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九零胡同养娃记_分节阅读_第350节
小说作者:溜溜猪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1-11-27 22:24:06

  原来肖翠凤在老厂子的时候,一个月就拿一百五的底薪。

  当然,活也不用干,就是混日子。

  厂里面风气也不好,好多人倒挺享受这种混吃等死的日子的。

  等到华英一把厂子收购,这些人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厂子一合并,就要不了那么多人,让一部分不愿意干活的下岗,还招了一批下岗职工这些人现在都跟着肖翠凤干,大家转岗到华英厂以后,每天要上八个半小时的班,每周五天半,可是工资高了,现在底薪是三百五。

  那可比以前强多了呀。

  肖翠凤这年纪,刚好是上有老下有小,她老爹肾不好还要透析,处处都要钱,她干的比谁都卖力,公司把校服产线交到她手上,她是一句废话都没有,踩起来缝纫机就是干。

  听说要采访,而且是针对华英接受下岗职工的采访,不少人就跑来找她。

  “肖大姐,这风头咱们不能给老马他们产线的人给占了啊,咱们干的是苦力,拿的是最少的奖金,可风头总要给咱们出一下吧。”

  肖翠凤皱眉:“咱们能说上什么话,人家采访的是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问题的人,又不是采访下岗职工,你们一个个的去给我好好干活,少瞎咧咧,咱们有空,得想想法子从材料上省点钱,你看看这物料浪费的,剪裁材料的是谁,谁家手脚缝开着这么大?”

  这话,让刚刚进车间的范晓娟听见了。

  她知道校服产线不挣钱,这事儿是公认的,一件校服上衣五块钱,一条裤子六块钱的利润,放在产线上面,刚好够开这些工人的工资跟运营,要想发奖金是不大够的。

  可你要说这事儿不干吧,哪有到手的生意不做的道理?

  道理谁都懂,可没钱的时候就想把工资发了就成,等到有工资了,就羡慕那些能吃上肉的了。

  有人就不服气了,都是华英人,怎么还分高矮胖瘦了。

  肖翠凤又说:“那有什么办法,可是人家不是接受单位吗,而且人家本身就是做那个的,校服是后边儿接了转给咱们的,人家没说,这校服人家也能做,做的比咱们还快,还省成本,你别瞪我,人家都是生产线的运营模式了,看看咱们?”

  大家都清楚,这里的人就是一群杂兵。

  比杂兵更难受的就是肖翠凤,她是带着这一群杂兵的人。

  这会儿有人看见范晓娟进来了,杂兵们都不敢说话了,眼神都是怯怯的,这可是厂子里面的大领导。

  她们以前的厂子里面的领导可有范儿了,压根不进产线的,这群人琢磨着,可能还是因为要采访的事儿来找她们。

  事实上这事儿一直不是范晓娟管,她也就没来,校服生产线一直是杨阳管的。

  业务归他管,业务线上面的人也归他管,范晓娟只是出了奖金包的建议,这事儿就一直搁着没提,并不代表她心里没有这些人。

  跟着范晓娟一起来的,还有冯涛小孟他们。

  范晓娟笑着跟他们打招呼:“这几个月一直在外面忙,没来得及看看你们,就过来瞧瞧你们干的还习惯吗,这刚好到了中午,厂里也不管饭,我带了点吃的过来,大家一起吃个午饭,热闹热闹。”

  她带着大家往外面走,厂子外面是一片空地,十一点多这会儿太阳照着,可阴影处还是很凉爽的,女工们平常就在这边就餐,旁边也有东西可以垫着坐着,中午在这边吃完饭,聊一会儿,活动活动筋骨,下午一点半就要上班了。

  本来有人是自己带饭的,这天气自己带饭冷着吃也可以。

  但是领导请客,吃的必不会差,一个个的都把脑袋凑过来。

  范晓娟乐呵呵的让人把筐子抬过来,都是打包好的盒饭,提前跟晓烨家定的,虽然也是快餐,但是里面有荤有素,还热乎乎的,绝对比自己带的伙食要好,其中有几个眼睛尖,认出来是晓烨家的菜品,咋咋呼呼的说。

  “这家店中午可多人了,一般人还真订不到。”

