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荣锦路_分节阅读_第92节
小说作者:漫漫行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89 KB   上传时间:2019-06-15 15:33:28

  “所以,皇舅舅不必太过自责,若是晋王心中没有夺嫡的想法,那他无论如何都不会进入这场争斗中的。”沈皎劝道。

  “至于晋王因着参与到夺嫡之中,而做得那些错事更是晋王自己的选择。”沈皎继续道:“晋王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选择了最为错误的方式。”

  “您再看看太子殿下,就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来。”沈皎宽慰天和帝道:“在处理山东官员的时候,赵王殿下秉公执法,没有一点徇私,或是因私废公的行为。”

  “所以,皇舅舅不必过分自责,这些事情都是因人而异的。”沈皎看到自己说道太子的时候,天和帝缓和了一些。

  “太子,确实是不错,被皇后教养的很好。”天和帝感叹道。

  沈皎没有说话。她现在不宜再附和了,若不然便会让天和帝觉得她是在位太子说话。说实在的,她并没有这个意思,不过是为了宽慰天和帝而已。她现在这样说,天和帝不会有任何想法,但是若是她再附和天和帝,这意思便不对了。

  其实,若是说实在的,天和帝的这些个皇子中,也唯有太子有储君之风,虽说燕王心计颇深,但是却用得多是些阴谋小道,而太子却多是明谋,在她看来,在官场上,虽然阴谋不少,但是明谋才是关键,才最能让人敬服。

  而成为一个储君,一个帝王,明谋才是正道。

  虽然这和两人的身份有一些关系,但是身份也是关键,虽然也许有些不公平,但这就是现实,是必须要面对,而不是逃避的事情。

  在她看来,若是燕王还不改变,还是多用一些阴谋取胜,只会让他在朝堂上更加得不到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的支持了。

  而太子,虽然从参与朝政至今,也犯过错误,到现在一个越来越被朝堂认可,享有极高威望的储君,有的绝对不止是嫡出的身份和卫家的支持,更要有着努力付出和胸襟。单是胸襟和耐心这一点,太子就比众皇子都强。

  在天和帝将晋王一步步扶持起来的时候,让晋王在朝堂上风头无两,荣耀无比,风头差点都压过他这个储君的时候,太子并没有表现出急迫来,将天和帝交办的差事老老实实的办好,踏踏实实地走着自己的路,对待晋王的态度也一如平常,面对晋王的挑衅也是一笑了之,处处尽显兄长风范。不结党不营私,没有刻意打压晋王,依旧能让自己的风采威望稳稳压晋王一头,这是相当不易的。若是换成别人,真的是很难办到。这样的胸襟,耐心,气魄,岂是常人能够达到的。

  而对于山东的事情,太子更是要求赵王秉公处理,不携带任何党派之争,对于晋王党羽在山东的罪行,如实回禀,没有任何的添油加醋,想要以此来铲除晋王,这样的胸襟,确实是少有人能办到。要知道,这些年,晋王对太子的挑衅可是从未停止,这两年甚至是越来越厉害,想要自己取而代之的心思,可谓是满朝皆知。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还能够选择如此处理,真的是让人佩服。所以,私心来说,天和帝的这几个皇子中,在她看来最符合储君之位的,还是太子。

  也正是因为塔子的这些做法,朝中越来越多的臣子选择支持太子,天和帝对太子也是更为满意和看重。

  “你说得对,看看太子就知道。”天和帝点点头,说完后叹了口气道:“罢了,晋王的事就看他自己的选择吧。”

