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穿梭_分节阅读_第6节
小说作者:心有期待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5 MB   上传时间:2020-01-29 20:35:40

  在方立安的犀利嘲讽下,方立新弱弱地用初中毕业安慰自己,但好歹还是去念了高中。本以为高中毕业后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农村建设做贡献时,现实又残酷的暴露出来。

  这两年里,一些地方迫害知青的案件陆续被揭发报导,知青上山下乡逐渐变得不再像最初那样令人热血澎湃。方立新犹如被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热情的火苗熄灭。

  大舅大舅妈万分庆幸,幸好当初用工作把女儿留了下来,若不然遇上这种事,真能叫人一头碰死。

  巧的是当下国家又一次发生经济“过热”,出现了所谓“三突破”,职工队伍迅速膨胀,使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大部分留城。

  方立新就这样通过工厂招工留了下来,成为一名光荣的棉纺厂工人。

  相比远在黑龙江农村的大表哥和正在谈婚论嫁却闹的家里不可开交的大表姐,方立安不得不感叹她大哥运气真好,有时候真的是“时代成就一个人,时代又毁了一个人。”

  轮到她大姐方立平时,方立安再次感受到了命运的捉弄。

  一九七三年一月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提出采取经济“紧缩”政策,其中一条措施就是严格控制职工总数的增长。从那时起,一直到一九七五年方立平高中毕业,城市中学毕业生的出路,都是以上山下乡为主。

  看着家人为自己将要下乡的事愁苦不已,方立平只得安慰他们,现在的情况比以前好多了,不会再发生迫害知青的事了。

  想当年方立平也是一个思想积极向上的G产主义接班人,方立新初中毕业时要下乡,她是家里唯一一个支持他的人。只是后来,当那些可怕的事情被揭露,血淋淋的现实摆到了她的面前后,她似乎被打击到了。

  她私下里问过方立安,要是当初大哥因为她的支持真的去了乡下,会不会不幸遭到迫害。方立安看出她大姐有些钻牛角尖,对此她表示同情和理解。

  方立平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思想纯粹的人,她积极向上、吃苦耐劳、无私善良。突然知道在她的向往之地发生了这样的事,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让她产生了巨大自我怀疑。

  方立安只能安慰她,G命队伍中也是有蛀虫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合格的G产主义接班人。然后把这件事透露给父母和兄长,大家轮流开导她。虽然精神状态没问题了,但方立平整个人越来越沉默寡言,不再动不动张口闭口“积极”、“进步”、“批判”、“奉献”。

  方三山和许巧梅是真的愁死了,她们不想让女儿下乡。方三山自己就是从农村出来的,他当然知道农活不易做,土地哪里是那么好伺候的。而且这么一下去,说不定就是一辈子,虽然有回城的机会,但下去多少人,回城的才几个。再万一遇上那些个烂心肝的东西,哎哟,不能想,一想就要炸。

  许巧梅想起自己娘家,大哥大嫂因为当年让工作的事,越来越后悔。

  眼看着侄儿今年二十五了,也不敢让他就这么在农村成家,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一家人只能拼命地补贴他,对侄女却是越来越差,要求也越来越多。

  侄女前头谈的对象就这么给闹掰了,现在都二十四岁了,也不提给她找对象的事。

  因为这事,侄女心里也委屈着,一家人互相埋怨,每个人都过得很累。

  许巧梅想把自己的工作给方立平,这样就能把大女儿留下了,可是看到她大哥家现在的样子就犹豫了。

  过几年,小女儿也要下乡了,到那时候又怎么办呢?纠结来纠结去还是要让方三山拿主意。

  方三山想来想去也想不到比这更好的法子,现在到处都在严格控制招工数量,就算有招人的岗位,八成都被领导内定了,只恨自己没本事。

  这件事后来终于被偷听父母说话的方立安知道了,怪不得她总觉得这段时间大家都愁眉苦脸的,有时候还看着她欲言又止。

  然后她主动跟父母提出让他们不要担心自己,政策一直在变,说不定等她毕业了,城里又要大规模招工了,大家先齐心协力把眼前的难关过了再说。

第11章

  许巧梅自从把工作让给了方立平,便整天待在家里。不过她并没有因此闲着,而是从县里火柴厂领了原材料,一天到晚糊火柴盒。

  这在九十年代往前是一份很常见的活计,大多数因为这样那样原因赋闲在家的人都会做一些来补贴家用。

  他们的小儿子方立业今年已经六岁了,跟他二姐方立安一样是个安静性子,懂事乖巧,从不调皮捣蛋,好带得很。白天经常跟许巧梅一起糊火柴盒,晚上缠着方立安给她讲故事或者学认字。

