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荣锦路_分节阅读_第83节
小说作者:漫漫行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89 KB   上传时间:2019-06-15 15:33:28

  沈皎点了点头,赞道:“张大人在河道治理上是研究,确实厉害,让人推崇。”张敬宗的这一套理论,她的前世的历史中也是有人提到过,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沈皎在卫赜的陪同下,一直向前走去,看到从梅渠北方有一条支流像旁边流去,问道:“这个支流是通往哪里的?”

  “这个是通往旁边的村庄的一条支流,原本主要是为了开引支脉。”卫赜说道这眼中露出了明显的欣慰和喜意,这令沈皎更加好奇。

  卫赜愉悦地说道:“现在附近不少的百姓正在试着利用这支梅渠的支流,改造农田,化害为利,将原本的麦田改为稻田。”

  沈皎听到这个消息,眼中一亮,对着外面的暗彦道:“改道,去附近的村庄看看。”

  “是。”暗彦虽然疑惑,也不赞成沈皎这样尊贵的身份往农田里去,但是却也知道这是正事,立时吩咐众人改道。

  现在的时节,原本就是丰收的时候,等到他们进入附近的村庄时,附近的村民也正在地里忙碌。

  沈皎看着田地里的粮食,颇为惊讶道:“是稻?”却是没有想到在北方的任安郡居然还会有水稻的存在?

  这个时代,南北方的农作物十分分明,北方多以麦为主,南方以稻为主。却是没有想到在任安郡会有这么一大片稻田的存在。

  “不错,正是稻。”卫赜笑着解释道,俨然是十分了解的样子:“去年开始梳理河道,引出支流后,村民便开始筑塍开漏,引水入田,开垦稻田。”

  沈皎听后点了点头,种植水稻的一大要素就是水的存在,山东之前不是没有稻田,只是很少而已。如今有了这支梅渠的支流,引水入田,所以才有了现在的良田。

  沈皎带着人走到一旁的稻田旁边,因着阵容庞大,很快原本正在农忙的百姓都看了过来,沈皎对着一旁的卫赜问道:“麻烦赜表哥请几位村民过来,我想要问一下情况。”

  卫赜听后点了点头,道:“这是自然。”他出来时随身也是带了身穿官服的衙役出来的,所以行事自然比身着便服的禁军要好行事的多。

  因着有了衙役的存在,行事十分方便,村民很配合,很快来到了他们面前。

第183章 良田

  被带上来的几名村民虽然有些紧张, 但也并不是百姓见到衙役天然的恐慌, 特别是见到卫赜后居然能够主动的称呼着姓氏请安。

  “草民给卫大人请安。”

  “给卫大人请安。”

  “草民拜见卫大人。”

  “……”

  上来的五名村民连忙跪下请安后, 卫赜温和地道:“几位见过沈公子。”

  随后, 五名村民又对着沈皎拜倒。沈皎闻声叫了起, 待众人站稳后, 笑着道:“请几位过来,是我有些问题想要请教诸位,诸位不必紧张。”

  “沈公子尽管问就是, 我们一定将知道的全都告诉沈公子。”俨然是五人中领头的一位中年人应道。

  “看你们刚才的样子。”沈皎首先笑着问道:“可是和卫大人熟识?”

  “这可万万不敢。”那人赶紧摇头道:“我们这样的身份怎么能和卫大人熟识?”

  “是卫大人关心我们, 去年和今年在修梅渠的时候,卫大人经常亲自过来, 我们原也是出工的, 因此见卫大人的次数多了些。”中年人生怕冒犯, 连忙解释道:“后来,我们在引水入田的时候,试种稻谷的时候,卫大人也曾几次前来关心我们的进程, 所以,不光我们村的人, 就是附近村的人都认识卫大人。”

  沈皎听后点了点头,也不再说什么,士族子弟的教导从来都不是徒有虚名。他们比一般的新兴家族的子弟更明白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士者。

  “那你们这是在忙碌什么?”沈皎也不绕弯子, 直奔自己心中的疑问,问道:“可是在收稻?”

