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_分节阅读_第71节
小说作者:湘君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34 MB   上传时间:2020-02-24 18:45:48

  第161章 闹事的手段尽出

  果见这两位庄户进了于家铺子,那领头的那位看着年纪若五十上下,穿的正是先前在他们铺里买走的布,只是此人的脸上脖子处都有红点,一看似乎生了疹子似的。

  那老者开了口,一边说一边挠自己的胳膊,说道:“我儿为我贺寿,在你们于家布庄买卖了新的布料给我做的新衣,谁知才穿了几日,我身上便起了疹子来,你们看看,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好地方,皆是因为你们所至。”

  “现在你们说说吧,该怎么处置此事?你们的布料有问题,大家伙的可曾知道?你可不能祸害了我们这些街坊,我们家怎么说也住在县城城郊,虽是庄户出身,可是也不是这么好欺负的。”

  那老者一口气说完,便在八仙桌前坐下,瞧着模样却是不走了,于家人第一次遇到这阵仗,吓了一跳,只有于书燕却是冷静的,她目光淡淡地朝那老者和那位一言不发的年轻人看去一眼,接着在石梅耳边小声道:“现在马上去请庾县出了名的大夫过来,不管费多少银子可以。”

  石梅听到后便应下了,她乘着那边两人不注意,便出了铺门,往城南的医馆里去了,那里有位出了名的大夫,将他请来一看便宜见真伪。

  而于家父母却在老者面前坐下,与对方好说歹说,他们于家卖的布绝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的,这个中一定有什么误会,于是问他们的布料拿回去是谁做的成衣,又问这中间可以转让手等等之类的话题。

  那老者却是一脸的怒气,声音提高,说道:“莫不是你们还想推卸责任不成?我们秦家住在城郊,是出了名的老好人,绝不可能故意诬陷你们的。”

  于家父母一听,越发的忧心,想不到开铺做生意这么难,他们家的布料绝不会有问题的,可是这人非要赖上来,他们该如何是好?

  那老者接着说道:“你们于家布庄今日若不给我一个说法,我便不走了,我还要报官,岂能留你们在此祸害我们街坊百姓。”

  就在那老者气势凌人的时候,于书燕从柜台上抬起头来,语气淡淡的说道:“你想如何?赔你银子怎么样?十两银子够不够?”

  那老者一听,眼神看向向于书燕,接着冷笑,买布料也不只十两银子,就这么打发他,想都别想。

  于书燕见状,于是接着说道:“一百两银子如何?”

  老者还没有说话,而他旁边的青年男子却是动容,眼看着青年男子要开口,老者却是瞪了他一眼,接着怒看着于书燕,“这不是银子的问题,我秦家岂会没有银子,若是没有也不会买卖你们于家布庄的布料,我这一次来是为街坊们讨回公道的——”

  “一千两银子如何?”

  于书燕那语气就像在谈天气似的,老者却在此时呆住,旁边坐着的青年早已经激动的不行了,一脸渴望的看着老者,正想着父亲能应下,一千两银子啊,他们买布料也不过就是二十五两银子而已。

  老者呆了呆,似是下定决心要应下时,于书燕却又道:“我出一千两银子不是赔偿你的布料钱,因为我知道你在说谎,你身上的疹子与我于家的布料无关,我是用这一千两银子买卖你一个消息 ,你只要告诉我是谁在背后指使,你能替我做证的话,这些银子便归你了。”

  于江全夫妻在听到女儿说到一千两银子的时候早已经呆住,如今再次听到女儿这话后,两人脸色都不好了,莫非真的有人在背后指使,那么此人却是太坏了,竟然能做出这种丧天良的事来,他们于家老实本份,又没有得罪谁,这些人为何要害他们。

  然而此时的老者与那年青人却是一脸的惊讶,看到他们两人的反应,于家父母也知道女儿说的对,这两人是受人指使过来的。

  老者却在此时故意板着脸,说自己过来是为了讨回公道的,绝不可能为了一千两银子而昧了良心,说得如此坚决,想来这指使这两人的背后之人绝不是普通的人。

  于书燕看着两人却是淡淡一笑,再看两人的眼神却是变了,以为她当真中只是一个庄户女,什么也不懂么,如此卑劣的手段,她一眼便看出来了。

  只是不知道这背后之人到底是谁,竟然出此下策,只为了赶走他们于家布庄,谁又是最终得益者呢?

