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荣锦路_分节阅读_第91节
小说作者:漫漫行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89 KB   上传时间:2019-06-15 15:33:28

  至于这件事的主要被谈论的中心的晋王妃却也是从始至终不发任何一词。对于这样的情况,京中众人皆以为晋王妃是因为被晋王胁迫不得不保持沉默的。

  不过,她却是不那么以为,比起外面的人知道的却是多出不少。比起何妃,晋王妃对于皇后这个嫡母,却是更加亲近恭敬。何妃和三公主永宁每次挑衅卫皇后的时候,都从未见过晋王妃。甚至是有些时候,晋王妃站在卫皇后一边。

  她还记得,天和帝在几年前的万寿宴上,晋王对不满很多上,在下面和晋王妃抱怨时,而一旁的晋王妃却并不理会,可见晋王妃对晋王也没有什么兴趣,甚至是有些不耐。说实话,晋王妃确实与安乐侯府的选择不一样。

  “是儿臣在晋王身边的眼线告诉的。”晋王妃咬着牙说道。在自己丈夫,特别是一个王爷身边安排人手,却又告知天和帝这个父皇,真的是……。她本以为等来的是天和帝的怒火,却是没有想到什么都没有出现。

  “晋王是你的夫君,夫为妻纲,怎么会来朕这里揭穿晋王?”天和帝在晋王妃的担心中,威严道:“还有若是萧昊逼宫成功了,你岂不是更进一步?”萧昊是晋王的名字,现在天和帝都不叫萧昊为晋王,或者是排行类的而是直呼名字,态度不言而喻。

第207章 晋王妃

  更进一步是什么?王妃是正妻, 若真是晋王登基, 晋王妃便是正宫的皇后, 一国之母。这是很多女子梦寐以求的事情。

  沈皎看着眼前的晋王妃, 她还记得天和帝让卫皇后给晋王选妃的时候, 那个时候还是安乐侯府大姑娘的晋王妃, 在那场赏花宴上大放异彩,显然本身就是奔着晋王妃的位置去的。不过,这也是她极为不明白的地方, 既然打算嫁给晋王, 那又为何和晋王的选择立场不同,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沈皎看着下方的晋王妃, 虽然因为天和帝的这几句话, 身子颤抖起来, 但却始终没有失态。

  晋王妃听到天和帝的这几句话,心中颤抖,连忙叩首道:“回禀父皇,这三纲五常, 先是君为臣纲,才是夫为妻纲, 这顺序不可乱,儿臣先是陛下的臣民,其次才是晋王的妻子。”天和帝问她的这些话, 她知道只要她面对帝王揭发自己的丈夫,就必须处理好这个问题, 所以她想了很久才想到这个答案。

  不过,即便有这个答案,她也终究只是站了个大义,若是被外人知道,恐怕会被旁人说她背弃丈夫。而这样的做法,在民间估计浸猪笼都是轻的。但是,谁让她嫁入了皇家呢?这天下的纲常还能大过君纲不成?

  至于她从宫中出来后,会不会背后遭人谩骂,这首先要让她有命能活着从宫中出来不是吗?至于她的做法会不会败坏安乐侯府女儿的名声?晋王妃想到这,内心嗤笑,她从被送进宫被要求得到晋王妃的时候,就已经还了安乐侯府的生养之恩了。

  晋王妃看到自己说完这些话后,天和帝没有说话,心中缓和了些许,继续道:“晋王生出忤逆之心,身为臣子,儿臣怎敢不报。儿臣这辈子不敢奢求其它,只求自己的两个孩子能够平安顺遂的长大,安乐一声,儿臣万不敢有其它诛心的心思,只求陛下几日后能够看在血脉亲情的份上,饶过两个孩子。儿臣任由陛下处置。”

  沈皎知道晋王妃孕有一子一女,女儿碍于宗室女的规矩,一般要到出嫁前,最早也是要在十岁之后才能请封,当然皇帝宠爱,令赏的不算。至于这位晋王和晋王妃所出的嫡子,却是至今都没有爵位,没有请封世子。要知道,这位嫡子可是晋王的嫡长子,如今已经年满七岁,请封世子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满面有人传言,晋王之所以迟迟不立世子,是因为他的宠妾章氏前两年也生了一个儿子,晋王极为疼爱,据说是想要立这个宠妾的儿子为世子。对于这件事,沈皎觉得以晋王那个偏听偏信的性格,倒是极有可能的。据说,当年章氏撺掇晋王为自己请封侧妃,其中有一点就是仗着自己已经有了身孕。但是晋王的子嗣不少,论资排辈,怎么也到不了章氏不是。