  “至于晋王妃那里,以后,朕会让皇后多照顾几分。”天和帝说道。毕竟是有功于他,有功与朝堂,便是看在太傅的面子上,他也不能亏待了去。

  “晋王妃之勇气,决断,忠君之心让人敬服,不输于男子。”沈皎赞道。对于晋王妃的决断,她真的是佩服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断,将晋王的所谋打探清楚,然后进宫朝天和帝禀明,为自己和两个孩子谋一条出路,这样的决断,在这个时代真的是少见的,是需要魄力的,毕竟这可是违背纲常伦理的。说真的,她真的很是佩服晋王妃。当断则断,还有勇气来为自己和孩子谋出路,这样的女子,便是很多男子都比不上的,实在是让人佩服。

  天和帝点了点头,他给晋王娶这妻子,就是希望晋王能够和晋王妃呆在一起时间长了,晋王的性子能够改善一点,却是没有想到晋王会宠妾灭妻。他的打算是全都落空了。

  “晋王妃确实给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朕不会亏待她和华儿与阿钦的。”天和帝说道:“若不是晋王妃,朕倒是不知道黄绩何时成了晋王的人了。”

  对于黄绩其人,沈皎了解的不多,但是朝堂上拥护晋王的武将中确实没有听到过黄绩的名字。

  不过,这也完全说明,对待任何人都不能小瞧,晋王便是再如何,手中也是有着自己的底牌的。

第210章 初心

  黄绩此人, 她的了解不多, 只记得此人似乎是有家世的, 而且比起其他的几个副指挥使或者是相同级别的武官, 黄绩的年龄算得上是小的。

  虽然武将不像文官那样需要论资排辈, 而是以功勋来论官职, 若是有功绩,年轻一点也没有什么。但是让人疑惑的是,黄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勋。

  “元嘉若是记得没有错的话。”沈皎对着天和帝疑惑道:“依照黄绩的资历和功绩, 应是没有资格做到京城副指挥使的吧。”要知道, 便是吴辽跟随着她的父亲,战功卓著, 年龄也比黄绩大上一些, 也只是和黄绩平级。

  “黄绩此人善于钻营, 上下口碑都不错,和军中的一些将领关系不错,朕原本是打算将其许配给你文安姨母的。”天和帝答道,这样的人在军中也不在少数, 但是为什么黄绩能够在这个年龄混上这个职位,其中定然是有原因的。

  “说起来, 黄绩的位置还是你文安姨母亲自来朕面前求的。”天和帝说道这眼中一暗,“朕原本想着文安的日子这些年过得也不易,想要在以后给她赐婚的时候, 多些体面,所以也就同意了, 朕本是想让黄绩在那挂个空值,却是没有想到……”

  如此,沈皎才是明白了这其中的关键。先帝当年的公主并不止她母亲淑惠长公主一人,她母亲行三,另外还有五个姐妹,其中有两个因为在先帝时期帮着纯王,做下不少错事,并帮着纯王等人犯下大逆不道之事,已经被天和帝贬为庶人,圈禁起来了。剩下的三人,两位嫁到了外地,京中就只剩下她母亲和文安长公主。

  她这位文安姨母,和她母亲淑惠长公主感情甚好,先帝时期便一直站在天和帝和谢太后身边,所以颇得天和帝优待。不过,她这位文安姨母身为公主,金尊玉贵,应该是一生顺遂的。文安长公主的生母和谢太后之间的关系十分不错,就如同现在的淑妃和卫皇后之间的关系,所以文安长公主又年纪最小,淑惠长公主对这个妹妹也是极为疼爱。后来,天和帝又在夺嫡之争中胜利,文安长公主便成了除了淑惠长公主外,最为尊贵的公主。

  但是即便是身份尊贵,但是这位在婚事上却是极为不顺的。文安长公主已经两嫁,但是一次遇人不淑,驸马心中另有他人,拳养外室,文安长公主如何能忍得下,一剑斩杀了外室,驸马也是被文安长公主一剑斩得不能人道,并与其和离,另一次却是极为不幸,本是恩爱夫妻,两人孕有一女,可是天灾人祸,要了这位驸马的命,文安长公主只能寡居在公主府,这些年也一直没有再嫁,一直独自抚养女儿。天和帝和谢太后怜惜文安长公主母女可怜,特地赐给了文安长公主独女康寿县主的爵位。