  老者莫名的对于书燕有些忌讳起来,此女与那刘东家说的不同,便是气势上便不像一位农女的模样,反而像权贵家中人物一般,莫名令人恐惧。

  于书燕接着说道:“既然你不愿意拿银子摆平此事,那咱们就报官讨好公道吧。”

  老者身边的青年却是变了脸,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于书燕,人家让他们报官以此来威胁,可是他们还没有说要报官的事来,对方倒要先报官了,当真是奇怪,难怪他们开铺做生意的就不怕将自己的名声搞坏了么?生意之人最忌讳的便是这个了。

  于书燕看向自家父亲,说道:“爹,你们帮我守着铺子,我这就报官去。”

  于书燕从柜台后头起身,合上帐本,便要出门,那老却是慌了神,这怎么与他们计划中的不同了,可能不让此女走了,不然还怎么闹去,于是老者起身将于书燕拦住,那年青人立即出屋来到铺子外头大声喊道:“走过路过的街坊们,你们过来看看啊,这于家布庄卖的布害得我父亲全身起了疹子,一直不好,如今于家布庄还在卖这种布,你们买回去的布料指不定也会如此,到时谁为咱们讨回公道,现在于家布庄便不认了,他们欺弱怕强,就专门欺负我们庄户人家,大家伙的来评评理。”

  随着年青人的一番话,街头的行人都忍不住朝这边看来,话说这于家布庄开铺没有多久,这几日的生意越来越行销,已经有了不少名气,怎么转让眼这于家布庄却出事儿了呢?

  第162章 相互勾结

  而此时隔壁首饰铺子的伙计也跟着出来了,那伙计见了连忙回铺里禀报东家,于是黎东家和周东家立即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伙人找了过来,他们穿插在人群里,开始东一言西一语的煽动起来。

  眼看着这谣言便要成事实,于家三人不得不出门向街坊们解释,于江全一脸的实诚,苦口婆心的说他们布庄绝不可能卖这样的布料出来的,可是这些街坊不信,尤其那些故意挑事的,但凡于江全说的话,他们都会反驳两句,害得于江全有口难辩。

  于书燕拉住父亲,摇了摇头,说道:“看来这些人是有备而来,爹,你说再多也是没有用的,咱们的布料有没有问题,也不是靠造谣便能成事实的,这庾县难怪还没有了王法不成,且由他们说去,呆会请了大夫过来,便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了。”

  就在父女两人说着话儿的时候,街道上来了一对母女,那少女扶着母亲一步一步艰辛的走来,看到于家布庄被这么多的人围着,于是大声喊道:“请大家伙的让让,快让让,我娘快不行了,这几日穿了于家布庄的布料做的衣裳,我娘全身得了疹子,咱们家原本就穷,都怪我那日一咬牙买了一匹好布,结果好心办了坏事,今日非得找于家布庄的东家讨回公道不可。”

  那少女说得情中意切,相较于先前那位青年男子所说的更加令人信服,原来还不只一家人如此,还有其他的人也中了招,如此说来,这于家布庄是真的问题了?

  街坊们猜测不断,于是让开一条道来,由着母女两人艰难的走过来,那少女头上包着一块布巾,身上穿的是好棉布,瞧着虽是庄户,家中必定也有余银。

  而那位年迈的母亲却正是穿着于家布庄做的新衣,此时有些站立不稳,脸上和脖子上红疹却很是显眼,而且瞧着还经化浓了,有街坊忍不住问道:“为何不去医馆先疹冶了,这样拖下去,岂不是得不偿失了。”