  如今看来,晋王妃是一个极为能够看清楚局势的女子,最起码比晋王要能看清楚的多。晋王身边如今没有燕王给其出谋划策,可谓是昏了头,连逼宫这样的蠢招都能想出来。以为联合一位禁军副统领就能逼宫成功,当真是愚蠢至极。

  禁军统领的英国公世子谢离统领,掌控禁军十几年,一个副统领能控制多少人?晋王若是指望着这些人发动宫变,显然不太现实,晋王毕竟在朝堂上历练多年,便是再差劲,也不可能这么天真,所以,她倒是觉得晋王应该还是有别得准备的。

  正当沈皎再想这个问题时,天和帝看着下方的晋王妃恭谦的跪在地上,道:“你先起来吧。”

  “谢陛下。”晋王妃心中一喜,虽然天和帝没有许诺她,但是最起码也没有继续怪罪她,也没有再继续怀疑她说晋王逼宫的话,认为这是荒唐之言,如此,与她便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她来之前最怕的情况就是天和帝不相信晋王会逼宫,索性,在这个上面她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关于此事,你知道多少?”天和帝问道。

  晋王妃起身后,听到这句话赶紧答道:“儿臣知道晋王想要与禁军副统领安源,安乐侯还有京城副指挥使黄绩等十余人三日后在子时发动宫变。”晋王妃说完这句话后,天和帝的眼中闪过一丝厉光。

  沈皎也是一愣,她如今算是知道为什么晋王敢有这个底气发动宫变了,原来除了安源这个禁军副统领外,还有一个京城副指挥使。不过,她记得京中的指挥使应该是天和帝的心腹镇南侯才是。镇南侯战功累累,可谓是天和帝的心腹大臣,其和英国公世子谢离一个为天和帝守京城,一个为天和帝守宫门。并且,和谢离一样,京城的兵马应该不会能让一个副指挥使控制的机会才是。

  “他倒是会找好时候。”天和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嗤笑一声,语气中含着无限的寒意。

  “陛下,这是儿臣所知道的和晋王密谋的官员名单,请陛下查验。”晋王妃看天和帝看向自己,连忙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东西递给天和帝。

  一旁的胡喜接过后,呈给一旁的天和帝,天和帝将名单看完后,对着一旁的沈皎道:“元嘉也看看吧。”

  “是。”沈皎接过后,仔细看了上面的名字,上面的人员名单没有任何意外,全都是原本晋王一系的支持者,不过,令沈皎稍微欣慰的是,上面没有看到她那位舅祖父的名字,看来她那位舅祖父还没有昏过头,只是不知道她这位舅祖父没有参与的原因是什么,要知道那位可是舅祖父对晋王信服支持的很。但无论因为什么原因,梁家之事不让她父亲忧心就是了。

  “具体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天和帝对着晋王妃道。

  “是。”晋王妃应道:“晋王打算,让黄绩在宫变的时候控制京中的兵马不发生异动,另外派出五千兵马配合安源。三日后,正是安源值守,由他派出亲信,来守宫门,放那五千兵马进宫,然后这时宫中黄绩的亲信在里面接应,而京城的大门这个时候由黄绩看住,任何人不得放出,而前往京中大营报信的官员也应被安扣押,安源定会对此事置之不理,京中大营的兵马并不会护驾,皇宫便全部落入晋王的手中。”

  “除此之外,黄绩还会派出兵马前去太子府,赵王府中,也是如此。”派去兵马干什么,不用想都知道。没有道理在发生宫变后,还留个太子妨碍自己继位的道理。

  “他倒是好胆量。”天和帝面上全是寒意,说完后,却是看向一旁的晋王妃,“这些事我随后会查证。”

  还不待晋王妃欣喜天和帝相信自己,耳边却又想起的了天和帝的问话:“不过,此事你是如何知道的?”晋王和晋王妃的关系又不是特别亲密,比起晋王妃,据他所知,他的这个儿子似乎更加信任自己的宠妾章氏,虽然安乐侯是他的左膀右臂,但是这位儿媳和安乐侯府的地位也并不高,所以,即便安乐侯有参与,也不会告诉晋王妃,至于晋王,就更不可能了,