  这些年来,文安长公主一直没有再嫁,谢太后和淑惠长公主,以及文安长公主的母妃温太妃觉得文安长公主和前任驸马感情极深,思念故人,便一直没有忍心逼着文安长公主再嫁。所以,这次文安长公主愿意再嫁,忘却伤心事,谢太后和温太妃几个很是高兴,便是天和帝也是如此,所以文安长公主想要求个体面,天和帝也是答应的。毕竟,京城副指挥使这个职位当真是极为体面的,况且这个职位并没有多少实权,京中大营的兵马全部都被镇南侯控制的很严,又有吴辽从旁协助,黄绩只是挂个空值,却是没有想到黄绩真的有这个胆子,和晋王一起谋事。

  “他倒是会钻营,可是这次却是钻营错了地方。”天和帝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冰冷。

  “只是不知道你文安姨母对此事究竟是知道多少?”对于黄绩,天和帝没有多少想法,这样的任处置按规矩处置了便是,但是对于文安长公主……

  沈皎看着天和帝晦暗不明的神色,知道他的心中所想,这件事若是文安长公主是被蒙蔽的还好说,只能说是文安长公主识人不清。但是若是文安长公主也参与进了晋王的这场逼宫之中,只怕天和帝会寒了心的。

  “暗影这里最近有些忙,你文安姨母的事情,就交由你来办吧。”天和帝对着沈皎说道。

  “是。”沈皎起身应是。

  “这也该到了午膳的时候了,别让你外祖母等急了。”天和帝和沈皎又说了些话,嘱托了些事情,便对着沈皎拜拜手道:“明天继续到朕这里来。”

  “是。”沈皎看着天和帝有些疲倦的神色,不再请天和帝同去谢太后那里。对于一个帝王,有时候独处会是平缓心情,自我调节的最好方式,他们不需要太多来自外人的安慰,若是连这点自我控制的能力都没有,又怎么受得住朝堂的风云变动。

  “元嘉告退。”沈皎说完后,在天和帝的摆手中退去。

  刚一出门,便见胡喜走了过来,对着沈皎道:“郡主,辇轿已经备好。”

  “有劳胡阿叔。”沈皎笑着道。

  随后沈皎上了辇轿后,一路朝谢太后的兴庆宫走去。

  沈皎到了兴庆宫后,在谢太后的关怀中,用了午膳。

  午膳后,谢太后坐在上首,神色有些严肃,看着眼前外孙女道:“出去这么多天,瘦了不少。”眼中满是心疼,她的这个外孙女,身体孱弱,这趟出去,真的是瘦了不少,可见是吃了不少苦的。

  还不待沈皎接话,安慰谢太后,便又听着谢太后又道:“这次,你是去了山东了吧。”

  “是。”沈皎直接答道,来之前,天和帝在她来之前似乎有所预测,特意嘱咐过她,她现在的事情都可以告诉谢太后,所以她没有什么顾虑。

  “这趟山东之行不易吧。”谢太后看着沈皎说道。

  “确实不易,但也是收获颇多。”沈皎没有否认,这趟山东之行,虽然安全无虞,但是山东官场错综复杂,她光是理清和看清山东官场的各系官员派系,便用了好久。特别是中间身为山东右参政马文本的身份,隐藏颇深,她也是调查了好久。若是不知道山东官员的这些个身份,又岂会知道这背后涉及的朝中每个人的心思和打算,特别是这背后策划许久,隐藏最深的燕王。

  更重要的是,这次她真正的了解了百姓,了解了官场等等,对于这个时代的生产发展百姓的思想都有了一些认识。发现了很多的,以前她从没有想过的问题,很多很多。

  当然,她也是长了不少见识,收获了不少,特别是跟着张敬宗出去的那段时间,虽然日子有些苦,但是却也让她真的收获不少。“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真的不是随便说说的,实践的经验真的是特别重要。

