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穿梭_分节阅读_第5节
小说作者:心有期待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5 MB   上传时间:2020-01-29 20:35:40

  既然用的东西找不到,那就找些书吧。这年头,最不值钱的,可能就是书了。

  方立安翻翻捡捡,还真被她找到不少书,什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语版)》、《红楼梦(典藏版)》、《中学物理》上中下三册……

  一路找下来,收获颇丰,她把比较敏感的书籍全部放进空间,课本之类的学习辅导书拿在手里。后来越找越多,就把书都放在一边,摞地老高。

  等方三山来找她,地上的书已经堆了好几推了,把方三山心里乐得不行。他知道自家小闺女是个爱学习的,在家里的时候整天盯着哥哥姐姐问长问短。这么喜欢读书,以后肯定有大出息。在他看来,文化人可不就是出息。

  方立安看她爸两手空空过来了,以为他什么什么也没瞧上,拉着她爸的手说:“爸爸,这些我都想要。”

  方三山大手一挥:“行!咱们先回家去吃午饭,等下午我找人来拖。”手指着另一方向说,“爸爸在那边找着一个大衣橱,有点破,下午拖回去整整,还能整出个橱柜,放点东西不成问题。”

  方立安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有个一米多宽的深棕色衣橱“斜躺”在垃圾堆上,上面两个小门挂拉了下来,好像还少了一只腿。

  “你别看它现在破破烂烂的,拾掇拾掇就好了,放到新房子里好看又实用。”方三山解释道。

  说完,带着方立安去保卫室。保卫室的大爷看了下大衣柜,报价两块,方三山嫌贵,你来我往一番后,大爷把方立安挑的书作为添头免费送给了他们。

  最终,父女俩花了两块钱,买下了破衣柜和几十本书。

  中午,方立新听说他爸买了个大衣橱,高兴的眼睛都亮了,等再听说小妹买了几十本书,整张脸瞬间皱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吃了苦瓜。

  下午,方三山请了几个跟他关系好的工友,帮忙把衣柜和书一起搬去新房子。反正还要过段时间才能搬过去住,就直接在里头修得了。

  第二天,许巧梅带几个孩子过来看时,差点被崭新的大衣柜闪瞎了眼。

  要不是这个新柜子跟之前那个破的一个式样,方立安差点都要怀疑这会不会是她爸从百货商场后买的。她老爸真是太厉害了!

  正月剩下的时间里,一家五口一起出力把新家收拾好,二月初六正式搬了进去。

第8章

  机械厂这次分到房子的职工大多选择在二月初搬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老人们说的“腊月正月不搬家”。不过也有少部分人分到房子后迫不及待地住进去,他们一点都不相信这些老话,没看见全国上下都在打倒封建迷信吗?

  有的人看别人住进去了,内心左右摇摆不定,最后新房子战胜了旧观念,咬着牙也住了进去,生怕住晚了被别人占了便宜。

  方三山倒是不急,房子里头家具什么的都慢慢拾掇好了才带着一家五口住进去。

  四十多平米的房子,硬是隔成了“四室一厅”,夫妻俩一间,三个孩子一人一间,靠门口放一张桌子几个凳子就是餐厅了,厨房在走廊上。肚子里的小的,五年之内都不用考虑,肯定是跟爸妈住一起。等小的长大了,两个大的说不定已经上山下乡了。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去年冬天,上面刚露出这样的口风,今年开年还在正月里,就有年轻人陆陆续续地离开城里,去了农村。其实知青下乡从五几年就有了,只不过这两年因为高考取消了,城市里青年人口堆积,无所事事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国家又无法安排这么多的工作岗位,所以知青上山下乡的规模扩大到了全国范围。

  他们这里的知青,最近的去了隔壁市的大岩村,最远的可就不好说了,天南地北的,往东北去有黑龙江,往西南去有云南。

  方立安的大表哥被安排在三月份去黑龙江,大表姐四月份去安徽。但是大舅妈说什么都不放心女儿,眼看着就要到嫁人的年纪了,去了乡下要么是嫁给村里人,要么是熬成老姑娘,哪个都不是好出路。男娃还能熬几年,叫家里慢慢想办法,女娃哪里耽搁得起。最后只能让大表姐顶了她的工作,成为一名工人留在城里。