  “陛下恕罪。”晋王妃听到天和帝的话后,赶紧下跪请罪道:“儿臣不敢欺瞒父皇,此事是儿臣从章氏那里得到的消息,她的院子中有几个儿臣的耳目,下人言到章氏最近几日很是高兴,甚至妄言自己不日便会成为……贵妃。”说道这,晋王妃有些颤抖,她和安乐侯关系不睦,和晋王之间即便孕有一子一女,但是夫妻之间的情分也是少得可怜,能得到这个消息自然不是晋王和安乐侯告诉她的,那么,只能是她自己打探来的。

  但是这手段终究是有些不光彩,晋王再不是,那也是天和帝的亲子,这段时间,即便是大势所趋,天和帝也在尽全力保他,这样的事情,很多人都看得明白,只有晋王自己看不懂,而他身边的人即便是看懂了,但是也和晋王一样不甘心,晋王不甘心自己失去了夺嫡的资格,而这些人不甘心自己这些年自己投放在晋王身上的心血白费,就算是现在改换阵营,太子那里是不用想了,而燕王那里也是要重新开始,而燕王主意又大,也不一定对他们有没有心生嫌隙,特别是有这样的天赐良机,又都想要捞一个从龙之功的,有退无可退的,都想要搏一把。

  “之后两天,儿臣命人打探晋王在府中的动向,又收买了晋王身边的下人,将晋王殿下所见的人和所谈的话报于我,虽是密谋,但是晋王殿下……,”她真的只能说她的那位夫君不知是蠢还是太过自信,真的是在府中一点都不谨慎,密谋时居然会让下人留在身边侍候,自以为都是自己的心腹,不会背叛自己,殊不知这几个人中有两个是她一早就安排好的人,原本是想要在平日里和晋王的一些冲突时,让自己占些先风,但是却也是没有想到会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大用处,给她的孩子争取一线生机。

  至于晋王有没有可能逼宫成功?她觉得除非是上天瞎了,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京中尽在天和帝的掌控之中,特别是他们这样的王府之中,天和帝的耳目遍地都是,晋王又是这样的性子,怎么可能成功?

  就算是成功了又如何?以晋王的性子,若是他继位,只怕会更加宠信章氏,到时候别说是皇后了,怕是连性命都不保。

第208章 庇护

  所以, 比起在晋王继位后, 自己屈辱而死, 倒不如现在为自己和两个孩子争取一线生机。若她真的成功, 那么她的两个孩子即便日后没有什么前程, 但是也会平安富足的度过一生, 这样便足以。

  晋王妃后面的话没有明说,但是在场的人哪个不明白。天和帝甚至嗤笑道:“就是这个样子,还敢妄想其他, 若是真将这祖宗基业交到他手上, 估计不出一年,这大齐的江山就要易主了。”

  “看来晋王这些年被吹捧的太厉害, 连自己有几斤几两都不知道了。”晋王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但是他要是不清楚, 那他这龙椅早就换人做了。他从没有想过要晋王继承大位,若真是有这么个想法,估计他要愧对列祖列宗了。

  沈皎听到天和帝的话,嘴角一抽, 虽然她也这么觉得,但是天和帝身为父亲, 这么嘲讽自己的儿子,可见是气得狠了。她能看出来,天和帝对晋王一开始就没有保有多大的希望, 那些看重什么的,都是晋王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晋王没有自知之明不是一天两天了, 她之前便知道,晋王曾经在私下和一帮拥护他的人说过,天和帝最为宠信他这个儿子,太子之位也属意与他,之所以立皇后所出的三皇子为太子,不过是碍于嫡出这个规矩,天和帝心中更愿意立为太子的是他。晋王自己认为太子坐上这个位置,凭借的不过是中宫嫡出这个身份,和卫家的支持,和太子本人无关。

  对于这个说法,晋王自己似乎深信不疑,她却是当作笑话来听的。她有时候觉得晋王不是自信过度,也不是自欺欺人,甚至不是蠢笨看不清局势,她有时候觉得晋王似乎有些妄想症。当然这些说法,不过是晋王自己在酒后私下里说得,但是依旧被传播了出去,因有着之前晋王身边有韩王善后,所以,知道的人不多,她算是一个。至于太子知不知道,她就是不知了。