  “觉得苦吗?”谢太后再次问道。

  “说不觉得苦是假的。”沈皎笑着道,面对谢太后的问话,她没有任何要说假话,场面话的想法,“您也知道,我从小锦衣玉食惯了,出去难免有时候风餐露宿的,一开始确实是有些不适用的。”从上辈子到这辈子,她基本上没有受过什么苦。上辈子,科技发达,虽然她的家庭生活条件只算得上是普通家庭,但是也是家中的娇娇女,根本就没受过苦。再加上那个时代科技发达,生活富足便捷,便是这个时代的帝王在跟多方面也比不上,哪里有多少苦可受?这辈子在大齐,她又是身份尊贵的郡主,金尊玉贵的,更不会有什么苦受。所以,说真的是,在开始的那几日,她确实有很多地方不适应。但是,最终她都受了过来。

  “后来呢?”谢太后听到外孙女没有拿假话敷衍她,眼中更是带着慈爱与笑意。

  “后来,发现人是需要对比的。”沈皎说道:“当我进入山东看到那些逃荒的灾民,每个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只靠着自己的两条腿走在官道上,前往能被接纳的地方。那个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每日在马车中,即使颠簸,但是却是比他们好太多了。”

  所以说,人真的是需要对比的,只不过不同的时候要选择的比较对象不一样。当然,若是比较的对象选错了,结果肯定更糟糕。

  “去了山东这一趟,阿皎对自己的将来的可有想好?”谢太后问道。她想要知道,这一趟山东之行,眼前的外孙女有没有想要改变自己未来的想法?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沈皎看着谢太后,坚定地答道:“横渠先生所言,亦是我所愿。”

  谢太后看到外孙女一双明眸中坚定不移的眼神,便知道这确实是她心中所想,道:“这条路很难走,便是横渠先生自己也没有做到。”不是不想去做,而是实在是太难了。这几句话说得意气昂扬,但是做起来太难了。

  “无论是何艰难,阿皎初心不改。”沈皎直言道。这世上万般皆有可能,她相信自己。

  谢太后看着这样的外孙女终究是没有再说什么,因为她知道她这个外孙女不会再改变了。

  “这些天,我一直在想一件事。”谢太后叹了一口气,对着沈皎说道:“当初我同意你去崇文馆学习是不是正确的。”她当初送外孙女去崇文馆,根本就没有让她进入朝堂的打算,而是为了让外孙女的见识更广阔一些,这样心境也能更开阔一些,不拘泥内宅,为了内宅那点小事烦心。但是,却是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第211章 五点

  这确实是偏离了她原本对于外孙女的预想, 而且超出太多。

  谢太后看着眼前的外孙女, 这身上的气质和风度, 比闺阁中的姑娘完全不同。她不由想起自己十五六岁的样子, 当年的她, 自认也是众位姑娘中极为出色的, 但是她自认那个时候的她绝对没有胆量能够将朝臣说得哑口无言,更说不出以横渠四言为目标的话来。

  她那个时候,和大部分的贵女一样, 每天想得都是如何打扮自己, 或是赏花游乐,打马球什么的, 然后再被母亲逼着学学管家理财之事, 最愁也是最向往和期待的便是自己的婚事。那个时候的日子, 和自己入宫以后的日子比起来,真的是无忧无虑的。其实,每个女人回想起自己一生的时候,最开心的时光便是闺阁时光。虽然姐妹间会为了一些事情斗嘴生气, 但是欢乐也是很多。出嫁后,更是守望相助。

  这是她们那个时候的生活, 可是她的这个外孙女呢?接受着和皇子一般的教养,从小到大,女红管家什么的一点都没学, 反而是治国之道学得十分不错。女儿家的烦恼基本上从未听她说过,反而满心思的是百姓, 是大齐。