  这么做的父母并不多,因为这个年代普遍是多子女家庭,又大多重男轻女,很少有人能为女儿做到这一步。毕竟女儿以后是要嫁到别人家的,那这工作岂不是拱手送到别人家去了?大舅妈也是疼孩子急昏了头才想出了这样的法子。

  姥姥姥爷看在眼里也不好说什么,只是越来越多的唉声叹气透露了他们心里的担忧。

  方立安心里对大舅妈的做法说不上赞同还是不赞同,易地而处,她或许也会做出和大舅妈一样的选择。

  只是如果站在大表哥的角度,同样的情况,姐姐有,他没有,在他看来,很有可能认为父母偏疼姐姐。等轮到他下乡的时候,大舅是不是也能为了他把工作让出来?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古人的话是很有道理的。据她所知,知青返乡要等到一九七八年,在这漫长的十年里,不知道大表哥每每想起这件事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会不会对大舅大舅妈生出一丝怨怼。毕竟在命运的岔路口,他被送去了农村,而姐姐成为了工人。

  算算年纪,方立新今年十四岁,秋天可以上高一,明年高二,最迟后年可能就要被安排上山下乡了。后年是一九七一年,他可能要在乡下呆个七八年。

  方立平比他小三岁,会在七四年左右下乡。十六岁的少男少女在农村能做什么?家里的活儿都干不利索,哪里能种地,真是愁死妹了。

  不过再怎么愁,日子都要一点一点慢慢过。

  家里的孩子分开住当然是方立安私下里跟她爸提的要求,理由是她想要自己的空间,安安静静地看书学习。

  方三山和许巧梅都不是重男轻女的人,不管儿子还是女儿都是自家的宝贝,所以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房间的隔断是方三山做的,家里的窗户紧着孩子们的房间用,不然房间太暗了不方便看书,至于他和许巧梅的房间就无所谓了。不过幸好他家在最边上,有两个窗户,这样隔出来的四个房间都很亮堂。

  孩子们的房间各放一张九十厘米宽的床,床尾摆着一张小小的课桌。这都是方三山去废品厂找木头打的。

  方立安把从废品站捡来的书一本一本抖抖晒晒,然后按照学科分类,并且按照难易程度排好放在课桌下,重复的挑出来收到床底。跟方立新和方立平打了招呼,让他们想看就来拿。

  方立新在心里吐槽,我才不会想看,这辈子都不可能想看……

  方立平却是想着,小妹这么刻苦,她也要加油!多看书!

  刚搬了新家,方立安忙得很。每次许巧梅买了粮食回来,方立安就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往里头放些同样的粮食,有时还会往面粉里加些蛋白质粉,往杂粮里头掺些燕麦,往大米里头掺粳米,总之就是想方设法给家里改善伙食。

  但是她每次都不敢放太多,生怕被她爸她妈瞧出端倪。这年头,城里人的粮食都是定量的,每个月买来的粮食量就那么点,如果她往里放的太多,很容易被发现。

  时间一长,在这些潜移默化中,方家五口因这伙食上的日积月累,比周围其他人看着都要白净、健康。

  自打用上空间,方立安早饭都吃的很少,半碗稀饭下肚就把碗推给她爸了。一开始她爸她妈还劝她吃点干粮,不吃会饿。再往后,时间久了,大家也都习惯了。

  其实方立安在他们走了之后,经常偷偷摸摸给自己加餐。两个鸡蛋,一杯牛奶,外加一个苹果。遇上周末或者家里有人的时候,一会儿偷摸地给嘴里塞一块大白兔奶糖,一会儿偷摸地吃一口全麦面包,总之饿不着自己。

  由于方立安的伙食是全家最好的,所以她长得也最好,又白又嫩的像个福娃娃。惹得周围邻居一阵艳羡,张口闭口夸她有福气,背地里却嘀咕老方家是不是脑子坏了,好吃的都给闺女吃了,把闺女养这么好有什么用。

