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_分节阅读_第96节
小说作者:湘君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34 MB   上传时间:2020-02-24 18:45:48

  那黎劲说在常德府认识一些人,汪良一并跟着去,将布商给稳住,原本于书燕也想去一趟的,秦楚却是不准,他介绍的镖局给的于书燕,这镖局的大当家有个大儿子竟是秦楚的学生。

  有了镖局的人马跟着前去,于书燕便也不担心了,夫妻两人看着商队出发,心情有些不能平静,她的第一支商队,若是成了,以后这才是她的生财之道。

  秦楚却是有些想不明白,为何这一世的媳妇这么喜欢做生意,而且还如此果断,前不久才听她说要建一支商队来,不就是他介绍了汪秀才,果然两人志趣相投,就建了一支商队来了。

  好在媳妇不会真的出门做生意,不然秦楚都要后悔将汪良介绍给媳妇了。

  夫妻两人回来,家里人都等在那儿,便是于江全夫妻也不敢置信,短短几月便有了一支商队,如今拉着这么多的布料便往常德府去,若是真的卖完了,那比他们铺面的生意更容易得来银子。

  这一去一来大概二十来日的光景,隔着并没有多远,希望他们一切平安。

  二十日的光景是很容易过去的,何况于家布庄又如此的忙碌,若不放心上,转头就过去了。

  这日早上于书燕正在整理帐本,铺外头忽然传来吵闹声,接着大石头的声音传来,“汪兄回来了,汪兄回来了。”

  于书燕耳尖,连忙跑出铺面一看,果见汪良带着三位管事风尘仆仆的回来了,马车在铺前停下,汪良从马车上下来,于家的人都来了,汪良看到于家的人,便高兴的说道:“成了,生意成了。”

  看着三人那模样,瞧着也挺疲惫。

  许三娘立即将四人请进来坐下,她却上街买吃食去了,眼下做饭是来不及,瞧把四人给辛苦的。

  于书燕在四人面前坐下,看到他们四人脸上的笑容,也跟着开心起来,“如何?”

  汪良看向黎劲,“黎劲你说。”

  黎劲便说了起来,原来常德府那边的布商大多是陆地走商,这布料的交期不稳定,令这些布商们很是难过,而黎劲先前在船队时认识一人,此人便带着他们四人认识了常德府首城的不少商户,他们与几位商户确定下来了,每隔两到三个月内一定送一批货过去,这一次的货便是销给他们的。

  以后不要说五船了,便是再加多两船也是能卖完的,去了常德府,经过岳州城的时候,也遇上几位商户,聊到了这个问题,陆地行商,多有不便,这交期只能说个大概,可是一但晚了时间,他们铺面的生意便会受到影响,所以只要他们能准时给对方送去,他们在那边的市场前景就更好。

  想不到果然如于书燕所想的,前一世去往京城时在船上遇上几位商户女眷,便说起这行商之事来,当时她还听不懂,只觉这陆地行商不是丢了性命便丢了货物,对方赶不上交期,有的生意一落千丈,便关了铺面。

  果然这交期很重要,以后她的商队只送周围几郡的生意,又有镖局的人马打点,想来一路也顺风顺水,如此说来,她倒是可以与关九再商量一下数量了。

  于书燕这么想着,心情好极了,这一趟走商,她赚下四千两银子,果然是要行商赚中间差价的,虽不及铺面里卖得贵,可是来钱快,若不是她在庾县应酬,去别的城里开布庄,可未必有眼下两间铺面的生意好,还得愁着卖不卖的出去,会不会吃生。

  第222章 一起去福城

  可是做走商便不同了,只要价格低一点,便会有不少商户愿意买下。

  随着几人说着话儿,许三娘已经买来一桌子好菜,四个便吃了起来。

  这一日是于书燕最开心的一日,她的走商计划果然是可行的,下一趟她当真想亲自去去,可是想起秦楚上次劝着她的样子,她又有些犹豫,自己为人妇,毕竟还没有和离呢,如果真这么出去了,要是被庾县贵圈里的人知道,那她的名声的确没有了。