  说起来,这个时候的女孩子,也不只是她外孙女一个,她的那个侄孙女也算是一个,只不过前者的路会走得更加艰难罢了。

  “你们这代的孩子,比我年轻的时候厉害的多。”谢太后笑着说道:“我那个时候最多也就是打打马球,虽然也是武将的女儿,但是这上战场的事情却是从没有想过。”

  “可是阿晴做到了,她带着一群女儿家投身军中,护卫大齐,立下不少军功。”谢太后想到自己那个已经成为武官的侄孙女,不由感慨道:“对于这些巾帼英雄,我很是敬佩,她们是我们女儿家的骄傲。”

  沈皎没有打断谢太后的话,听着谢太后继续道:“阿晴这样的想法,这千百年来未尝没有人想要去实现,但是真正成功得又有几个,平阳昭公主算一个,昭阳烈公主是一个,剩下的也就是现在重现建立的熙和军了。”

  “但是,阿皎。”谢太后对着沈皎陈述着事实,“你的这条路可比阿晴难走多了。她的那条路还有旧可循,武将也只是以军功就可以服众,但是你不一样,文官的路是不一样的,有时候便是你做到宰辅,也依旧有太多的人不服,男子尚且如此,更何况女子。”

  谢太后回想着自己以前的摄政日子,轻嘲道:“当年,为了能活下去,我也是被逼着,只能摄政来保全我们母子的性命和地位。那个时候,我记得很清楚。”

  “一开始,我真的不懂,那些人欺瞒我就像是欺瞒一个瞎子一样容易。”谢太后回忆道:“后来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基本上算是搞清楚这中间的弯弯绕绕。但其中那些决策的对错,我依旧不清楚,朝堂上的那些人各自都有自己的理,我对很多事情都不熟悉,根本就不知道她们到底谁是对的,到底该听谁的,完全是被他们所左右,有时候,我明明知道他们是错的,是在欺瞒与我,但是我却无法反驳,那种感觉真的是太难受了。”

  “不过,我相信阿皎应该是不会向我这样的。”谢太后笑着说道:“你皇舅舅对你的期许远大,应该是很早前就开始给你讲解朝堂了。”

  “是。”沈皎点头应道。

  谢太后听后接着道:“当时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算是全部上手,但是虽然算是知道了怎么决策,怎么反驳,怎么做出正确的决策。最为让人恼怒的是,你明明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但是他们就是因为你是女子,看不起你的决定,想都不想地给你直接否决,在一些文官心中,女子出现在那个朝堂上便是不对的,特别是以皇后身份摄政,而不是因帝王年幼,以太后身份摄政的女子,更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朝堂上。”

  “这样,你的政策便无法实行,便是你有天大的抱负,也是无计可施。”谢太后说起朝中那些人,眼中满是讥讽:“那些人可谓是冥顽不化,迂腐之极,幸运的是,这样的人在朝堂上终究是占少数的。又有你外□□父和你舅外祖父立在那里,那些人才算是老实,我才算在朝堂上立住。”

  “可即便是在明面上服你,那些人背后里依旧是会骂我牝鸡司晨。”那些年,在她背后骂她的人,可谓是什么话都敢骂的出来,比牝鸡司晨还难听的也有,多得是。

  “我的这条路走的艰难不易,我尚且是以后位摄政,还如此,况且是你呢?”谢太后对比着自己,也对比着谢晴:“你和谢晴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熙和军在大齐建国后就有,所以女军之事只是重建,而不是本朝首创,况且本朝文官和武官分开,武官不摄政事,对于那些大家族的利益威胁下,他们只要没有什么谋反之心,便不会反对的太厉害。但是文官不同,你的出现会打破他们固有的平衡,甚至威胁他们的利益,他们又岂会轻易答应。”

