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荣锦路_分节阅读_第51节
小说作者:漫漫行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89 KB   上传时间:2019-06-15 15:33:28

  “阿皎最近有没有想我?”

  对于这个问题,沈皎真的在脑海中回想了一下,每次看到她家都是成双成对的秀恩爱时,她的脑海中总会闪现卫赜的身影。

  对此,她也毫不害羞,直接点了点头,她认为,感情应是坦荡的,不需要扭捏。

  卫赜看着女孩坦率地点头,很是认真的样子,笑意更深。

  “这是最近淘到的两本游记,还不错,想着你会喜欢。”得到如此答案,卫赜也不再继续上个话题,再问这类的问题,其效果恐怕就会适得其反了。

  沈皎从卫赜手中接过书籍,很是开心地对着其道谢。

  “时间也不早了,不耽误阿皎上课,我先回去了。”

  沈皎和卫赜道别后,看着其远去的身影,又看了看手中两本极为符合自己爱好的游记,觉得心中甜甜的。

  对于接下来老师张博钧给自己上的课程,沈皎哀嚎,果真在哪个时代,哪个老师那里,永远都有补课。

  接下来的日子,她生活如同往日一般,没有丝毫区别。

  但朝中变化颇大,先是天和帝对晋王大加赞赏,然后提安乐侯为左都御史,一时间晋王成了朝中最为风光的皇子。

  接着,天和帝恩准了工部尚书乞骸骨的奏折,并赐其从一品的荣养官职,随后,晋王像天和帝举荐工部左侍郎梁知接任工部尚书,天和帝应准。由此,晋王风头无两,不少朝臣纷纷向其投靠。

  三个月后,天和帝对今年的进士进行提拔,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天和帝直接任命卫赜为中书舍人,董淮为翰林侍读学士。

  而董淮也在很多场合,公然表达自己是由晋王举荐的,和对其涛涛不尽的感激之情。使得朝中更多的官员前去投靠晋王。

  对于晋王在朝中风头无两的变现,太子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和急躁,一如既往,在朝政上沉稳有度,对不少政务的处理上更是手腕纯熟,使不少老臣对其赞赏有加,对待晋王,也是如平常一般,表现一个兄长该有的胸襟和责任。

  所以,朝中虽然晋王出尽了风头,但依旧无法掩盖太子的光芒。

第102章 三年

  之后的三年中, 朝中的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太子和晋王各为一党, 立于朝堂之上,勉强算得上是旗鼓相当。

  朝中皆知,本朝的夺嫡之争, 早已拉开序幕。这三年来,想要博一把的官员已经陆续站队。大齐的朝堂上, 也渐渐分成表面上的三派,太子和晋王个一派,剩下的便是一些只忠于龙椅上帝王的纯臣。

  此时的沈皎正坐在紫宸宫, 天和帝的面前,整理和查看今日送来的奏疏。

  “皇舅舅,今日送来的奏疏已经归类好。”沈皎将手中的奏疏放到天和帝的御案上,”皇舅舅可以批复了。“

  这些年来,她和之前一样,依旧每日在崇文馆和紫宸宫两地学习,天和帝教授她处理的朝政也越来越多,她也越来越繁忙。

  看着面前这每日送来的堆积如山的奏折, 便知道这帝王每日是有辛苦繁忙,所谓官位越高, 责任越大, 这句话于帝王身上也同样适用。

  天和帝放下手中的朱笔, 揉了揉眉眼, 问道:“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今日奏本最多。”沈皎指了指左手边最高的一摞。在大齐, 公事用题本,私事才用奏本。

  “题本中最重要的事,是关于近日滇国使臣和西夏两国已经很快到京,关于这接待的细节礼部已经拟了章程。”沈皎将手中的奏疏递了过去,“如今,为庆贺皇舅舅万寿,各国的使臣都已经快陆续来到,多是一些各国的王子和公主前来,礼部请皇舅舅示下我大齐负责接待的人选。”

  别国,以王子和公主为使,那大齐负责接待的人,自然也应是皇子才行。

  只是这皇子究竟选择何人?才是朝臣关注的重点。

  礼部,这是在试探天和帝的态度。

  天和帝将手中的奏疏看完,仍在了御案上,脸上晦暗不明:“汪达对这事倒是比苏弘还积极。”

  汪达是礼部右侍郎,而礼部的最高负责人是礼部尚书苏弘,且汪达不是这次直接负责接待的官员,上这个题本,不用想就知道是替谁问的。

  朝中皆知,汪达是晋王一系的官员。而晋王一派在礼部的高官,也只有汪达一人。

  而晋王的心,太急了。

  “那便让人拟旨,命晋王接待,燕王从旁辅佐。”天和帝道:“不过都是一些战败之国,也值得他这般,真是越来越回去了。”

  对于天和帝的话,沈皎只是道:“有燕王殿下在,相信晋王殿下会将这次各国觐见的事情处理好的,皇舅舅放心。”