  一半是带点辣味的,一半是不辣的,大家伙紧着自己的口味挑选。

  除了盒饭以外,还有一大盒子装着刚烤好的鸡腿,黄澄澄的还再滋热气冒油,看着直叫人滴口水,然后冯涛这个壮劳力运来了几箱子冰镇过的北冰洋:“来来来,也别光吃菜,还有鸡腿,还有饮料呢,自己取自己取。”

  虽说人家客气说自己取,到也没有人这么没脸面,一个个的都只取了自己的那份。

  别看产线都是女工,这会儿的人都是从困难年代过来的,从小肚子就缺油水,胃口也就挺大,这一份绝对能吃完,再加个鸡腿就能吃的美滋滋。

  平常上班都是带冷饭,夏天炒的都是茄子豆角那些,不会带肉,到了下班的时候大家伙肚子都能饿得咕咕叫,以前只听说总部会请大家吃夜宵,吃东西,也只有羡慕的份,有时候心里也会向往,只是没想到是领导自己推着小车过来,请他们吃饭。

  这会儿人朴实,别看前一刻还说总部不好的话,现在就该愧疚了。

  尤其是刚才带头说总部不厚道那位,现在对着那鸡腿,心里五味杂陈,以前的领导可没请过她们吃饭。

  范晓娟跟冯涛也都拿起盒饭来,跟大家一道坐在阴影底下吃饭,只是平常吃饭的时候大家都热热闹闹的,现在这里安静的连地上掉下来一根针都能听得见。

  范晓娟说:“本来就应该早点请大家吃个饭的,只是我这段时间出了个差,刚从沪市回来,公司又好多事,抽着空了,就来找你们聊聊天,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范晓娟,是厂里市场部的负责人,之前跟你们对接的叫杨阳,他是销售部负责人。”

  一般人也都不懂,反正都是领导呗。

  只是杨阳每次来派头都很足,就是个大领导的样子,所以这会儿有人不停打量起来范晓娟,她要不是自己介绍自己是厂里的XX负责人,一般人也不会往那方面想啊,她看着就跟个小姑娘似的。

  肖翠凤也觉得不好意思:“大家吃大家吃,别拘着,范副总来这里,可不是要看大家端着饭碗发呆的。”

  并不是她刻意要给范晓娟抬轿子,范晓娟现在就是华英的副总。

  大家伙一听,这还得了,还是个副总呢。

  之前那个派头足的,还只是个经理,这副总大还是经理大啊,按说应该副总大,可是为啥官大的派头还小了?

  范晓娟捧着盒饭说:“我们在总部,也经常这样吃饭,大家下班了自己有自己的事情,请你们也不方便,大家吃个工作餐,等会儿就休息一下,也方便。”

  她自己也是个打工的,很了解打工人的心情。

  吃的再好,要是不自在也没用。

  大家在一起随便吃个便饭,但是搞丰盛一点,简单吃完下午还要上班,这样够够的好,人家也不会不自在。

  有范晓娟起头,其他人也就不会不好意思了。

  “范经理,咱们校服这条生产线,不是您在卖吗?”

  “就是啊,我听说是杨经理在负责,那小伙长得好,一过来就跟个大领导似的。”

  “范经理,我们也知道总部的难处,就是想问问,以后咱们有没有机会做点赚钱的产品啊。”

  做校服,也不是不好,就是收入也忒稳定了。

  按照这样下去,这条生产线年底还能不能发出奖金来还是未知数呢。

  范晓娟说:“赚不赚钱,那得看你们努力了,效率上去了能赚钱,成本节约了也能赚钱,校服就这么一个价格,卖多少学校有定价,学校还要赚个采购差价,卖多少钱还真不是市场说了算的,不过能拿到这个单子,杨经理在外面也没少受罪。”

  大家一听这话,就知道底细了。

  人家华英厂本来做的就是利润高的零售业,要不是有校服业务,人家说不定还安置不了这么多下岗职工。

  其实有工作就好,这样一想,心情又更平和了一些。

  大家聊了一会儿挺乐呵的,华英给的待遇不错,市场行情价,又有过节福利可以发,就是现在产线做些不赚钱的项目,让人干着急啊。

  肖翠凤也问:“马大姐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她那边怎么能把成本降下来呢?”