  方立安听到过几次,但并没有放在心上,该怎样还是怎样,依旧在家里好好看书,依旧不爱出去玩,依旧是个千年宅精。

第9章

  时间过得飞快,许巧梅的肚子越来越大,医生说预产期在九月份。

  而九月份,方立安有一件不得不面对的事情:上小学。

  她是一九六二年十一月生日,开学是六九年九月,七虚岁,按道理可以再“逃”一年。

  但是许巧梅肚子里的小娃娃马上要出生了,到时候,八成又要把他们“寄存”在姥姥家了。

  在学校和姥姥家这两个选项中,方立安选择了学校。

  算算看,她已经在家宅了快四年了。这四年里,除了把小学到高中的基础知识学透,英语学到专八,还看了许多国内外的人物传记和金融发展史。

  根据她这些年的观察,这个世界和穿越前的世界在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上完全相同,包括领导人都完全相同,方立安可以肯定地说,这就是前一个世界,一模一样。

  如此一来,空间里的一些史书传记就具有了“先知”功能,这绝对是一个又粗又大闪闪发光的金手指。她觉得如果把自己的穿越写成一本小说,可以起个名字叫《我有九百九十九种发家致富手段》或者《穿越生活之如鱼得水》。

  哦,不对,应该写上下两部,前半段应该是《穿越生活之龙困浅滩》,毕竟自己现在还是个孩子,国家还没有G革开放,很多事情做起来多有不便。下半部呼应上半部应该叫《穿越生活之龙霸天下》,再把主角改名叫龙傲天,简直完美。

  尽管未来赚钱很容易,但方立安还是想挑一个学科深入研究下去。未来生活的物质条件会非常好,精神追求也不能差。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XX家是许多孩子最初的梦想,只不过最终都随着时间一起流逝,消磨殆尽。

  方立安上辈子没有什么宏伟的目标,孤儿出生的她必须尽一切努力让自己在社会上生存下去,所以读大学时报了金融专业,只因为金融行业充斥着各种热钱,来钱最快。这辈子没有这些生存压力,她希望能过的轻松些,至少不那么功利,不再一味地向钱看齐。

  九月份开学,大姐方立平领着妹妹去机械厂附属小学报到,她今年念小学四年级,把方立安领到一年级教室,嘱咐她放学在教室里等她,就回自己班级去了。

  机械厂附属小学一个年级两个班,五个年级十个班,教室就在一个院子里,连着教师办公室围成一个四方形。下课了,孩子们就在院子里玩,上课了,老师就从办公室拎个锣出来敲两下,朴素极了。

  只是上课的内容就不怎么美妙了,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前面十五分钟教认字,后面三十分钟讲过去的苦难。方立安看着老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下面的小朋友听得津津有味,不禁有些后悔,应该在家再蹭一年的,这算不算自投罗网……

  中午放学,方立平来接她,两人一起往姥姥家去,刚到学校门口就碰上她大哥。机械厂附属中学就在小学旁边,当初一起分的地基一起盖的教室。

  三人结伴,方立新就问方立安在学校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比一个人在家好玩。

  方立安有些苦恼地抱怨道:“老师讲的都是你们教过的,一堂课一大半的时间都在讲以前的艰苦生活。”

  方立新完全不把这些当回事,只摆手道:“那是你刚上学,还不习惯,等时间久了,习惯了就好了。”

  看他和大姐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方立安乖巧地点了点头。

  方立平在一旁解释道:“小安,文化学习虽然重要,但思想学习更为重要,你在课上一定要认真听讲,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争取做一名思想进步的好学生!”说着,还举起手臂,握紧拳头,做了个加油的手势。

  方立安的嘴角微微抽搐,无视内心狂风暴雨般的吐槽,嘴上答应道:“好的,我会好好努力的。”

  九月中旬,许巧梅不负众望生了个男孩。方立安第一次看到刚出生的婴儿,红彤彤、皱巴巴的,真的好丑。

  许巧梅看到她脸上明晃晃的嫌弃,嗔笑道:“你刚出生的时候,跟他一样,不信问你大哥大姐。”