  一天下来,母子俩能糊一千盒,一个月就是三万盒。火柴厂每一百盒给五分钱,三万盒就是十五块钱,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方立平接手许巧梅的工作后,中午仍然会带食堂的剩菜剩饭回家。按道理,即便是剩菜剩饭,也轮不到她这种新人,但同事们跟她妈关系很不错,夸张点说,那都是看着她长大的叔叔阿姨,自然会照顾着她一些。

  所以,家里其实并没有多大变动。

  这年头的人们在物质条件方面都很容易满足,比如吃饱肚子,再比如有口肉吃,再或者家里攒的布终于够做一件新衣服……

  一九七五年农历腊月二十八,一家六口围着四方桌吃饭。

  当初宽敞的客厅,如今却略显拥挤,不仅仅是因为家里添了一口人,更是因为当初稚嫩的孩子们一个个长大成人。

  老大方立新今年二十岁,已经参加工作三年了。无论是长相还是身高都很像方三山,一米八二的个头,国字脸,浓眉大眼,高鼻梁,皮肤白净,身材笔挺,搁哪儿都是引人注目的帅小伙。

  棉纺厂女职工居多,占职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毫不夸张地说,方立新绝对是大多数单身女青年的暗中观察目标。

  方三山和许巧梅对方立新的婚姻大事并不着急,也不急着抱孙子。怎奈许巧梅现在在家除了糊火柴盒没别的事,等她把家里人挨个寻思一遍,好像只有方立新的婚事可以提上日程。再一琢磨,方立新结了婚,有了孩子,她就可以帮着带了。

  为了给自己找点事做,许巧梅跳过旁敲侧击,直接问话方立新:“儿子,啥时候处对象啊?”

  方立新心中警铃大作,自己是哪里露了马脚,怎么前两天刚跟人姑娘处上对象,她妈就问了,急忙摆手:“没有,没有。”

  知子莫若母,许巧梅看他这副样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给了他一个“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眼神。

  方立新红着脸害羞道:“是我们棉纺厂的一个姑娘,叫徐婷婷。”说完,端着碗猛的往嘴里扒饭。

  一米八二的大汉秒变羞涩大熊,看的他爸和弟弟妹妹们惊诧不已。

  许巧梅耐着性子问:“多大了?”心里嘀咕着,大小伙子怎么跟个姑娘似的,害什么羞,以往脸皮那厚的,比城墙拐角也不差多少。想是这么想的,却不敢说出来,怕把他臊坏了,最后啥都问不出来了。

  “二十。”

  “家里几口人?”

  “七口。”真真是惜字如金,问什么答什么,多一个字也不说。

  许巧梅实在受不了他这副模样,也懒得再问,直接道:“什么时候让我们瞧瞧?合适的话,我就给你找媒人去人家家里提亲了。”

  方立新被她妈的话直接砸蒙了,结结巴巴道:“这……这不好吧……我们刚谈上……”

  许巧梅不以为然:“刚谈上怎么了?M主席说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接着,柳眉一竖,杏眼一瞪,严肃道:“难道你想耍流氓?”

  方立新瞬间绷直脊背,连忙道:“没……没有,我怎么会想耍流氓,我明天就去问问她什么时候有空。”

  许巧梅这才满意笑笑,方立新松了口气,怎么感觉像是在打仗。

  方立安心里的台词——K.O,她妈完胜!

  其实方立安这些年一直在想方设法让方立新捡起课本,不用花太多精力学习,平时带着看看,至少不要完全丢掉。不然恢复高考的时候,复习起来内容太多,困难系数较大。

  然而,方立新一看到她拿着书朝他走过来条件反射般地掉头就跑,一听到她问书本上的问题就头痛手痛腰痛各种痛。

  最后,方立安不得不放弃了……心里恨恨地想,到时候看你得吃多少苦,点灯熬油也救不了你!

  然后,随即把矛头对准她大姐,每天问两道题,复习几个公式,以至于她姐的基础知识相当牢固。即使现在工作了也是一样,一天不落。

  方立安觉得再坚持两年就好了,自己真是任重而道远!

  现在方立新谈了对象,动作快的话,恢复高考的时候说不定连娃都有了。不知道到时候他还能不能放弃现有的工作去考试,毕竟有家有室的男人肩上的担子更重,做任何决定都要更加谨慎,对家人负责。

  方立新自然不知道她小妹是这么想的,要是知道,肯定会笑她杞人忧天,他就算不谈对象不结婚也不见得会参加高考吧,再说参加了也不见得就能考上吧。

  说一千道一万,他就不是个爱学习的人。

  第二天吃过早饭,方立新立马跑的不见人影,半小时后跑回来跟她妈说,徐婷婷下午有空。

  许巧梅说那下午带上他们兄弟姐妹四个去百货大楼看看,约在大楼门口见,然后方立新饭也没吃就跑了。

  许巧梅看着儿子的背影心里愁得慌,以前那个机灵劲儿都哪去了,饭也不吃了?