  九皇子十五岁时,天和帝册封其为燕王。

  这些年,晋王能够和太子在朝堂上交手各有胜负,也是因为燕王的缘故,若是没有燕王的存在,晋王与太子来说,连个对手都算不上。

  她相信这次晋王授意礼部右侍郎汪达上这本奏疏,试探天和帝绝对事先没有和燕王商议过,纯粹是自己的昏招。

  这些年来,晋王不与燕王商议,擅自做主的事情有过不少次,且都是昏招,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晋王自己的主意。

  当然,每次晋王擅自做主的决定,每次都会以天和帝训斥一番为代价。后来,晋王也学乖了,有事基本都会与燕王商议。

  这次,实在是其太心急了,晋王,实在是太想要得到这次机会了。

  在大齐,接待各国来使,为了表示尊重,一般情况下负责的官员不是和对方平级,就是身份要高出一些。这次,对方来得是王子和公主,那么大齐的负责人的身份便只会限定在皇子中了,还不能是不受重视的皇子。

  晋王想得到这次机会,不只是想向世人彰显他的身份,让大齐的官员百姓和周围国家的人知道,自己和其余皇子的不同,从而获得更多官员和各国的投靠,从而壮大自己的羽翼。

  可,这心太急了,其的心思也表现的太明显了。

  关于这次各国使节觐见的具体事宜,其实礼部的请示题本,这两天就会奏上。

  所以,晋王连这点时间都等不得,可见其的心性,有些过于急躁,这种性子,与一个皇子来说,实在是一个致命的事。但晋王似乎对自己的这个缺点,毫不知晓,丝毫没有想要改一改的意思。

  其实,与天和帝来说,晋王什么样,并不重要,只要燕王不糊涂,能控制地住晋王在大事上的不出昏招就好。

  所以,对于沈皎的话,天和帝不可置否:“老九做事历来都周全的很。”

  “另外,让礼部拟旨,这次各国使臣觐见,依照礼制,在朕这朝见后,也要去太子那里朝见。”天和帝说完后,又接着加了一句,“这个旨意五日后再传旨朝中。”

  一个是去招待,一个是被朝见,可谓是天差地别,可以想象,晋王知道这道旨意后的脸色会多么好看。

  特别是天和帝要求这道旨意五日后再公布,这便耐人寻味了。

  “是。”沈皎应道。

  天和帝似乎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继而道:“还有什么重要的题本?”

  “有御史弹劾山东布政使这些年中饱私囊,贪污修理河道的银两,造成山东大部分河道淤积堵塞,请朝中详查。”沈皎道。

  “可有凭证?”天和帝问道。毕竟,弹劾一地的布政使可不是小事。若没有凭证,便是他也不好直接下旨彻查,布政使是一省的父母官,若只是因为御史一次没有凭证的弹劾,去下旨彻查一个平日里政绩不错的封疆大吏,这样会寒了那些外地臣子的心。

  “没有证据。”沈皎摇了摇头,”这是王渊王御史上的奏疏。“沈皎说完,便将其递给了天和帝。

  特意提及王渊的名字,是因为王渊这些年来所奏的,所弹劾的,基本都是属实的,实事求是。不是向那些捕风捉影的御史,经常拿一些芝麻大点的小事,讲得比天都大。若是这些御史所奏,她相信天和帝连看都不会想看。

  “既然是王渊奏的。”天和帝翻看完后,沉吟了一声道:“先让工部的水部郎中以勘察各地河道的名义前去各省,先去山东。”

  水部勘察河道情况历年都有,是常态,不会引起各方的主意。

  沈皎应是,她知道,天和帝是真的重视这件事情,不是他不相信山东布政使,而是河道治理是真正的关系百姓,国家的大事,不容任何人忽视。

  若是河道治理不善,一旦天降暴雨,冲垮河堤,殃及百姓,更何况大水过后,受灾地会发生令人变色的瘟疫,后果不堪设想。

  “皇舅舅思虑周全,心系百姓。”沈皎笑着道。

  “行了,别奉承朕了。”天和帝笑骂道:“过两天就是你生辰了,朕放你两天假,朕私库中的东西任你选,省的你外祖母和你母亲整天埋怨朕。”

  沈皎也不客气,笑着俏声道了谢,和天和帝又说笑了几句,气氛很是不错。

  晋王府中,也是如此,自接到天和帝命其负责接待各国使节的之旨意,晋王脸上的笑意就没停过。

  而燕王府中,燕王却截然相反,脸色有些铁青,很是不好看。

  对于天和帝的话,沈皎

第103章 劝阻

  燕王听着身边的侍从汇报着天和帝新颁发的旨意, 一双眼睛泛起了冷意, 全然无平日里温和的样子, 嘴里冷冷地吐出两个字:“蠢货。”语气和眼中充满了讥讽之意。

  一旁的侍从听到这句话,身子弯地更低,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以求自己的主子不要将怒火发泄到自己身上。