  “正是在收稻, 现在正是秋收的时候。”

  “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改稻的?”沈皎问道。

  “是从今年修好这梅渠开始。”还是原来的中年人老实地答道:“不然,就是我们再想要种稻,也没有办法办到。”

  “为什么要选择改麦为稻的?”沈皎点头接着问道:“是因为这稻的产量比麦高吗?”

  “正是如此。”中年人急忙解释道:“这稻的产量可比这麦的产量高出不少。”

  对于这样的说法沈皎很是认同,其实百姓是很好理解的人,他们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现在与他们来说,能活下去,吃饱穿暖才是最为紧要的,所以现在,能种产量高的粮食那为什么还要种产量低的粮食呢?

  “那现在这一亩地能产多少稻谷,你们可有计量?”沈皎问道。

  沈皎问出了自己心中最为关心的问题,不管这稻的原本能产多少,现在是否能适应任城郡的气候土壤才是重点。

  “回沈公子的话,昨日刚刚有一亩地收好,我们粗略地算过,我们现在一亩地大概能产三石左右。”说道这,中年人的脸上露出了喜意,而其眼中除了喜悦,还带着一丝隐隐的骄傲,显然是在为这个产量而引以为豪。

  沈皎对此亦是笑着赞道:“这在北方,可算得上是少有的高产了,可谓是上好的良田了,只中一次就能得到这个产量,诸位当真是厉害啊。”

  “哪里是我们厉害,是卫大人从南方给我们找到了良种。”中年人憨厚的挠了挠头,诚实地道:“我们这些人一辈子也就是只会种地,再也不会干第二件事了,能把地种好,能送得起娃娃去学堂读书,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知识改变命运,无论是哪个时代,都是如此。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教育特别落后的时代,让孩子进学堂读书是一件极为耗费钱财的事情,非富者不能为。而凡是家中有些钱财的,都省吃减用得只为供孩子读书,一旦考取功名,便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她十分理解和明白这些人心中的想法。

  “会的。”沈皎点了点头,肯定道:“其实能种好地,也未必不能得到功名。”

  沈皎看着眼前的五人惊讶的样子,嘴角勾起,笑着解释道:“本朝太.祖皇帝为了鼓励耕种,曾经下过圣喻,凡是能大幅度提高五谷产量的人,都会被奖励功名,从秀才举人到勋爵官位不一相等。”

  “所以,只要能种好地,未必就不能获得功名。”虽然因为这种原因,得到功名的不多,但也依旧是有的。她之所以告诉这些百姓,只是为了鼓励他们的积极性。

  “诸位种了半辈子的地了。”沈皎看着久久才回过神来的五人,继续道:“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提高这些产量吗?我记得,当年占城稻传入后,南方的不少百姓便将其改良成多种品种,不仅增加了产量,还改变了口感,和产生多种成熟时间的占城稻。”

  “我希望诸位也能让山东发展出更多的,更适宜这里的稻谷。”沈皎勉励道。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从古至今,在没有任何科技的支撑下,在百姓的辛勤劳动下,亩产都能从一石到现在的三石,这足以证明百姓的智慧。

  她不懂农业生产,所以除了去搜集更好的良种外,其余能做得的就只是鼓励和引导百姓的积极性和专研之心。

  “当然,若是你们能改良或是创造出新型的农具,朝廷也是有嘉奖的。”改良农作物的产量短时间内成不了,可是这农具的改良却是只要专研,就可以达成的,并且对农作物的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知道你们现在用得灌水工具是什么?”沈皎问道。

  “因是第一年,草民们没有种稻的经验,所以并没有什么工具,多是自己担水灌溉的。”中年人摇头道:“因着离河边近,所以还算不是太麻烦,再者草民们没有出过门,更没有什么见识,也不知道这种稻应该用什么工具。”

  “南方种稻时,有水车。多是分翻车和筒车两类,其中这两种细分又分为好几类。”沈皎对这个情况也是有所预料,和他们解释道:“不过我建议你们可以集资建立筒车,筒车适宜建造在河边,正符合你们现在的情况。”

  “这一点,赜表哥应该清楚。”沈皎转头和卫赜道。

  “有一二了解。”卫赜点头道:“原本是想要在他们试验完,看此地是否事宜种植水稻后再建造事宜的筒车。我之前也已经派人去南方请会修建筒车的木匠了,秋收完正是建造的好时候,只是又遇到了这水灾,所以耽误了。”

  “可是……”卫赜想到什么,皱眉道:“这没有河流的地方却是用什么工具,却是让我有些无计可施了。”卫赜说道这叹了一口气,毕竟这有河流,能修建筒车的地方并不是很多,多数的地方的条件并不适合修建水车.