  那少女一听到这话就哭了,一边哭一边说道:“我岂会不知,前不久我大哥赌坊输了家底,我才没有办法将母亲送去医馆的,真是于家布庄,若不是他们昧了良心,我母亲也不会如此痛苦,不就是买匹布料,可是他们却如此黑心,一匹布料卖给我们是二十几两银子,说什么是从杭州来的,可是做成衣裳穿上身,却得了疹子,也不知这布料到里头到底加了什么,心也太坏了,不顾咱们客人的死活,这样的铺子就该早点关门,可别祸害了咱们街坊。”

  这少女一边说一边哭,在场的街访都信了,商人逐利,遭人不耻,如今昧着良心赚下这些银子,遭街访们的反感,有人已经准备回家拿臭难蛋砸人去。

  于书燕没想到对方还有后招,来了这么一对母女,老妪又如此模样,更是令人信服,这样一来,她若再不处理此事,恐怕于家布庄还没有开张就要关门了。

  于是于书燕不待那少女再来煸情,抢先开口,说道:“各位街坊,我于家也是庄户出身,就住在玉兰村,大家伙的可以去问问,我于家绝不会做昧良心的生意,此时有蹊跷,还请各位街坊不要听信一面之词,到时自有知县大人断案,我们这就去县衙报官,我们于家开铺做生意,向来光明磊落,绝不会干出违背良心的事来。”

  于书燕面色坦当,不任何慌张,而且语气诚恳,令不少街坊又有些疑惑起来,人家于家布庄不怕报官,这么坦荡,瞧着这事情还当真有蹊跷不成?

  就在大家伙的开始要信了于书燕的话,打算一同陪着于东家去报官时,道上却匆匆来了两名捕快,这两人有不少街坊都是认得的,也住在城里,便是他们的家人也是知道的。

  很快那两位捕快来到于家布庄前,叫众位街坊让开一条道来,街坊们看到,都忍不住让开,这一下好了,有捕的快来了,就由他们带着这些人去见官吧,一切自有定夺,到时这些街坊也自然是要去旁听知县大人审案子的。

  那两名捕快面色严肃的进来,朝先前的秦家父子还有后来的一对母女看去一眼,接着说道:“听人报官,说于家布庄的布料有问题,穿上于家的布料做的衣裳会起疹子,如今看到二位,但是真有这么一回事儿,如此于家布庄的人便跟我们去一趟衙门里吧。”

  这位捕快说得很坚定,眼神朝于家人看来,没有半点留情的意思,反而让于书燕疑惑起来了,为何才出事,她都还来不及去报官,这两名捕快却这么及时的赶来了,莫非也是背后之人早已经谋划在内的手段不成?

  于书燕这么想着,心中暗觉不妙,那背后之人到底是个什么人?能与衙门里的捕快勾结,想来也不是普通人了,可于书燕自认为来县城里开铺子,没有得罪什么人啊?她先前做倒卖的生意也是借着关家的名头,莫非是孙家家主不成?

  这一次关家来的粮食大米她分销给了另五位商户,没有给孙蒲送去,莫非惹怒了他不成?可是孙蒲此人既然能查到她开了铺子,那自然也能查到她是秦楚的妻子,想来在这庾县,知道秦楚的人都会忌讳一些吧,毕竟秦楚可是盛大儒的关门弟子,又得齐知县的赏识。

  于书燕才晃了一会儿神,那捕快便要粗鲁的上前抓人,倒是把于江全夫妻给吓住了,于江全挡在妻女身前,正要跟捕快讲整个过程,哪知那捕快一脸的不耐烦,伸手上前就要将于江全推开。

  于江全毕竟是打猎的高手,长年练武,一时间那捕快竟然憾动不了他,倒是令这捕快惊疑不定起来。

  “你们若是拒捕,呆会上了公堂,那便是罪加一等。”

  那捕快的言词中毫不留情,此时众位围观的街坊们惊疑不定,看来这案子是要上公堂了,那对母女瞧着样子病得也不轻,再不诊冶,人就要没了。

  第163章 秦楚护妻

  于书燕再也看不过去,就算上了公堂她也是不怕的,她担心的是这些人背后搞鬼,与捕快勾结,最后经过典史便将案子定了,而不是正正规规的上公堂去。

  若是遇上了齐知县,想到上次马家案子,齐知县为了秦楚的前程,都不曾留案底,便宜可以看得出来,齐知县对庾县的秀才还是多有体谅,不愿毁人前程,想来在她这一桩事上也是如此了。