  她觉得即便是太子知道,也不会在意。事实摆在那里,他的能力也摆在那里,只要不是眼瞎,和晋王那般的人,都能比较出来,他定然懒得跟晋王计较,和晋王计较,只会令自己的格调降低,与太子来说,实在是没有必要。

  “儿臣只知道这么多,一得到消息后,便赶紧进宫来了。”晋王妃将情况说完后,对于天和帝讽刺自己儿子的话,她丈夫的话,仿佛没有听到,只是给自己的两个孩子求情道:“只望陛下能够看在骨肉亲情的份上,饶过华儿和阿钦。”

  说完后,晋王妃便叩首在地上,长跪不起。她不敢奢求自己的性命,她知道即便是君臣大义占据上风,估计也没有哪个人愿意公爹喜欢告发自己的儿子的。

  天和帝看到下方的晋王妃,问道:“你是个慈母,若是为臣,也会是个好的臣子,你既是慈,也应当知道幼子没有母亲的苦难。”对于晋王妃,这个儿媳算是他和皇后选出来的,当时王家还没有出事,磨砺太子的话,他选择的是勇王和现在的韩王两个同母兄弟,没有想到晋王的可能,不为别得,当时他真的是瞧不上晋王的性子,实在是太不行了。只是后来没有人了,他才选择了晋王。

  所以,一开始给晋王选妃时,他选择了安乐侯嫡长女,安乐侯他瞧不上,但是安乐侯嫡长女的外祖父却是他曾经的太傅,对于这位太傅,一生为他付出了太多,在先帝的刁难面前屡次为他进言。后来,太傅的女儿加入安乐侯府,他曾经听闻,安乐侯府也曾因为他不受先帝宠爱,害怕被波及的缘故,对太傅的嫡女很是冷落。后来,太傅因先皇责难去世,死前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嫡女,曾托他照顾,但是他那个时候正属于最苦难的时候,根本就顾不过来,后来,他听说太傅的女儿因难产去世,所以,他虽对安乐侯府发过难,安乐侯也被降爵,也就不曾理会过安乐侯府。他觉得毕竟太傅的外孙女是安乐侯府的嫡长女,他又给了太傅一家尊容,太傅的外孙女后来也交由他的师母,也就是太傅的夫人抚养。

  直到后来为晋王选妃时,他才注意到其的出身,想着跟太傅做个亲家也是好的,太傅家中这一代又没有适龄的女孩,所以便选择了眼前的安乐侯嫡长女为晋王妃,本想着太傅的外孙女,又由师母教养长大,性子肯定好,他只是指望着这个儿媳平日里能够对晋王的性子有所帮助,但是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儿子居然会宠妾灭妻,他已然觉得对不起太傅了。

  “你是个好的,和你外祖父一样,忠君之心可见,你不必思虑其它,这些年晋王所做所为荒唐,你也受了委屈。你今日一片忠君之心,朕看在眼里,你放心,你永远是皇家的儿媳,是王妃,华儿和钦儿也是朕的孙儿,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天和帝承诺道。太傅一生为他呕心沥血,临死前唯一放心不下的女儿他没能兑现承诺护好,他的儿子愧对人家的外孙女,他也没有过问,没有道理人家冒着生死危险,一片忠君之心,让他弃之如履。

  眼前的这个儿媳,看得明白,识大局,虽然他直到她背后的那些个小心思,但是不肯否认,晋王妃是忠君的,这就足够了。晋王之事,她从没有参与半分,平日里也是谨守本分规矩,他也不会亏待了他。至于两个晋王妃所出的嫡孙,和他血脉相连,被晋王妃教导的很好,和东宫所出的几个孩子玩得也不错,完全没有因为晋王的原因而出现过不和。对于这样的情况,他乐意见到,他一早也就直到晋王妃的打算。

  嫡尊庶卑,嫡子继承,这是他太傅一生坚守的东西,他的外孙女这样也不为怪。

  “朕记得华儿也应该有七八岁了吧。”天和帝看向一旁的谢太后不确定道。

  谢太后没有回答,天和帝不知道,她也不太清楚,她连天和帝的皇子,也就是她的皇孙,她都记不得每一个具体多大了,更何况一个曾孙女,虽然也疼爱,但是年纪大,记不得也是真的。

  “哀家记得华儿不小了吧。”谢太后看向一旁的晋王妃含糊道:“应是有九岁了吧。”