  一但此事若是传到了她婆母耳中,岂不是就更有得闹了,要和离那也得安安生生的和离,而不是坏了自己名声的被休弃。

  好在汪良此人很诚恳,找来的三人也是一心想做生意的。

  夜里秦楚回来,一看到媳妇那开心的模样就知道必定是有好事,一问之下知道那走商的生意当真做成了,他自然也是高兴的,听完媳妇说的话,他也说出一个消息,盛大儒要他带着媳妇去一趟福城,盛大儒的妻子陶氏今年五十大寿,是个整寿,虽没有大办,但他们夫妻两人还是得去的,这可是秦楚的师娘过生辰。

  再加上福城一年一度的击鞠赛开始,到时两人去了恐怕不会这么快就回来,许是要多玩几日的。

  眼下关家的船队还没有来,汪良几人正好可以休息几日,而两间铺里头也不必担心,生意走上了正轨。

  这一世于书燕嫁给秦楚还没有去见过盛大儒,自然得跟秦楚去一趟的,瞧着秦楚期盼的眼神,她只好应下了。

  夏季衣裳穿得薄了些,秦楚劝着于书燕多带两套骑装去,到时在福城逛逛,她也一向喜欢利索,于书燕只好应了。

  两人的包袱整理好,许三娘便劝着于书燕到了福城要小心谨慎,一定要注意分寸,万不能闹出大笑话。

  虽然许三娘也没有见过大世面,但她说的倒也到了点子上,于书燕连着京城的丞相夫人都当过,该怎么做自是不成问题,不过为了不使许三娘担心,她还是虚心的应了。

  夫妻两人要出门,于书燕安排石泉时不时的去码头看看,等等关家的船队,虽然关家的船队很及时,但万一晚了点呢,指不定还得石泉多等两日的。

  这一趟关九送五船的货来,她已经将银子准备好了,同时又叫汪良到时给两间铺面上了足够的货,其余的便往常德府送去。

  一切安排妥当,夫妻两人便出发了,也不坐马车,便各自骑了一匹马,于书燕果然是学马学对了,若她不会骑马,出门多不方便。

  于书燕的马比秦楚的要好,一路上倒是与秦楚并驾齐驱,也没有多余的下人,一人一个包袱,于书燕顺手又带上了两支参,到时送去贺寿,便连寿礼都找齐了,到了福城便住进盛府。

  此去福城两日光景,若是日夜监程,那便半夜赶到,可是寿礼还有三日后呢,倒也不急的,秦楚打算在路上休息一晚。

  这条道秦楚走得最多,天还没有黑的时候,秦楚便带着于书燕远离官道上了一条小道,走了约半个时辰的路,就看到了个村庄。

  这处村庄与桃花村或者玉兰村没有什么两样,田地里绿油油的一片,庄户们在田间劳作,不到天黑不会回去。

  入了村,有村民看到两人是生面孔,便会问两人是从哪儿来?来村里头做什么?

  秦楚说是夫妻二人赶远路过来借宿的,村民听了倒是极好心的,便让两人去找村长,按着那村民的指点,两人来到一处土坯院前。

  村长很实诚,见两人是去福城经过此地,于是安排两人在侧屋子里休息一夜,瞧着两人还有马,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还叫家中小儿子准备了草料喂马,又给夫妻两人端来热乎乎的食物。

  于书燕呆呆地坐在侧室内的小八仙桌前,八仙桌很破旧,已经看不到桌子原本的颜色,可是她却有些呆呆的。

  两世以来第一次,她可以跟秦楚一起骑着马外出,还留宿在这庄户家中,从没有过的自由自在油然而生。

  这一世的秦楚为何都让着她,让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没有哪一户人家准许儿媳妇可以跟着儿子四处跑动的,要是放在前一世,这一趟福城之行,必定是婆母带上大嫂与她一起坐马车去往福城的。

  而秦楚却是骑着高头大马在马车外相护,夫妻两人想单独的说上一句话,都会很难,一但于书燕有哪儿做得不对的,婆母必定会说她。

  她生得好看她是知道的,也因此没少被婆母说过,在外头恨不能在女眷聚集的地方还让她带幕离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个丑媳妇,无法面见众人呢。

  “可是不合味口?”