  “我之前好像在一本古籍上看过。”沈皎想到前世的一种工具,神色自然地道:“有一种名为井灌的方式。”

第184章 井灌

  “井灌?”卫赜对于这个从没有听到过的灌溉方式, 请教道:“还请重光解惑, 这是在哪一本古籍上出现的, 可还有具体的方法?”

  “至于是哪本古籍上的。”沈皎歉意地对卫赜道:“可能是因为看得书太多了, 不记得是哪一本了, 但其中记载的关于井灌的方式, 我还是全部都记得的。”天知道,这个时代有没有井灌的出现,她只能尽快转移话题。

  “其实书上的记载并不多。”沈皎在众人的目光下继续道:“井灌其实本质上依旧是水车, 它是将南方的水车用于井的结果, 以轮拨,轮连数十水斗, 上下挹注, 一夜可灌数十亩。”

  “其实大家也都知道, 井灌很早之前便存在,周书有云,黄帝穿井,后‘伯益作井, 汤旱,伊尹教民凿井以灌田’之说, 但是终究在井灌上的发展并不好。”

  “没有南方翻车和筒车发展的快速,所以,将南方水车改进用于井上, 在我看来是十分可行的。”沈皎自信地说着自己的看法,“但是这其中具体的做法和尝试, 以及水车的修建,怎么修建,却是要诸位共同摸索了。”

  “我在这里只是提出建议。”沈皎看向一旁陷入思考的卫赜道:“具体的做法,还是要赜表哥自己斟酌才行。”

  “好了,我的建议便到这里。”沈皎转头对面前的五位村民,转移到另一个问题上:“这次山东的水灾,听说对你们的影响并不大?”

  “回您的话。”一人对着沈皎答道:“这次的水灾确实没有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这全是梅渠修好的结果。”

  “若不然,我们这估计早就被淹得不成样了。”这人继续道:“我们这因靠近梅渠,又因着村子里的人大都姓苏,所以我们村便叫梅苏村,我们村在梅渠的下游,地势很低,若是上游决堤,第一个倒霉的便是我们。”这人说得完后,一脸庆幸的样子。

  “这梅渠从原本的样子,修成现在的样子,用了多长时间?”沈皎复又问道。

  “因着梅渠就在家门口,都是附近的村民自己出力,干活儿也快。”其人继续道:“官服的大人们分好了任务,每个村都有自己具体负责的部分,所以,老少爷们一起出力,梅渠也不长,也就是一两个月的时间就修完了。”

  沈皎听后点了点头,就像这位村民说得,梅渠并不长,耗时一两个月的时间是正常的。这还是因为人手并不多的缘故,若是朝廷下令修整河道,征调百姓,绝不会花费这么长时间,正常的清理淤积,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就够了。前朝时,便有过证明,让一个海潮沮洳舄卤之地,化为良田,调夫四万八千,用粮三万六千有奇,钱不与焉,结果是一月而毕。所以,可见若是真的想要修整河道,募民调夫,依照现在要完成的工程来说,用时并不会很长。

  随后沈皎又问了一些关于具体修理河道的问题,直到很晚才离开。

  回到住所后,沈皎和卫赜坐在一起,嘴角勾起,心情愉悦。

  “阿皎今日的心情似乎不错。”卫赜含笑问道。他能感觉到,虽然阿皎看起来和平日里一样,但是自昨天来到后,其内心似乎并不愉快,相反还有些轻愁。

  “确实。”沈皎点了点头,自从进入章县,见到百姓困苦潦倒的样子,她对于山东的情况便一直处于有些忧愁之中,“今天的收获颇丰,任安郡的情况比我预料中的好了太多,有任安郡的情况在前,山东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更好地推进下去了。”

