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荣锦路_分节阅读_第82节
小说作者:漫漫行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89 KB   上传时间:2019-06-15 15:33:28

  沈皎听了这句话,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心知肚明的事情,多说也是没有意义。

  “这些人修建的是什么寺庙?”沈皎随意问道。

  “任安郡的百姓信佛教。”卫赜指了指身边的正在建造的地方说道:“所以打算在这里修建一座佛寺。”至于供奉的是谁,他就不知道了。

  沈皎听后,眼中满是深思。大齐的百姓信奉道佛两教,因着大齐的国师是道教出身,所以在大齐道教要略压佛教一筹,但是与她来说,却并不是很喜欢。她不反对人给自己找一个信仰,激励自己有着一颗向善之心。

  但是,有时候这种宗教的思想束缚着整个人,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却会属于一种长时间封闭的状态。从而思想就会被束缚,一旦思想被束缚,那么整个社会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长此以往,国家,民族也许就会落后与整个世界。她曾经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就给了她的民族血的教训,所以她不希望在这个她付诸了无数感性的大齐,在未来的一天也有着这么一天。

  她看着眼前这些从事着苦力工作的灾民,虽然辛苦,但是人人却都是干劲十足,不像她之前遇到的打劫她的柳树村的灾民,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绝望。这里的灾民心中知道,他们只要好好做工,就能活下去。

  没错,就是活下去,这么一个简单的愿望,对生命的渴求而已,再也没有其它的物质要求,朴实而又原始。她有时候在想,这样容易满足的人心,固然让人觉得欣慰,但是却也让她觉得可悲。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将这个时代的百姓思想已经同化到只要能活下去,就没有任何反抗的想法和念头。虽然这是每一个统治者都希望看到的事情,但是却不是她想要大齐真的就如此发展下去,她不想要大齐重复每个王朝周而复始的命运轨迹。

  她有时候在想,这个世界的人为什么能保持这样原始朴实的想法。在她看来,除了思想的原因外,更多的是见识的问题。他们没有见过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甚至有的东西连想都想不到。她觉得她原本的世界中有一句流行语说得很对,“贫穷限制了人的想象力”,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事实就真的如此,贫穷和落后就真的让人们想都想不出来什么是更加美好的生活。

  所以,究其原因,是这个世界不够富裕,发展不够的原因。其实之前在和暗彦的交谈中,她就由此想法。在暗彦或者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水灾,蝗灾,旱灾这样的事情都是全凭天意,非人力可以阻挡。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在她的前世,哪里还有蝗灾的存在。旱灾,水灾也都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其中大修水利工程,更是让人们杜绝了绝大部分的水灾。她询问过章县的情况,她可以说这样的降雨量,在她的那个年代,虽然也会造成一部分庄稼的死亡,但是却绝不会出现像章县决堤和整个农田的毁坏。

  还有,就是粮食的产量问题。大齐的粮食因为前陈时期有着占城稻的传入,在大齐百姓一代代的改进下,产量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百姓却也只是能填报肚子而已。所以,粮食的产量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对此,她却没有任何办法,她前世又不是学习生物农业这些类的,对这些真的是一点都不了解。但她相信,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从古至今农业一步步的发展,就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事实,占城稻的一步步改进也是这个事实的最具体体现。所以,只要她对这样的行为加以鼓励和奖励,再一步步加强这个时代的教育,大齐会加快自己的历史进程,朝着她前世的时代一步步靠近。

  她能做得是时代的推进者,而不是创造者,创造一个时代的,是这个时代的所有人。

  想到这,沈皎自嘲地笑了笑,她觉得自己的野心真的越来越大,从一开始的只想要保住自己命,到推动熙和军的建立,想要改变女子的地位,到现在想要推动整个时代。

  不过,不管这个野心有多大,她只要确立了目标,就会一步步去实现。

  沈皎将思绪和目光拉回现在的视角,踏实地做好每一步才是重点。沈皎又问了卫赜一些具体的关于管理和安置灾民的办法,随后又问了一些正在劳动的灾民的想法,从中获益不少。直到天快黑了,才返回任安郡郡城。

  等到了卫赜给她特意安排好的院子,她此时才有了和卫单独聊上一聊的时间。

第180章 名分

  沈皎和卫赜面对面的坐在棋盘前, 沈皎看着眼下的棋局, 笑着道:“赜表哥的棋力比之前又上了一层。”

  “与阿皎对战, 怎敢不用全力?”卫赜话语上满是笑意, 但看着棋局的眼睛却全是认真:“若是稍微一走神, 恐怕这棋局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吧!”