  方立安在边上看的直笑,跟她妈说:“我们老师说了,这叫‘有情饮水饱’。”

  许巧梅嗤笑道:“你可拉倒吧,让他喝上十天半个月的水,就只认得吃了。”

第12章

  腊月二十九下午,许巧梅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百货大楼,快到时,方立新和徐婷婷已经在门口等着了。远远望去,俊男美女,很是登对。

  徐婷婷穿着厚重笨拙的大棉袄,罩衫上前前后后打了十来个补丁,家庭条件看起来明显比不上方家。

  徐婷婷落落大方地跟大家打了招呼,许巧梅便拉着她聊了起来,方立平牵着方立业,和方立安一起跟在他们后面。

  百货大楼一共分三层。一楼主要经营挑选时间短、交易次数多的商品,像什么食品烟酒、日用百货、搪瓷钢精、儿童玩具、化妆用品、医药卫生品等等。二楼主要经营挑选时间长、交易次数多的商品,像毛衣毛线、纺织面料、床上用品、纸张文具、服装鞋帽、五金电料这类。三楼主要经营高档贵重类商品,钟表、收音机、高级毛料、照相器材、皮衣皮件,还有一些特种工艺商品。

  不过他们这里毕竟是小县城,消费水平比市里差很多,所以三楼的消费人群很少,大多数人都去的一楼二楼。

  许巧梅带着他们从一楼逛到三楼,花了两个小时把整个百货大楼的商品看了个遍,方立安只觉得两条腿都要走断了。

  中途担心方立业吃不消,想问他需不需要先回家,但在对上他充满新奇的双眼后,就把到嘴的话咽了回去。

  许巧梅对徐婷婷十分满意,因为分别的时候,她让徐婷婷回去问问她父母什么时候方便,她好和方立新他爸一起上门拜访。

  这是比较含蓄的说法,其实是让徐婷婷回去跟家里说说方立新的各方面情况,如果觉得合适,便挑个时间,他们男方好上门拜访,商量婚事。

  许巧梅也没打算跟方三山商量,相看儿媳妇这种事,婆婆和儿子满意就可以了,公公的意见在她看来并不是很重要,回去知会一声,告诉他具体情况就行了。

  事情进展得很顺利,大年初四,他们一家人从老家过完年回到城里,徐婷婷便来告诉方立新,她父母初六有空。

  于是大年初六一早,许巧梅和方三山拎了两条大糕、两袋糖果、两袋红糖、两包发糕上门了。这上门礼在当时已经很重了,表明了方家对徐婷婷的看重。

  大多数人家上门提亲时拎的是两样,但许巧梅对徐婷婷很满意,特地加了两样,凑成“四四如意”。

  徐婷婷一家五口住在棉纺厂附近,她的父母都是棉纺厂的职工,所以当年棉纺厂盖职工住房的时候也分到了一套。

  只不过棉纺厂属于轻工业,而长期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重工业,以致棉纺厂的财力物力有限,所以职工住宅盖的是平房,而不是楼房。

  机械厂当时的筒子楼在全县各种工厂里基本上是头一份。当徐婷婷父母听说方三山和许巧梅是机械厂双职工,住筒子楼时,对男方的经济条件就很满意了。要是成了,出门就可以跟别人说,自家闺女以后都住楼房了。

  两家长辈寒暄一番过后,就开始商量彩礼、嫁妆、婚期……

  方三山和许巧梅工资标准不低,每个月基本上都会争取做满三十天或者三十一天。这个年月,工人工资多上一天就多发一天,一个月下来,工资比一些干部都高。这些年下来,两人给孩子们攒了不少钱。

  彩礼方面,许巧梅提出一百五十块钱,另外给两个孩子准备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缝纫机。这意思就是一百五十块钱留给女方家,女方嫁过来后,自行车和缝纫机就属于小两口。

  也就是说,不算结婚办酒席,方家为了儿子结婚可能要准备四百多块钱,还不包括买自行车和缝纫机的工业票,这大手笔让徐婷婷父母在心里连连咂舌。

  他们老徐家嫁女儿可没那么多讲究,要是打着把彩礼当作嫁妆一起带回去的主意可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年头,养女儿图什么?不就是想着女儿将来嫁了人,赚一笔彩礼钱?顺便拉拔拉拔娘家兄弟?

  当然,这种事情大家心照不宣,知道就行,没必要说开。

  日子就选在三个月后的五一劳动节,不近不远,男女双方都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东西。两人都是工人,能在自己的节日里结婚,都很高兴,有一种与有荣焉的自豪感。

  所以,方立新从恋爱到定下婚期,只花了十天左右,快得让方立安瞠目结舌。

  然而这对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却很正常,还有人才认识就结婚的,而像方立新这种从相处到结婚历经几个月的简直比比皆是。

  三个月,一眨眼就过去了,五一劳动节在大家的期盼中来临……

第13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2页  当前第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2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世界穿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