  于书燕从于江全身后走出来,语气严肃的说道:“既然你们要带走我于家的人,那你们为何不一同带走这些受害之人,还有我知道一些小案子是可以通过典史大便定了案子,尤其是我们这种街坊之间的小案,自是上不得公堂,但是我不服,我要求上公堂,我于家虽是普通商户,但我还是不怕的,我要请状师,我要街坊们看着我们于家平反。”

  那对母女一听于家要请状师,脸就吓白,那位少女倒是反应快,她连忙说道:“你们于家昧了良心赚下不少银子,自是请得起状师的,我们这些庄户,手头无银,只能任由你们宰割了。”

  少女的话很快引起这些底层的街坊共鸣,而眼前的两位捕快却是眯着眼睛打量着于书燕,领头的捕快冷笑出声,“此事还当真不必上公堂,便是眼下我们二人也能定夺,不过自然还得典史大人来定夺的,你们商户逐利,不顾百姓的死活,也不是不可能的,别废话了,现在马上跟我们走,否则有你们好受的。”

  于江全听了女一番话,知道便是进了衙门也未必能讨回公道后,他再也忍不住,凭着一己之力竟与两人打斗了起来,两人不是于江全的对手,三两下被打爬在地上。

  这些街坊们倒是惊了一跳,这位东家还会功夫呢呢?真是可怕,如此强势,他也不敢跟着捕快前去,一定心里有鬼,再说典史大人也是位好官,岂会乱判。

  随之这些街坊们的舆论也不再帮着于家,反而同情起这对母女来。

  这两位捕快被打,那边街道上有巡视的弓手过来,他们是巡检司的人,平素维护街头冶安的,此时看到衙门里的人被打了,自然极为恼火,不就是个商户,居然还敢打捕快,就凭着这一点,也够他们蹲牢里头的。

  这些弓手一过来,于江全再次将妻女护在身后,心头却有些担忧,想不到他们开铺做生意,也会惹来如此事端来。

  这些弓手将几人围困住,就要上前强行抓走于家的人,街上响起了马蹄声,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之上坐着一位身姿挺拔的青年男子,他穿着一身儒衫,瞧着像个读书郎,可是他却的气势却与读书郎的身份完全不相符。

  他所经过之处,街坊们都忍不住低下头去,面色冷峻如他,身上莫名的带着煞气,完全让别人不敢将他与文弱书生联想到一起。

  秦楚面色幽冷坐在马上,喝道:“我看谁敢动手。”

  仅凭着这一句话,所有人都都呆了呆,那些弓手忍不住回头看去,认出他是县学里的秦秀才,也是盛大儒的关门弟子,此人可不能惹,便是齐知县都会另眼相看的人物。

  秦楚翻身下马,街坊们猜不出他的身份,却是下意识的让开一条道来,这位青年男子看着极为年轻,可是却如此有气势,甚至比他们见到的知县大人还要有气势,让人无法在他面前造次。

  那领头的弓手连忙上前套近乎,“原来是秦秀才来了,小的有眼不识泰山,不知秦秀才此番前有何要紧的事?”

  刚才叫住他们,这位领头的弓手正猜测着他的身份,不知这于家布庄跟秦秀才是什么关系。

  就见秦楚三两步来到于氏身边,将之上下打量一眼,见她没有受伤,松了口气,接着才看向岳父,见岳父了也是完好无损,他的神色才暖和起来,然后看向眼前的五名弓手,以及早已经从地上爬起来的捕快,说道:“于家布庄是媳妇开的铺子,今个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你们且说说看,若真要立案,那自是要上公堂的,我即刻便去见知县大人禀明情况,知县大人乃我庾县的父母官,定会公平处置,绝不会姑息作恶之人。”