  沈皎不可置否, 她与卫赜的对弈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对双方的棋力都了如指掌。卫赜离开的这两年她在京中也不是玩儿的,对于朝政付出了不知多少精力。这一年, 心智手段也在不断地增长。这棋力也亦是有所增加。

  “阿皎, 承让。”卫赜落完手中的白旗,对着沈皎笑着说道。

  沈皎看了一眼棋局, 将右手手中的棋子放回, 脸色不变, 依旧笑着道:“是我输了。”

  “侥幸而已。”卫赜叹了一口气道:“看来阿皎这一年多的成长了太多,以远超我想象。”

  对于卫赜口中的所说的成长,而不单是指她棋力上的长进,沈皎听后脸色不便, 她知道卫赜想要表达的远非这眼前的棋局这么简单,随后便听到卫赜似是感慨地说道:“看来我可是要好好努力了, 不然以后连站在阿皎身边的机会都没有了。”

  “赜表哥说笑了。”沈皎抿了一口茶,笑着道:“便是我成长再多,今日不依旧是败在赜表哥的手上吗?”

  “以后恐怕就不会了。”卫赜认真的道:“就像前些日子若非阿皎派人来给我送信, 恐怕我连端王殿下前来齐州府的事情都不会知道。更不会有后来的防范,若不是阿皎, 恐怕我连这条命都已经搭进去了。”他说得是实情,若不是阿皎派人给他送信,告知他朝廷以端王为首的钦差前来山东的实情,也不会提早做好防备加强自己和张敬宗身边的护卫人手,让杨叔达的刺杀计划没有成功,还活捉了刺客。若不是那封信,他也不会四处派人探听,兴许就错过了端王召见各州郡官吏的时间。到时就算他在刺杀下活了下来,也会被杨叔达扣一个不敬钦差大臣的帽子。所以,与他来说,阿皎的这封信真的是及时雨,还是救命的及时雨。

  卫赜看向对面的沈皎,一年多没见,他的女孩的眉眼已经慢慢长开,五官精致绝伦,眉目如画,肌若凝脂,皎若秋月。现在的阿皎俨然之前那个小姑娘了,个子也已经抽高,长高了不少,俨然是已经长成端丽冠绝的大姑娘了,也更加惹人注目了。

  他见过淑惠长公主和梁国公,且二人都是出了名的好容貌的人。而阿皎的容貌是集合了二人所有的有点而成,听说当年无论是淑惠长公主还是梁国公都不缺乏追求者。看了看面前的女孩,再盘算一下京中的那些个适龄的子弟,将自己和那些人比较了一番,才将悬着的心微微放下来。

  这个时候,他有些庆幸他的阿皎和平常的女孩不一样,不参加宴会,同时也被天和帝保护的很好,平日里忙碌的很,让那些人没有可乘之机。别说他的阿皎没有这份容貌,就算是没有这倾城的容貌,只凭着这个身份,想要对阿皎有意思的家族估计也能从梁国公府一直排到京城的城门外。所以,他的对手实在的太多了,虽然他自认不会不如这其中的任何一个人,但是无论是从年龄还是家族估计都不会是梁国公和淑惠长公主的第一选择,但是索性的是,他要搞定的天和帝对他的印象还不错。

  无论如何,他真的需要找个机会给自己确定一下名分了。

  “这次,真的是多亏了阿皎了。”卫赜没有道谢,在他看来,以他们之间的情分,道谢反而是一件见外和伤感情的实情了。

  “本就是举手之劳。”沈皎笑着道:“若我与赜表哥换个位置,相信你也会做出相同的举动来。”

  卫赜听后直接笑出了声,十分开怀的样子:“不错,以我和阿皎的感情,一定会做出这般想同的举动,我们从来都是心有灵犀的。”

  沈皎听着卫赜原本温润的声音变得沙哑低沉,在最后拉出华丽的语调,勾人心魄,心中一跳,感受到卫赜盯在自己身上灼灼的目光,沈皎抬头望去,看到卫赜坐在那里,和平日里在人前的温润如玉不一样,现在的卫赜嘴角勾起,琉璃般的眼中深邃迷人地望向他,在灯光的照射下更显迷人。沈皎觉得现在的卫赜,夺人心魄的紧。

  卫赜看到沈皎在自己身上流连的目光,心中更加开怀。他一直都知道,他的阿皎其实在感情一事上并不是十分开窍,且喜爱美色,他觉得要是能用这副皮囊留住他心爱的人,也是不错。他从没有一刻像现在这般欣喜自己的姿容出色过。

  沈皎被卫赜的样子一下看愣了神,但很快反应过来,轻咳一声,若无其事地转移话题道:“赜表哥这一年多过得如何?”

