐永远强大地传承万代。

  这些, 她在很早的时候,就清楚。

  所以,也理解为何天和帝对太子的要求如此严格。

  “太子虽然能力卓绝,人品贵重,但到底一路走得顺风顺水,没有波折,少了些血气,多了些温和。”沈皎接着道:“有了晋王,相信太子会更加进益。”

  本来,天和帝给太子选的磨刀石是勇王和九皇子两个一文一武的亲兄弟,可是没想到会发生五年多前发生的事情,勇王几乎形同被废,而九皇子尚且年幼,这让天和帝的计划打乱。

  至于晋王,据她所知,晋王其实一开始不再天和帝的计划中,只是因其是自己登基后的第一个孩子,因此包容一些,允许其上蹿下跳,不予理会。

  因王家事发,天和帝对太子的磨练便一直搁置,如今九皇子年龄已经长成,如同天和帝计划的那般和晋王走近,这才让天和帝的计划能够开始施行。

  沈皎说完后,看着父亲依旧不说话,接着道:“阿爹,沈家是纯臣,您也知道,沈家没有必要参与到这场争斗中来,您究竟在忧心什么?”

  这是沈皎才是沈皎不明白的地方,沈家不参与夺嫡之争,而她的父亲到底在担忧什么?

  沈邦靖听到女儿的问题,叹了口气,终是说了出来:“梁家近日和晋王走得很近。”很近两个字沈邦靖说得很是沉重。

  梁家?京中姓梁的人家很多,但能被沈邦靖担忧的只有一个,那边是沈邦靖的母族,现在的工部左侍郎梁家。

  “你舅祖父前两日和我说起了晋王和九皇子,言语间对其很是赞扬,隐隐有以其为尊的意思,甚至还有劝我投靠晋王。”这话羞于启齿的话一开口,沈邦靖也不再遮掩,直接说了下去,“不过被我拒绝了。”

  “后来,我找人打探了一番,倒是找到了这其中的根源。”

  “晋王许了你舅祖父能升至工部尚书的承诺。”

  现任工部尚书是一位老大人,已经年迈,如今正在乞骸骨,折子已经奏上,天和帝其实已经同意,但按照大齐惯例,这乞骸骨的折子要上三次,前两次帝王不允,进行挽留,第三次才会同意,然后会赐下赏赐,若是于社稷功劳不小,还会赐下荣养的官位,这位老大人便属于其中之一。

  如今,这乞骸骨的折子已经上到第二次,所以,最近天和帝也正在尽快确定工部尚书的人选。

  她的这位舅祖父虽然官居工部左侍郎,且大齐以左为尊,但年龄确实也已经不小,若是不能再更近一步,过两年也是要乞骸骨了,而沈家的下一代最高的官职也不过是从四品。

  而历来工部尚书年龄一般都较大,六七十的也有过。

  所以,她这位舅祖父一直在谋求各种门路升至工部尚书,前段时间也来找过她的父亲,可是文臣武将向来分明,而沈家的文臣,她三叔却于这件事上插不上话。

  她父亲最近正在帮忙找各种关系,却没想到她的这位舅祖父已经自己找到了门路。

  她也总算知道她父亲一个从不涉党争的纯臣,也从不与她讨论朝政的人,居然会如此破例问她这个问题。

  “最近皇舅舅对晋王举荐的一些官员,只要有治国之能,基本上都会应准。”沈皎轻声安慰着父亲:“所以,这次舅祖父筹谋的工部尚书之位应是无虞的,这对于梁家现在来说,终究是好的。”

  至于以后好不好,谁也不知道。

  沈邦靖知道女儿话中的意思,从之前女儿话中天和帝对太子和晋王的态度来看,由九皇子辅佐的晋王就是一块磨刀石,可以想象,太子登基后,晋王和其党羽会落得何等下场。

  梁家是他的母族,他和二弟幼年丧母,梁家对他们还算照顾有加,所以他和二弟在朝堂上也对梁家子弟多有照顾。

  他实在是不愿看到梁家走上一条不归路。

  可现在他的这位舅父,铁了心的要投靠晋王,他尽了全力也拉不回来,他只能日后多看顾一点,免得太子记恨梁家,让梁家落得个满族尽灭的下场。

  他能为自己母族做得也只有这么多了,毕竟这是梁家自己的选择,他只需对得起当年母族对自己和二弟的恩情,问心无愧就够了。

  沈皎看着父亲的脸色逐渐缓和,渐渐放心下来,向来沉稳的父亲会找自己打探天和帝的态度,不过是关心则乱。

  其实,她对梁家的感观只是平平,梁家的长辈像她舅祖父还好,但下面的小辈就不行了,特别是梁家这一辈的姑娘,被她的那位舅祖母教导的过于小气,斤斤计较,太过趋于奉承。至于这辈的男孩,她接触的不是太多,但印象中也是没有多么太过出色之人,大部分趋于平庸。

  所以,她的这位舅祖父才费尽心力想要在朝中更近一步,再多庇护梁家子弟一段时间。

  但,这条路,选的有些……

  “这朝中的局势会越来越凶险,你日后也要多加小心。”沈邦靖看着眼前的女儿,想着其每日跟在天和帝的身边,不放心地叮嘱道。

  这帝王身边看似荣耀,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永不会变,特别是跟在天和帝这样的帝王身边,只这耗费的心神便是常人无法承受的。

  “阿爹放心,我会处理好的。”沈皎笑着道。

  看着外面的天色,沈皎便起身对着父亲告退,返回了自己院中。

  第二天清晨,沈皎照常起身朝崇文馆而去,却在自己学习的偏殿旁,看到了正在等待自己的卫赜。

  “赜表哥今日怎么会到这来?”沈皎笑着道。

  卫赜看着面前的女孩,眉眼弯弯地对自己甜甜的笑着,道:“好长时间没有见到阿皎了,心中想念地厉害,便来看看阿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6页  当前第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0/1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荣锦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