  “回皇祖母的话,华儿今年九岁。”晋王妃回道。

  “那等这件事了去,赐华儿县主爵位吧,任何人也不会小瞧了她去。”到底是他的孙女,他没有多少感情,但是也是为他们考虑的,“至于阿钦,既然他跟阿铄玩得好,那两个人亲近些也无妨。”晋王是晋王,孩子是孩子,他们的母亲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给他提供了不少有用的线索,省了不少事情,他也会满足晋王妃所求,他给了两个孩子安排,能做到什么地步就看他们日后的选择了。

  “儿臣谢父皇大恩。”晋王妃听后大喜,对着天和帝的称呼,也换回了原本的“父皇”。她的选择是正确的,她感谢自己的外祖父和外祖母不仅给了她庇护,还给了她教导,让她明白什么是必须坚持的,什么是对得。

  “起来吧。”天和帝将地上的晋王妃叫起。晋王妃谢恩起来后,一旁的谢太后起身道:“既然这事情都了解清楚了,哀家便带着晋王妃回去了,不打扰你们了。只是阿皎,今日午膳定然要去哀家那里用的。”

  “是。”天和帝笑着送谢太后出去,“儿臣定然将元嘉给您送去。”

  沈皎又笑着逗趣了几句,一同将谢太后送出殿门后,谢太后不让他们再送,她和天和帝便返回了正殿之中。

  “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天和帝看着沈皎有些疑惑的样子,直接道。

  “是。”沈皎笑着,也不客气直接问道:“皇舅舅,若是我记得没有错的话,这京中的指挥使应该是镇南侯才是,黄绩一个副指挥使怎么可能让京中大营的全部人马都听命与他?不过,我看皇舅舅似乎并不意外,可是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特别是天和帝说晋王选的是个好时机的时候,显然并不意外。

  “确实如此。”天和帝点了点头,“前几日,镇南侯因骑马时摔了下来,腿受了些伤,所以告了半个月的假,在府中修养,所以这京中大营的事物便由几个两个副指挥使轮流代管。”

  沈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这京城的副指挥使,除了黄绩外,便是这吴羽的父亲吴辽了,副指挥使的官名是京城都指挥佥事。这些年,吴辽一直担任此官职。

  “黄绩善于专营,三日后估计是他值守,所以才敢动的这个心思。”天和帝说道:“京城大营五万人马,他能调动的估计最多也就只有一万人。”

  一万人,也是不少了。京城的军队,除了京城大营的五万兵马,禁军有十万,十五万人马护卫京城,若是安源真的能够控制禁军的人不理会,这逼宫倒也是有些可能。

  可是安源,真的能控制禁军多少人,以她看,最多也就是一万人,她表舅英国公世子谢离的治军手段她还是清楚的。

  “三日后,禁军中可是安源值守?”沈皎问道。

  “不错。”天和帝点头,所以,他才说晋王的这个时机找的不错。

  如此一来,到也是直到晋王的这个计划哪里来得了。只不过,打量着连个亲信值守,好为自己大开宫城门,为自己省去不少事,又有人接应,才会选择在那一日动手。

  “皇舅舅,事情已经清晰。”沈皎对着天和帝道:“不知您打算如何?”现在事情明了,重点在于天和帝究竟是如何打算的?是将一切掐灭在源头,还是让其成为既定的事实再动手?

  “朕给了他机会,原想要保全他,可是他自己不珍惜,朕也没有办法勉强他。”天和帝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中既带着寒意,也带着失望,“让下面准备好,且由他去吧。”

  “至于最后,再说吧……”天和帝说道最后,声音小了很多。

第209章 劝慰

  沈皎知道天和帝终究是被晋王伤了心, 虽然天和帝是用晋王来给太子做磨刀石, 但是却也是真的在做个合格父亲。在有这个打算之前, 晋王也是一个极为得天和帝喜爱的皇子。不为别得, 只为晋王是他登基后的第一个孩子, 其意义终究是不大一样的。

  天和帝虽然算不上是一个慈父, 但是却也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了。天和帝的几个皇子中,长子身体孱弱,他也是经常召太医垂问, 因着其身体无法参与朝政的机会, 所以存在感很低。但是其余的几个皇子,天和帝真的是给了他们最好的教养, 也是让他们每个人都有进入朝堂的机会, 虽然这个机会带着其它的用意, 但是不可否认,若是真的有能力,只要有机会,就能够翻身。