  “一切都好。”卫赜笑着,也不揭穿,道:“任安郡的情况,我应对起来倒是没有什么问题,虽然齐州府那边情况有些复杂,但现在也快结束了。只是这一年多没有阿皎的日子,让我孤独的很,心中无时不再想着和阿皎重逢的时候和情形。”

  “咳!”沈皎听到卫赜的话,不自然的轻咳一声,她算是发现了,卫赜的情话比一年前说得更加进步了,她真的有些被撩到了。

  “那想必赜表哥对任安郡的情况也了如指掌,那今后几日,还请赜表哥多加照顾。”沈皎将话题转移道正是上来:“关于任安郡的河道情况,还请赜表哥多多指教。”

  这过犹不及的道理,卫赜很是清楚,所以很是配合地转移了话题,正了正神色道:“这是我应当做得。”

  “前来山东是皇舅舅的旨意。”既然已经开始谈论正事,沈皎神色严肃,从袖中拿出一块金制的令派出来,上面雕刻的花纹十分复杂,但是最引人注目的是将令牌包裹在一起的两只金龙,而金龙的爪子可以清楚的看出是五个,令派上雕着一个瞩目的“御”字,卫赜见到这块令牌后,神色立时严肃起来,赶忙从对面站起来,行大礼道:“臣卫赜恭请圣安。”

  “圣躬安。”沈皎说完后,将卫赜扶起道:“赜表哥快请起。”

  在卫赜站好后,才解释道:“之所以拿出这块令牌,不过是为了按照朝廷章程办事,不让赜表哥难做。”

  “既然是要了解这任安郡的河道。”沈皎继续道:“所以,我想要看一下这任安郡的舆图。”地方各郡县的舆图,都存在于知府和县令的手中,同时也仅限于这二人查看,其余的人要是想看,必须有圣旨御令才行,或者是如同端王这般提调一切军政要务的钦差。所以,为了不让卫赜难做,她才拿出这个御令。

第181章 御令

  卫赜看着沈皎只是解释了其拿出这个御令的原因, 却是没有说出其手中为社么会有这个御令。不要小看其手中这一块小小的令牌, 其基本上等同于尚方宝剑一般, 拥有着最起码黄泉一半的权利, 不可谓不大。

  这块令牌基本上是帝王的象征, 从大齐开国一直传到今日, 昔年太祖皇帝曾金口玉言道:“见到此令,如朕亲临。”除了不能调动超过三千人以上的军队外,其余的事情都有着绝对的权利。至于调动军队, 最重要的是要有调动军队的虎符, 不然就是圣旨也没有任何动静。

  所以,当他看着阿皎拿出这块御令时, 真的是心中一震。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过天和帝会真的将象征着皇权的御令真的就给了别人。不说别得, 单是这份信任, 他敢说,就算是太子也不可能被天和帝这般的信任。

  当然,除了最重要的信任外,还有更多, 比如说看重和对其能力的肯定等等,想到这些年天和帝对阿皎的担忧, 他觉得这其中必然有对其安全的担忧。

  卫赜又看了眼沈皎手中的令牌,若有所思。只是不知道天和帝究竟付给了其多少权利?

  对于沈皎的要求,他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也不能拒绝。点头应是后,道:“任安郡的舆图确实在我这里, 我一会儿就去给你拿。”

  随后,又看了看天色道:“今天的天色已经不早了,舆图我一会儿就让人送来,阿皎今日赶路,劳累一天,还是要早些休息。”卫赜关心地道。

  “赜表哥也是,今日陪我折腾了一天,也早些休息。”沈皎温声嘱咐道。

  “能陪在阿皎身边,怎么会觉得累呢?”卫赜笑着答道,眼中全是温柔和宠溺。

  沈皎笑了笑,没有说什么,又关心了卫赜几句,两人才分开,卫赜离开书房。沈皎便吩咐人开始洗漱。看到进来的是轻风和阿新,沈皎关心地问道:“阿新,这几日跟着我可还适应?”