  这是粗面,人家已经将梁上挂了好些日子都舍不得吃的腊肉都炒给他们夫妻两人吃了,算是最好的招待了。

  于书燕看到秦楚担心的眼神,她越发的奇怪起来,看着秦楚,一脸疑惑的问道:“秦楚,你为何不叫上婆母和大嫂一同前来,想来婆母也是多日不曾见过师父和师娘两位老人家,这一次不正是机会。”

  秦楚一听,沉默了一下,接着扬起唇角,说道:“我是想着你嫁给我多日,除了庾县便不曾去过别的地方,上一次我说要出去走商,被我制止了,但我心里却是过意不去的,这一趟就咱们两人,一同去福城,你爱吃的酥糕可以吃个够。”

  秦楚宠溺的眼神看着于书燕,于书燕呆了呆,很快一个冷颤打醒,她在想什么呢,他现在是贪图她的美色,等到了繁华的京城,到处都是美人儿,谁还稀罕她,她别做梦了。

  于书燕收回目光,理头吃着面,不再理会秦楚。

  这一晚上睡是很踏实,第二日两人偷偷地在屋里留下一两银子,便牵着马离开了村庄,往福城去了。

  这样长时间的坐马,于书燕还是有些不舒服的,尤其是双腿内侧,磨得生痛,秦楚看到她慢下来的动作,便来到她身边安慰道:“燕儿,你要多练习这种长久骑马的方式,虽然很辛苦,但是也是一门保命的手段,出外行商,若真遇上什么,学会这个也是好的。”

  第223章 秦楚不想下考场

  于书燕哪会不知道这个好处,只是她毕竟是个女人,哪及他皮糙肉厚,再说她第一次骑马出远门,不像以前只不过去一趟任府的马场而已。

  秦楚见她着实难受,于是轻轻一跃坐她的马上来了,让她侧坐着靠在他的怀中,他一手拉着缰绳,一手牵着另一匹马,便这么进了福城。

  进了城,于书燕松了口气,话说坐在秦楚怀中竟有点想睡觉,这样的赶路是第一回,而且还是在没有长辈和外人的情况下,她便是在秦楚怀中睡上一觉,也不会有人说她。

  到了盛府门前,秦楚脸上的笑意更浓,他捏了捏于书燕的脸颊,小声说道:“到了,可不能再睡了,呆会便能见到师父和师娘了,你可别犯迷糊。”

  于书燕连忙打起精神,她与秦楚从马背上下来,便有盛府的小厮上前将马牵走,盛府管事便引着两人往主院去,这会儿师父和师娘都在主院呢,今个儿府中没有客人,二位老人感情向来好,盛夫人也是书香门第,夫妻二人在主院还会吟诗做对,别有一番风味。

  到了主院,屋里的嬷嬷将两人引入,两人在廊下换上木屐入屋,就听到堂屋内有笑声。

  秦楚提着前摆跨过门坎,于书燕却已经听到里头的说话声了,原来是陶氏对上了盛瑜的对联,不但对得精工,还带着一丝调侃。

  于书燕忍不住想笑,重活一世,再次见到这两位老人,前一世这两位老人可是对她极为疼爱的,当初她跟秦楚要去京城之时,盛夫人陶氏还将她叫到屋中,送了她一只簪子,说若是遇着事儿,还能拿着这簪子去找她在京城侯府的手帕交,或能帮她呢。

  于书燕那会儿不懂,不知那京城虽是繁华却也危险,从小在庾县长大,以为也不过如此的,却是给了她一个响亮的教训。

  虽然事后这簪子也没能用上,但是这份心思她是领了的。

  二老看到得意门生带着新婚的妻子一同进来,都忍不住朝于书燕看来,陶氏看到于书燕美貌的长相,还有那带着一丝婴儿肥的小脸上温婉的笑容,陶氏便笑了。

  “老头子,你说楚儿不重美色,我看不见得。”

  这话若是换别的夫人说了,那就是说秦楚轻浮,于书燕长得太过美貌,可是从爽郎的陶氏嘴中出来,那只是一句玩笑,而且是对于书燕长得漂亮的肯定,毕竟陶氏是京城来的贵女,她都觉得美貌,那自是真的好看了。

  盛瑜一看于书燕的长相也是点头,“倒是我看错了,楚儿也会如此。”

  秦楚却是脸皮极厚,顺势接了话,“食色性也,师父,师娘,我与燕儿颇有缘分。”

  “哦?这个中莫不是还有渊缘?”