  这边方立安还没开口,方立新已经巴拉巴拉说了起来:“妈说的没错,你刚出生的时候真的很丑,我和你大姐那会儿也嫌弃来着,谁知道你会越长越好看,都说女大十八变,看来是真的。”

  方立安皮笑肉不笑:“我谢谢你夸我现在好看。”

  方立平:“小弟胖,比你那时候好看些,不过长大以后可能就没你好看了,听说小时候越丑,长大越好看。”真是神补刀。

  方立安受到兄姐左右夹击,卒。

  日子一天天过去,生活又变的规律起来,早上上学,中午去姥姥家,下午回家。只不过不像以前,可以独自学习的时间很少。

  为此,方立安把学习内容也做了调整,有人的时候锻炼身体,扎扎马步,跑跑步,打打拳,没人的时候就看建筑专业的书本,日子过的也还算充实。

  打拳的时候,方立新看的心痒难耐,也跟着一起打。一套拳打下来,整个人都精神很多,看起来更有力了。他很好奇小妹怎么会打拳,方立安给他随便编了个路遇的老爷爷,让他一度脑补成哪里的世外高人。

  现在这时候正是文化运动闹得正凶的时候,小小的县城隔三差五就会来一场P斗,方立安不敢去看,她怕思想上的巨大差异会让她忍不住释放胸腔里的愤怒。

  但事实上,有些事情并不是你想逃避就能逃避得了的,身处这样的大环境里,就算自己不被卷入漩涡,也会看到别人在漩涡里挣扎。

  十二月的某个星期五下午,学生们在老师的滔滔不绝中期待着下课。突然远处传来一阵吵嚷声,老师让同学们在教室里坐好,自己出去看看情况,大家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不知不觉都溜了出去。

  只见一队十五六岁的少年拉扯着他们的校长,嘴里不停地说着什么。校长的眼镜在推搡中歪挂在鼻头,另一只镜腿蹭到了脸颊上。

  一群人在校长办公室一阵敲敲打打,留下一片狼藉。

第10章

  校长被P斗的原因并不是他的家庭成分有问题或者有海外关系,而是他在接济自己老师时被别人发现并举报了。

  他的老师是个快七十岁的老人,是人们口中的资本家,海外留学归来,抗战期间投身实业救国,解放前投靠G产党,建国后资产全部捐献给国家。之后就一直在大学里任教,做一名勤勤恳恳的园丁。

  然而,前两年,文化运动开始后没多久,老师就被打倒了,被下放到了他们县下头的农场改造。

  他得知这一消息后,悄悄带了一些粮食被褥去探望恩师,希望他老人家冬天能过得暖和些。万万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他很想大声质问,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连最起码的人性也失去了吗?

  在被那些红小兵P斗后,组织上撤去了他的职位,他不再是小学校长,并且被安排到街道打扫厕所,隔三差五还要被拉去斗一斗,然后做检讨和各种思想报告。

  上辈子方立安对这个时期发生的事情了解过一些,这辈子也做了一些心理准备,所以遇上的时候,她忍住了心里的愤怒与悲哀,在别人忙着斗来斗去的时候,偷偷摸摸地给像校长那样的人送点吃的。

  这么多年下来,她的空间里也存了些粗粮,虽然只有几顿饭的量,但就这也让那些人热泪盈眶。

  他们在心里对自己说:看,这世上还是有温暖的,现在只不过是乌云蔽日,且等着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一九七二年夏,十七岁的方立新高中毕业,即将开启下一个人生阶段的生活副本。

  作为一名正处于青春期的热血少年,方立新两年前初中毕业时跟家里提出要下乡支援农村建设,被大家长方三山无情镇压。

  方立安劝他好好读书,至少要读到高中毕业,要是能上大学就更好了。不然拿什么去支援农村建设?靠一双手?凭力气吗?还是一腔热血?就他那小身板,农村谁不比他强?去了就是给人家拖后腿的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2页  当前第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2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世界穿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