  阿新听后赶紧回道:“都适应,细雨和清风姐姐们都在教我规矩,我正在好好学,以后好服侍公子,绝不给公子丢脸。”她虽然不知道自家主子明明是个女儿家,为什么大家都称主子为公子,也不知道自家主子的身份有多么显赫。但她心中也不是没数,但看那位叫做赵王殿下的人对自家公子客气地态度,她打听过,听说那位是皇天贵胄,这个也是她从细雨姐姐那里新学到的词。她心理也不是没有点数,所以她知道自己真的是走了大运了,能跟着这么一位主子,她一定要好好学规矩,以后能好好地服侍主子,这是自己这辈子最大的恩人。

  沈皎看着阿新红着脸保证道,不禁笑了,点头逗着小姑娘道:“好,我等着你。”

  阿新听了这句话,脸上红得更加厉害。

  “最近规矩学得如何?”沈皎看到阿新害羞的样子,心中十分开怀,知道小姑娘害羞,也不继续逗她,而是转头问着一旁正在给她更衣的轻风。

  “回公子,府中的礼节规矩大都讲得差不多了,阿新学得也很认真。”轻风想到阿新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乡野丫头,在短短将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能学到这么多的礼仪,已是十分不容易了,这点让她颇为欣慰。

  “如今该学宫礼了,宫礼复杂,恐怕还是要多花些时日才行。”宫礼不比别得,若是阿新真的被主子所看重,日后少不得经常跟着出入宫廷,这宫礼是重中之重。若是别得地方,行错了礼,被有心人抓住了,到时不仅会丢了自己的命,还可能会给主子带来麻烦。所以,这宫礼必然是要好好教的。

  “阿新肯吃苦,等到主子回京时,这宫礼应该不成问题。”轻风算了算时间,保证道。她不知道主子对于阿新究竟是什么想法,所以,只能尽可能地在现有的时间内,完成对阿新的教导,不耽误主子的事。

  阿新听到轻风的夸赞和保证,脸上更红了些,但是眼神却十分坚定。沈皎看着小姑娘害羞可爱的样子,笑了笑,比刚见到阿新的时候,她已经从骨瘦如柴,黝黑瘦弱的样子大变了样,不仅身子长胖了不少,虽然已经有些瘦弱,但是却在正常的范围内,身高也抽高了不少,皮肤也变得白皙起来,特别是样貌,沈皎觉自己的手气真的不错,但看这五官样貌,再过几年,真的会长成一个魅力的姑娘,也怨不得那个人伢子想要将其卖到青楼中去。

  “宫礼倒也不急,你和细雨还能在我身边再呆一年。”沈皎慢声道:“可教阿新识字了?”

  轻风听到主子对自己的看重,很是感到,答道:“按照主子的吩咐,已经在教了。”

  “读书方面也好好学。”沈皎这句话,是对着阿新嘱咐的。随后又对着轻风道:“记住,从幼儿的启蒙书教起,然后是女四书,学完后再说别得。”她虽然自己不喜欢读女四书,但却也不承认其中虽有些思想她十分不认同,但是有一些却也是对这个时代的女子真正的好。她不学,是她的身份使然。但是像阿新这样身份的女孩,只有学好这些,才能在这个时代下不吃亏,学好才能用好。

  “等到你学完这些,若是学得好,还想要再学,我给你再准备别得老师。”沈皎道。她救下阿新,可不是为了得到一个侍女。

  “阿新一定会好好学得。”阿新坚定地保证道。若说她以前从没有想过这样的日子,那她就是做梦都没有梦到过自己还能读书,这是她那个宝贝弟弟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且这是主子给她的任务,她一定会好好学,不会让主子失望的。

  一旁的轻风听到后,也应是。她知道等阿新学完女四书这些,她和细雨估计已经嫁人了,换人教其是肯定的事情。轻风算了一下沈皎身边的侍女,却也没有想到自家主子会选谁给阿新做老师。

  一旁的沈皎却忽然想起了什么道:“任安郡没有什么好逛的,我们的行程也比较赶,待到了齐州府,你和细雨,再加上阿新好好逛逛。”沈皎笑着道:“特别是你和细雨,看看有什么新鲜的收拾衣服,买下来,回头好当嫁妆,我给你们出钱。”沈皎财大气粗的样子。

  轻风听后很是感动,声音有些哽咽的道:“主子别破费了,奴婢和细雨平日里主子给了这么多赏赐,还是有些钱财的。”