  陶氏来了兴致。

  秦楚于是将他救下于江全的事说了出来,话语虽简陋,却是听得陶氏欢喜,原来还有这样的缘分在里头。

  接着秦楚才拉着于书燕朝二老跪拜下去,二老笑看着两人,喝了于书燕敬的茶水,陶氏二话不说便将手腕上的玉镯子给于书燕带上了。

  “师娘随性,便将我平素最喜爱的镯子送给你,楚儿好学,来日必能高中,今日我瞧着你不仅长得美,还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子,必能成为楚儿贤内助。”

  陶氏果然是随性,想不到将她带了这么多年的镯子给了于书燕,与上世果然又有些不同,那会儿她跟着婆母一起前来的,陶氏所送之物,是额外给她准备的首饰,与她大嫂的差不多,许是怕妯娌两人之间生了误会,才会做如此安排。

  于书燕看着这贵重的镯子有些不好意思收,秦楚却是笑看着她,“没关系,师娘送的你且收下便是。”

  此时陶氏也开口,“楚儿说的没错,眼下我的儿女们不在身边,都在朝中为官,他们各守一方,就楚儿承欢膝下,我瞧着他能成家,很是欣慰,你且收下便是,瞧着你也不大,今年个可有十五?”

  于书燕温声接话,“师娘,我今年十六岁了,就娘家就在夫君的隔壁村头,我家是猎户,我父亲会些武艺,我母亲多是呆在家中。”

  陶氏一听,点头点头,脸上笑容更盛,“瞧着不及十六岁的模样,师娘倒是欢喜,来,坐我身边来,且让我细细看看。”

  此时下人搬来一张圆凳,于书燕便坐在陶氏身边,秦楚反而坐在不远处的交椅中,靠着盛大儒的下属座,师徒两人也正笑看着于书燕,这一次说是来贺寿,于书燕怎么感觉是秦楚故意带媳妇来看师父和师娘的呢。

  陶氏看着脸上的笑容更多了,连连叫了三个好,说道:“于氏美貌却很端庄大气,楚儿好眼力。”

  秦楚一听到陶氏这话,脸上便笑意更浓了,心情极好,师娘是从京城来的,师娘说好,那就是真的好。

  于书燕没想到陶氏对她这么高的评价,婆母说她长得媚,她以前还照过镜子,自己除了活泼一些,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

  于书燕陪着陶氏说话,那边师徒两人说着近况,盛大儒还问了秦楚的学业,秦楚答得很令人满意,盛大儒说道:“明年入秋便是乡试,我看楚儿必能中举,后年开春会试,楚儿可有打算?”

  秦楚一听,想了想说道:“师父,会试之事我打算推后三年再做打算。”

  “为何?”

  盛瑜意外的看着他。

  连着这边说话的陶氏和于书燕也停了话题朝秦楚看去。

  于书燕也觉得奇怪,明年秋试秦楚中了解元,后年开春他会入京赴考了,中了个会元,为此殿试时,官家还说既已连中,便许他大三元的机缘,于是中了状元。

  随即因为他是盛大儒的弟子在官场上也是顺风顺水起来,只是为何这一世的秦楚却不这么做了,他竟然要放弃这个机会?

  于书燕呆呆地看着他,连着身边师娘说的话她都忘记答了。

  秦楚见几人都觉得他奇怪,他只好解释道:“师父,师娘,我年纪尚小,再晚上三年出士倒也不急的,何况师父和师娘身边也没有人陪伴,何不留我三年不是更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5页  当前第9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6/3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门娇妻作死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