  人人都到燕王是一个随和的人,可只有他们这些近身伺候的人才知道, 自己的这位主子并不是个好脾气,只是平日里在外面掩饰的好,不被人发现罢了。

  燕王看着眼前侍从更加恭敬, 还有些颤颤巍巍地,虽然很是厌烦,但却也不是处理这些事的时候,只是用冰冷的目光扫了一眼,警告了一番,冷声道:“备车,去晋王府。”

  等燕王见到晋王时,晋王还没有从喜悦中缓过来, 正要吩咐人在府中设宴庆贺。

  “六皇兄这是再做什么?”燕王已经恢复了平日里随和的样子,眼中和语气中的冷意和讥讽全都不见, 十分温和。

  “你来的正好。”晋王脸上笑得十分得意和畅快, 走上前去拉着燕王一同走进正厅, “我正准备请你来府中一同庆贺, 没想到你竟然先一步到了。”

  “想必你也知道父皇命我负责这次各国觐见, 你从旁辅助的事情了吧,这是来找我一同庆贺的吧。”晋王笑着打趣着一旁的燕王,“放心,六皇兄这就吩咐府中按你的口味准备几个菜,再准备些好酒,我们兄弟两个好好的喝一杯。”

  “喝酒的事先不忙,关于这件事,我还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六皇兄。”燕王清楚晋王的脾气,他现在正在兴奋的尽头上,若是他直接和晋王剖析其中的利害,告诉其这件事对其来说弊远远大于利,只怕其不仅不会听,还会把他轰出去。

  所以,他只能从事情的始末一点点地了解,再对着晋王慢慢引导,让其明白其中的危害。最重要的是,他到现在都没有了解清楚这件事的始末缘由,不了解事情的根源,他又怎么得到处理事情的办法。

  晋王只以为燕王想弄清楚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得到这个绝佳的机会的,于是很是得意地讲出了其请礼部右侍郎汪达上题本试探的事,并言到:“这样的好事,宜早不宜迟,幸亏本王反应快,提前了一步,由汪达表明了我的意思,所以这等好差事,才落到我们手中,不然说不定又会将这等好机会会落到太子那边去。”

  应是在家中,晋王说话也就不顾及那么多了,很是随着自己的心意,语气中充满了对太子的嫉妒和酸意。

  燕王语气中对自己这个决定的自豪和得意,心中又暗暗骂了声蠢货,但面上不显,温和地摇了摇头,“六皇兄认为这差事是好事?”

  “那当然。”晋王看着燕王对自己这个想法的不认同,语气中微微有些愠怒,将自己的想法摆出,不服气地辩解道:“先不说能得到这个差事的皇子的地位不同,能加深我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能代表一国接待各国王子公主的皇子,地位岂是别的皇子可比?

  “最重要的是,本王要趁自己这次接待各国使臣之际,拉拢几个国家为本王所用,如此我们也算添了一笔兵力和筹码。”

  这次来得都是和大齐作战失败,从而沦为大齐附属国的小国家,虽然战力比不上大齐的军队,但也是有自己的军队的,而且有的还是很强悍的。

  只要自己对其许以自己上位后,减轻其每年的进贡,还怕其不答应?

  这才是他非要得到这个差事最重要的原因,他实在是因为自己手中没有一点兵力的情况忧心极了。

  对于晋王的心思,燕王十分清楚,他相信不只是他清楚,他的那位父皇,甚至朝中的一些大臣都清楚晋王打得是这个主意。所以,他才说晋王是蠢货。

  将自己的愚蠢的心思摆在众人面前,还自以为自己演示的很好,毫无自知之明,不是蠢货是什么。

  “六皇兄的打算自然是好的。”燕王看着晋王有些愠怒的神情,首先肯定道,安抚着晋王的心情,看着其在自己这句话脸色变得好些,才继续开口道:“可是六皇兄是否还记得,因着之前滇国对父皇的刺杀,父皇对各个附属国早就开始防备起来,更忌讳朝中官员和各国只见有任何来往。”

  那次的刺杀,除了让他的母族一朝败落,也因为滇国在朝中各处安排细作的缘故,让朝中官员和各附属国之间的关系,成为其最为忌讳的禁区。

  对朝中官员如此,对各个皇子也是如此。晋王,已经踩中了他父皇的禁区了。

  “这些年,父皇派常派遣安抚使前往边疆各地视察,对其监视日益加强,父皇甚至有意对一些附属国,向对待西南的一些土司一般,直接册封其王为宣慰使,宣抚使,讨招使等官职,由此可见,父皇对附属国的态度。”燕王分析着天和帝这些年对待附属国的态度,他的父皇有意将各附属国直接划归大齐的版图之内,不再给其自治的权利。

  而此时晋王想拉拢这些国家为自己所用,必定会许以利益,而这些能让各国动心的利益,必然会触及天和帝对附属国改制的目的和底线。

  毫不夸张地说,晋王这是在作死的节奏。而他的父皇让他协助,便是让他看住晋王,不要让其妨碍他的国策。

  若是他没能阻止晋王的举动,他父皇的怒火,到时受罚的不只是晋王,还有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6页  当前第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1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荣锦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