  “便是阻碍不了陛下,但是在你未来的为官路上,不知会下了多少绊子等着你,而你和外祖母还不一样,我当时是后位,是君,而你只能做臣。这样的你,会更加艰难。你知道吗?”谢太后说完后,目光转向沈皎。

  而沈皎却在谢太后紧盯着的目光中,摇了摇头,从容道:“阿皎不认为自己的处境会比外祖母当时更加艰难。”

  “一来,外祖母当时并无任何参与朝政的基础,而我已经接触朝政很多年了,特别是这两年,皇舅舅给了我不少事情练手,朝中的事物我皆是了如指掌。”

  “二来,外祖母当时内忧外患,内有先帝和罪妃窥视,外有朝臣不服,而朝中能信任的人并无多少,得用的人更少,外□□父和舅外祖父也是武将出身,能帮到外祖母的地方并不多。而我不同,皇舅舅身为帝王,却是会扶持我,但这一点,我和外祖母的处境便不同。”

  “三来,我和外祖母被迫摄政,十分匆忙不同。为这一刻,准备已久,该预想到的,我基本上都会有所准备。”沈皎笑着道:“不瞒外祖母,当年阿晴在万寿节上要求参军的时候,下面那些人的神情决定我还都记得,那些个反对厉害的我也记得,我一早就想到他们,必不会让他们成为阻碍我的绊脚石。”

  至于怎么将这次绊脚石挪开?她介时自由自己的办法。虽然这些人只会是反对她进入朝廷的一小部分人,但是有个词叫做“杀鸡儆猴”,便是非要动这些人,她也是有把办法的。这些年,她从没有停止发展过自己的势力,当年天和帝给她的四个暗卫,已经为她培训出了不少的人。以前她打着天和帝暗卫的注意,但是现在她觉得自己的这些个部下发展的也还不错。这些人,是她手中的底牌,也是她敢今日朝堂的底气之一。

  “四来,有熙和军重建在前,有在这些年的出色表现,向世人证明女子的实力,所以,朝臣中的那些个中立之人,至少不会和以往一样激烈反对。所以,我的时机还算不错,必外祖母当年好上不少。”

  “五来,我这次前去山东,也是做出了一些政绩的,以此将其作为我进入朝堂的敲门砖,要比外祖母当年好上不少。如此,能够证明我的实力,让他们在这点上闭嘴。”

  “有此五点,我觉得我必外祖母当年易上不少。”沈皎总结完后,端起手旁的茶水,润了润喉咙,接续道:“至于外祖母所说的我会触动他们利益这件事,我完全同意。更明确的说,我触动他们的利益极大,但是再如何,我也会实行下去,即便是有天大的阻碍,对百姓好的,对大齐好的,该实行下去的,都必须实行下去。”

  “至于君臣的身份问题。”沈皎说道这,不是很在意:“我觉得我位比亲王的身份够高了,足够压得下那些个朝臣了,谁还敢明面上对我不敬不成?至于在背后,他们是怎么说我的?我又听不见,根本就没有意义。”

  “我只要在明面上能够压得住他们就行。每个人都不是尽善尽美的,被人议论理所当然,只要自己的对的,又何必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说法呢?”沈皎说到这,轻笑道:“反正他们又不敢在当着我的面这么说,和这样的小人计较,岂不是自降身份?若是他们真的敢指着我骂,我倒是佩服,当然,若是指着我骂,那他们就更是同女子计较,又岂是君子所为?”

  谢太后听到沈皎最后的话,笑骂道:“你的这张嘴啊!横竖都是你的理。”虽然她也觉得外孙女的话是对的,身为男子只要是敢谩骂女子,便不是君子所为。

  “事实本就是如此,这是他们给自己的君子定义,既然自诩是君子,就应当遵守君子的风范。”沈皎笑着接话道。

  “今日听了你这五点……”谢太后叹了一口气,道:“阿皎,你比我看得明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6页  当前第9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2/1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荣锦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