  想不到于家布庄是秦秀才家的娘子开的,倒是怪事一桩,毕竟秦秀才虽出身寒门,但秦家良田间百亩,也不至于沦落成商户才是,可是秦秀才已经亲口承认,此事自是真的了。

  这位弓手头目不敢不信,连忙应是。

  而随之赶来的便是石燕着城南最出名的大夫一并前来,原来在石燕赶去城南叫大夫的时候,天好在路上遇上了秦楚,那会儿秦楚陪在崔教谕的身边准备出城一趟,看到小石头如此慌张,秦楚便留了个神,将她拦住问清了情况后,便同崔教谕告了假,打马先行回城东了。

  大夫倒是来得及时,此时那对父子还有那对母女看到大夫皆有惊慌,于书燕见状,便入屋搬出了凳子让那弓手头目坐下做个鉴证,于是秦楚与于家人也一并坐下了。

  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多,都挤这于家布庄前看热闹了,人群里窃窃私语,问清了整个来龙去脉后,便都等在门前看结果。

  那大夫望闻问切一番,接着板着脸问道:“你们可是吃过一种山里头的青头菜?”

  四个面色一变,却是连忙摇头,“我们没有。”

  大夫却是不信的,接着他伸手掰开那老妪的嘴看了一眼,冷笑道:“还不说实话对不对?问着你们的口气我便知道了,入冬以来,山里头的草都枯了,可是山里头却有一种青头菜,要是放在灾年这也是一道果腹的好东西,只是吃了后会起疹子,若不及时吃下草药救冶,虽不死人,但面容却毁了。”

  “你们倒是舍得对自己出手,都要流浓了,居然还不救冶,瞧着这脸是毁了。”

  那大夫的话引起街坊们的议论,其实这种青头菜知道的人并不多,毕竟那山里头的青头菜也极少,这十来年也不见灾年,这些城里的街坊们又岂会知道。

  第164章 谁要害她?

  何况知道这青头菜来历的庄户,也没有这多余的银子来旺兴街逛,所以当他们听到这个菜名的时候,个个都傻了眼。

  而这对母女还有那对父子却听到大夫这一番话后,脸色大变,尤其是那对父子,病情较轻的,老者狡辩道:“仅凭你一句话说是就是了,要是这于家布庄的东家那布料里头带了这青头菜的毒性了,也不是不可能的。”

  倒也有可能。

  可是大夫却并不以为意,说道:“碰到青头菜不会有事儿,只有误食了青头菜才会起疹子,你们还想瞒着谁?”

  那老者慌乱了,见那些弓手们都看向了两人,吓得不轻,见势不妙,父子两人连往外跑,那些弓手立即反应过来,上前将他们给抓了。

  这边母女两人却是一脸的惊讶,想跑又不敢跑,只好缩着身子站在那儿。

  这一下临到那弓手头目审案,这四人跪了下来,问他们背后之人时,这四人被吓得不轻,还有什么敢隐瞒的,便说了。

  原来这两家是一个村的,就在前几日村里头来了一个面生的人,他找到两家是那日在于家布庄买布的人,便说给他们各自一百两银子,并拿了一样东西让他们服用,那东西是粉沫状,他们当时吃下去了,不日便请了疹子,接着全身发痒。

  三日后便成了这样,当时那人给两家各留下五十两定银,剩下的等事成之后再送来,这两家家中本来就不宽裕,那对父子家中,年青的儿子要娶媳妇要建房子,先前给老进买卖下衣料,也是为了撑场面用的。

  至于那对母女却如她们自己所说的一样,原本家中有闲钱的,她家大哥在镇上做贩卖的小生意,可是后来却跟着一群人学着赌钱,一开始赢了,便给家中每人都置办了新衣,可是没两日却输掉了,在外头欠下了债,若不还上,他们一家都将永无宁日。

  正好此时来了这么一个人,自然是心动的,只是问起那给银子的人是谁,两家人都摇头,不知道是谁,只知道那人穿着一身青衣长衫,看着是大富家里的,人不在眼前,他们也无法说出个所以然出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5页  当前第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3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门娇妻作死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