  “你们都快出嫁了,给你们添些嫁妆不是我这个主子该做的?”沈皎打趣道:“到时候出嫁了,别因为嫁妆的事情,在婆家受了气,到时我就是想给你再添什么也不是嫁妆了。“

  嫁妆是女子的私有财产,而其余的却只能归婆家。

  “好好准备嫁妆,你家主子给你们办嫁妆的钱还是有的。”沈皎笑着道:“齐州府历史悠久,有着不少好东西,到时直接从我账上支银子,想要买什么就直接买,要是再推辞,我可就生气了。”

  轻风这才笑着应下,眼中有些湿润。

  等洗漱好后,卫赜派人送来的舆图也到了,沈皎坐在床上细细地翻看起来。

第182章 稻田

  第二日清晨一早, 沈皎很早便洗漱好, 用过早饭后, 便见卫赜走了过来。

  互相见过礼后, 卫赜问道:“今日阿皎想要先去看哪个地方?”

  “先去惠安县。”沈皎伸手请卫赜坐下后, 笑着回道。

  “惠安县?”卫赜听到这个名字, 眉毛轻佻:“昨日一晚,想必阿皎收获甚大了。”

  沈皎也不隐瞒谦虚,直接道:“惠安县位于任安郡最北端, 同时也和周边的另外两个郡相接, 经过其的梅渠虽比不上章县的章渠至关重要,却也是连接几个几郡的重要所在。在之前送来的任安郡郡志中有所记载, 前些年梅渠屡次决堤, 因着只是小决堤, 很快雨水停下后,河水也很快下去。因着并未死伤几人,所以前任任安郡知府并没有上报上一级官员。”

  “但是在今年的暴雨后,梅渠却没有决堤, 由此可见,梅渠一定是经过了治理加固。”沈皎拿起之前自己翻看过的郡志放在一旁, 将其中梅渠决堤的欣喜全部一条条找了出来,可见其中的用心。然后将郡志翻至到最后几页,上面的年号和日期俨然是今年早些时候。然后紧接着道:“郡志中有载, 知府请左参政张敬宗前来勘察河道,随后惠安县开始了长达三个月之久治理梅渠的日子, 正是有了这三个多月,惠安县的百姓安居乐业,并没有受到任何的灾情影响。所以,我想要先去惠安县看一下现在的梅渠,看一看赜表哥和张大人的心血政绩。”

  对于心血这两个字卫赜没有反驳,这惠安县的梅渠确实花费了他大量的财力物力,说是心血一点也不为过,还很是恰当。

  “看来阿皎昨日的收获果然不小。”卫赜笑着点头道:“梅渠确实是我请张大人勘察完河道后,主持清理修筑的。”

  “梅渠原来是什么样的情况?”沈皎问道。

  “我刚来到任安郡的时候,梅渠中河道淤积,别说是运载粮食的大型官船,就是平日里官宦人家用的客船也都无法在里面行驶。”卫赜想到之前梅渠的现象,和当时自己先到其的困苦,再想到今日的梅渠,脸上不禁露出了笑意,继续道:“但是我对于治理河道这方面并没有什么经验。”这是事实,虽然他读的这方面的古籍很多,但是真正的具体实施却是一次没有过,而他也不可能拿梅渠做尝试,这是对整个任安郡百姓的不负责任。

  “后来,我去请了张大人,和其一起勘探了任安郡的河道后,张大人给出了现在的建议。”卫赜继续道:“当时张大人刚刚考察完整个山东的河道情况,所以我相信其对于梅渠的治理应是基于整个山东河道整体的考量。”

  沈皎点了点头,如此,她对于梅渠的情况也算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又问了卫赜一些情况,那边暗彦和吴琼便来回禀车马已经备好,便一同出发前往梅渠而去了。

  梅渠离任安郡的郡城并不近,马车不停歇的行驶了两个多时辰才到,沈皎看着眼前河道宽阔,坝堤高筑的河道,没有一点受到暴雨洪灾的影响,笑着道:“确实和章县的情况不一样。”

  “这是清理河道,加固堤坝后的结果吧?”沈皎看着眼前的景象,河水平静地向前流动,周围的村庄安静祥和,一副安居乐业的样子,完全没有章县那种到处被洪水肆虐,毁坏农田后的景象,嘴角慢慢地勾起。

  “不错。因梅渠偏南,所以只是加固了堤堰,没有修筑石闸。”卫赜解释道:“这是张大人考察全部的山东的水利后的建议。他认为梅渠只需要清理泥沙加固大堤,往北的地方则应该建立石坝,石闸,加高培厚,修整完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6页  当前第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2/1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荣锦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