  她可是听人说了,马向华那边成本控制的很好呐。

  再加上生产效率高,人家就硬生生的把成本压缩了百分之十。

  要是这条生产线也能把成本压缩下来,大家年底发奖金不就有了希望了?

  跟着肖翠凤干的这些人,大部分也都是以前厂子一起过来的,看见肖翠凤那样问,就在底下嘀咕:“这样说话没事吧,这可是总部的领导。”

  所有人对领导的认知,还是停留在以前的厂子,跟她们这些工人是不一样的。

  范晓娟没停筷子,她吃的少,鸡腿就没要,不过在吸溜北冰洋汽水,看她开始喝,其他人才好意思喝,这汽水可不便宜,一般人家庭不年不节的也不会买这玩意儿,这玻璃瓶儿可不能扔,人家还要回收呢,不过大热天喝上这么一口,真是感觉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

  既然肖翠凤自己都开口了,范晓娟缓缓的把那瓶橘子汽水放在地面上。

  她注意到了,这群女工战战兢兢的。

  想必什么企业都有,有华英厂朱厂长这样跟员工永远都在一条战线上的,也有很难相处的,范晓娟真的什么都见过,也能理解,她现在就是深入到群众中来,解决问题的嘛。

  “肖大姐,您比我年龄大十几岁,就让我叫您一声大姐。”

  “您说。”肖翠凤洗耳恭听。

  “咱们马大姐,不是跟你老相识吗,你去问问她不就知道了吗?”范晓娟知道肖大姐拉不下这个脸,但叫两边产品线这样一直梗着也不是办法。

  “马大姐在成本节约,效率提高上面有经验,您该跟她聊聊。”

  范晓娟合上饭盒盖子,顺手把餐盒收到大垃圾袋里面。

  很快,范晓娟被采访的那个文章,登上了《京市日报》的创业板块,笔者用很华丽的文字,描述了一个女企业家的创业人生.

  范晓娟也一下子在京市的时尚圈内打出来名气。

第263章

  没想到京市日报报道以后,会引起社会上很大的反响,马上又有《妇女半边天》杂志找她约稿,她这忙的哪有时间去写稿子啊。

  于是让小孟打电话过去,委婉拒绝了对方。

  谁知道对方电话马上就打了过来:“要不您口述,我们找人写。”

  范晓娟发愁:“可是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啊,我之前做的事情,都在《京市日报》里面报道了。”

  对方显然不这样认为:“您上次说的,是站在集体的角度上,这回咱们站在个人的角度上看待这件事情,我们《妇女半边天》主要是突出女性个人的历史地位的提升,我觉得您的个人事例就很好啊,事业跟家庭都处理的很好,您可以谈谈您的家庭跟孩子,还有您的丈夫,您事业上这样发展,肯定也得到了他不少的支持跟帮助吧!”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家里。

  秦星辰拿着报纸,在爸爸面前响亮的读了一遍:“爸爸,这是我妈妈呢。”

  秦江扶额:“我知道这是你妈妈。”

  女儿已经读了第五遍了。

  而且见人就问:“我妈妈上报纸了,你看到了吗?”

  其实秦江也觉得挺骄傲的,他定了一百份报纸来支持,学校放了五十份,剩下的五十份都分给邻居们了,胡同里头住着的都是老熟人,大家也都很会讲客气话。

  “哎哟,小范都上报纸了,那可真是威风极了。”

  上面写着女企业家的威风事迹。

  怎么能跟读小作文一样就读出来呢。

  范晓娟刚好回家,秦星辰就拿着报纸过去显摆:“妈妈,你看,报纸上都有你的名字呢。”

  写的有点夸张,从处理存货,给员工发工资开始。

  到沙发的大卖,简直要把卖个沙发形容成民族企业的脊梁了,文笔虽然很好但是本人看着就怪尴尬的。

  范晓娟这一路过来都被不同的邻居们问候过了。

  陈美华也都有一份报纸,还给挂在中介公司报刊栏上面,见到主顾就跟人讲:“这是我们房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94页  当前第3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0/39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九零胡同养娃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