  对于这几个进入朝局的儿子, 虽然天和帝有着自己的打算,看着他们给自己寻找阵营, 引导着他们争夺,抢夺。特别的是对于晋王和和燕王,天和帝看出了两个人的野心, 给了他们希望,让他们去争, 去抢,去夺,以此来给太子做磨刀石。虽然看着是天和帝别有用心,造就了两人的结局,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他们心中先有了野望,若是真的没有野心,就会像赵王和韩王一样,定然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所以,他们今日走到的这个结局,不过一切都是他们的选择而已,也怨不得旁人什么。天和帝虽然有错,但是这主要的过错依旧是他们自己。

  更何况,天和帝虽然算不上是一个慈父,但是其也算是不错的了。在晋王闯下滔天大祸后,依旧选择保住他一命,她之前听到天和帝对于晋王的处置就明白,天和帝是打算保下晋王的,虽然会降爵,会剥夺他竞争储位的资格,但是也算是给晋王留了个后路,只要他不生事,应会衣食无忧的度过一生,这算是天和帝对这个儿子的愧疚吧。

  沈皎看着天和帝有些悲凉的神情,身上少了些帝王的威严,多了些平常人的落寞。这样的天和帝沈皎真的是很少见,正在沈皎想要劝说时,却听到了天和帝的声音:“重光,你说这是不是报应,朕为了保住晋王,背弃了山东的百姓,如今,却是被晋王背弃了。”

  晋王造成了山东这么大的灾难,百姓死伤无数,流离失所,而他为了一己之私,保住自己的儿子,换来的却是自己儿子的背叛。

  这何其可笑?

  对于天和帝这样的感叹,沈皎一愣,她是真的没有想到天和帝会说出这样的话。是不是报应,她不知道。但是天和帝这样的做法,确实是对不起山东的百姓的。不过,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沈皎十分理解天和帝的做法。天和帝既是君,也是父亲,天和帝的想法她多少能猜出一些来,天和帝觉得是自己一手将晋王推向夺嫡的漩涡之中,是他一手将晋王推向深渊,所以对于晋王天和帝带着愧疚之心,所以不愿重处这个儿子。

  这样的决定,他辜负了百姓,却换来了一个这样的结局,任谁都难以接受,特别是对于一个有着当明君志向,有着开创盛世的帝王。

  “每个人的决定都是他自己的选择,有时你即便不给他提供这样一个机会,他依旧会做出一样的选择。”沈皎对着天和帝劝道:“比如燕王殿下。”

  沈皎说完后,便对着天和帝请罪道:“元嘉妄言,还请皇舅舅恕罪。”

  “你说得是事实,没什么不对的。”天和帝摆了摆手,他本来确实就没有想过要给燕王上位的机会,“现在就我们爷俩儿个,难道元嘉还给皇舅舅说那些虚的不成?你只管说自己的真心话,皇舅舅想听。”

  “现在,能给朕再说说真心话的,也就只剩下你了。”天和帝自嘲的感叹道。

  “不必顾及,想说什么直说就是。”

  “是。”沈皎点头,随后道:“若是一个人没有这样的想法和念头,无论您怎么给他希望,他都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就比如赵王和韩王。而如燕王,您自王家的事情后,基本上算是明确了燕王没有夺嫡的资格,可是燕王殿下的野心却是从没有停止过,这些年一步步精确的布局,以晋王为遮挡,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些相信皇舅舅也清楚。”

  虽然有人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常言人皆应有上进之心,但是她却觉得不想当皇帝的皇子却是也可以是个好皇子,可以有着上进心,比如做一个好臣子,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百姓谋福祉,这些都是一个皇子的上进心。皇位的争夺腥风血雨,危险无比,但是那万人之上的地位却是很多人心中梦寐以求的。

  特别是那些皇子,出生在最尊贵的家族,生活在权利的中心,从出生到长大,身边无时无刻不再告诉你权利和地位的重要。那近在咫尺的龙椅,是很多皇子的梦。但是,真正能坐到那把龙椅的又有几人?有些人从始至终都怀有这样的梦想,沉醉在通往美梦的路上,不愿回头;而有些人在美梦后,认清现实,并会找到自己想要走的路,从美梦的路上返回,拐弯,选择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而晋王和燕王就属于前者,而赵王和韩王则属于后者。

  无论是哪一种选择,她都没有看法,持保留意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6页  当前第9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1/1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荣锦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