  卫赜听后点了点头,没有往下接着问下去,就算他和阿皎的关系有些特殊,但是到底是所占的立场不同,代表的家族势力不同,有些话题需要适可而止。

  “那阿皎接下来去哪个地方?”卫赜问道。

  “明日去看一下任安郡在此次水灾中决堤的白山河。”沈皎思索后道:“听闻这次白山河河口决堤,百姓生活十分困顿,其旁边的曹县,是任安郡在此次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地方。”

  “不错。”卫赜说道这叹了一口气,“白山河位处曹县,因其并不如梅渠如此重要,情况也没有梅渠严重,再加上任安郡中也没有这么多的银钱来支撑,所以便打算将其放在后面再修整,却没有想到……”

  “之前我去过一次曹县,曹县中很多村庄的房屋都被冲垮,也有不少百姓死伤。”卫赜说着曹县的情况,眉头轻皱,“我之前将任安郡中的存量一半都调到了曹县,现在的情况想来应该好些。”

  “嗯。”沈皎点头道:“那明天就去曹县去吧。”

  说完后,沈皎对着卫赜笑着道:“今日麻烦赜表哥陪着我受累了。”

  “这本就是我应该做的,哪里是什么受累。”卫赜拜拜手,随后眼带笑意和柔情的看向沈皎,嘴角勾起:“再说,只要能陪着阿皎,都是我的荣幸,欢喜都来不及,哪里会受累?”

  卫赜说完后,看着女孩微微有些不自然的神色,嘴角的弧度更大。元嘉的养气功夫好,能让其出现不自然的脸色,足以让他很开心了。若是会像平常女孩那般娇嗔和害羞,就不会是他认识的阿皎了。

  “今日不仅是阿皎收获颇丰。”卫赜深知不由不急地道理,将话题转到了正事上来:“我和梅苏村的百姓获益更多,我马上就安排人去研究井灌的方式,若是能成,定要好好感谢阿皎。”若是能成,便是这井灌的方式是阿皎提出,其应居首功,但他的政绩亦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也会欠了阿皎一个好大的人情。

  “不必谢我,只希望赜表哥能够尽快研究出,能在各处推广,能真正有利于百姓,如此就够了。”说这话,不是她清高,也不是什么客套话,而是她心中的真实所想。有时候人只有接受了那样的教育,站在那样的高度和角度,见过那样惨烈的灾情,真的就会有她现在这样的感受和想法。

  卫赜却没有说什么,该是谁的功劳就是谁的,没有恭维和推辞的意义。抬眼看了看外面的天色,道:“时候也不早了,阿皎累了一天,早些休息,我便不打扰了。”

  “赜表哥也是,好好休息。”沈皎点了点头,柔声道:“明早见。”

  “明早见。”

  第二日清晨,沈皎便和卫赜出发前往曹县,却是没有想到,刚进入曹县靠近白山河的村庄,就看到了令她震惊又愤怒的一幕。

第185章 祭河

  沈皎看着眼前的景象, 一条河的旁边摆着贡品, 几个身着巫师袍服的人在前方跳着, 旁边绑着一个身着红色嫁衣的女子, 后面跟着一群拜祭的百姓, 仿佛在举行什么拜祭活动。

  见到眼前的景象, 沈皎心中一沉,向着旁边的卫赜问道:“前面是在祭祀?”

  “应该是在祭河。”卫赜看到眼前的景象,亦是眼中充斥着愠怒, “曹县的人十分信奉河神, 之前我听说过,也下令禁止过, 却没有想到如此严重。”

  “祭河?”沈皎看着上面被绑着的身着嫁衣的女子, 心中充斥着怒火, 嗤笑道:“拿什么祭河?无辜的女人孩子吗?”

  “看来我今日少不得要做一回西门豹了。”沈皎说完后,便带人走了过去。

  卫赜和暗彦等人,赶紧紧随其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6页  当前第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3/1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荣锦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