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_分节阅读_第55节
小说作者:公子葭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17 KB   上传时间:2022-01-25 20:08:29

  就算他自己不做生意,租出去也行的,夜市摊上的摊位都能租几十一个月,他一个门面肯定能租更多。四百块钱也就是一两年就回来了,往后就是净落一个门面。

  强子的老娘一边咳嗽一边训着他:“往后可长点心吧,别谁的话都听,这回要不是周皓给你提两句,你真把资格一百块就卖了,你娘我才是要被你气死了。回头你好好去谢谢人家周皓,咱家里新做的酸菜也送点去,别空手上门。”

  强子如小鸡啄米一般点头,心里对王华有了些隐秘的意见。

  看王华下手这么快就另找一家,可见他比自己知道的内情多,知道还给自己开价一百,口口声声还要自己谢谢他。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以前看周皓冷冰冰不爱说话,当个学习小组组长还老是逼他们背技术资料,王华倒是跟自己称兄道弟的。结果最后遇到事,王华差点坑了他,反而是周皓几句话让他没有丢掉手里的金疙瘩。

  “嗯,我明天就去。”

  ****

  厂里的内部分配走完,就轮到了外部的购买,这就比较简单了。铺面的价格直接上跳到一千起步,还有两千,三千的铺面。买的时候需要厂里职工担保,不做违法经营的生意。钱款一次性付清。

  钱晴当即取了一万五,让周皓陪着去会计室。

  在众目睽睽之下,钱晴选定一个铺面就掏一笔钱,周皓写担保书写了一遍又一遍。最终定下来,钱晴买到了最大的五十平铺面两间,一间朝向子弟一小,一间朝向街道,还是一楼靠近大门的位置,为这个“黄金位置”,钱晴甚至多掏了五百块钱。还有两间中等大小的铺面,都是三十平左右,一间在子弟一小对面的二楼,一间在靠近街道的一楼最里面。最后钱晴还选了一间一楼刚进门的小门面,虽然才十平,但这个地方太好了,价格自然也是翻了倍。

  算下来钱晴一共买了五间门面,花了一万两千五百块。

  一沓子一沓子的大团结拿出来,饶是会计处对钱这种东西见惯了,这会儿也是目瞪口呆。

  钱晴做生意他们厂子里的人都知道,但谁能想到人家居然这么富?她不就是卖卖冰棍枕巾布料衣服吗?怎么流动资金这么雄厚?

  万元户不可怕,可怕的是万元户是实打实的万元户,随手就能掏出来万元现金的万元户!

  点钱的出纳拉着几个同事一块忙碌,点了半个多小时才数清楚。

  成功交割了五套门面房的证明和文书,钱晴这才放下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这笔钱花出去了她心里才安定,不然光靠她那个小地摊,什么时候才能把她的生意做大啊。

  钱晴把五间门面的证明锁在小箱子里,说起来这个箱子还是周皓拿冰棍箱给她改的,铁质的箱子外头加了锁扣,又结实又不怕摔。

  藏好了东西,钱晴心情就更好。于是决定给自己放个假!

  拉着周皓去看电影,看完之后又去钱母那里蹭饭。

  钱母今天买到一条大花鲢,正愁怎么才能吃的完,看女儿女婿来了,就干脆把鱼头剖了,做了一个鱼头泡饼,鱼身子做成酸菜鱼锅,留下一些鱼块全做成炸鱼块。

  两道硬菜直接把家里最大的两个盆给占住了,花鲢鱼鱼头大,肉质肥嫩,配上咸鲜微辣的酱汁,香味更加浓郁绵长。手工烙饼浸泡在汤汁里,更显得酱香浓郁。

  酸菜鱼用的酸菜还是周皓送来的强子家自己腌的酸菜,时间不长所以酸菜味道也不是很重,钱母加重了青花椒的量,鱼塘上飘着一层金色,里面下了些豆皮青菜黑木耳,酸辣开胃。

  等回到家的时候,钱晴已经有点迷迷糊糊的了,周皓抱着软软的媳妇,心里乱七八糟想些有的没的。

  一会儿觉得老婆真好,一会儿又想到幸亏这会儿没孩子,要有了孩子,俩人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转也很烦人啊。就比如现在,他想抱老婆就抱老婆,要有了孩子肯定老婆就要围着小豆丁转了。

  周皓一脸严肃从床头的暗格里摸出来避孕套。

  就,孩子晚来就晚来吧,反正爸爸现在也不需要你。

  *****

  过了十一月,天气就骤然寒冷。气温一天比一天掉的快。

  钱雨在忙活了大半个月之后,第一批粉条终于出厂了。她没有忙着卖,而是带着一捆粉条到大院里,想先让钱母和女儿妹妹们都尝尝。

  钱母做的一手好菜,自然也知道怎么辨认食材好坏,她拎起来粉条左右查看,中午试着煮了一锅熬菜。

  熬菜这种东西就是大锅菜,提前炸好的丸子,配上小酥肉,在锅里把五花肉炒到肉片缩起来,下香菇土豆冬瓜海带和各种调味料,再把丸子小酥肉加进去,加水一块熬煮,等到差不多半熟时候加进去泡好的红薯粉条。

  最后出锅的时候简直让人垂涎三尺,大锅里面各种材料汇杂在一起,这种家常菜的香味跟别的菜的香味不一样,这是一种能瞬间让人饥饿的香味。

  就像是小孩子在外面疯跑忘了时间,偶然闻到这股香味就会马上觉得饿到不行,恨不得回家抄起筷子和大白馒头吃上一碗熬菜。

  钱母让倩倩去喊周皓和钱晴俩人,熬菜一做就容易做多,这一大锅足够七八个人一块吃了。

  菜色已经够杂,钱母索性只蒸了些白面馒头,再熬上一锅小米粥。

  钱晴一边吃一边给她姐竖大拇指,粉条十分劲道,不是那种一夹就断的劣质货,因为是新做出来的粉条,吃起来觉得格外入味。

  周皓虽然话不多,但行为却很诚实,一个人干了三个馒头。

  吃完饭钱晴一拍桌子,马上心里就起了念头:“姐,你这粉条打算怎么卖?”

  好歹粉条厂还有她一成股份呢,销售环节当然要发挥所长了。

  钱雨想了想说:“这个月我不打算多卖,就在镇子上赶集还有在油田的早市上卖。等到下个月进入腊月份,我再大批量的出货。”

  钱晴给她姐支招:“那这个月就先得把质量名声做好,下个月才好卖。你那厂子不是有名字吗?叫倩雨粉条厂对吧,回头你也去找找印刷厂,弄点印字的蛇皮袋。单弄一批小的,我分开装点送去给妇女主任还有后勤那边的人尝尝,咱们粉条这么好,厂里的采购要是看的上,咱们就能把粉条卖到食堂去了。”

  “对了,姐,你闲了给老丁打个招呼,给他也寄点样品,反正他有门店,到时候在他那里弄个代销点也不错。咱们还能往省城卖。”

  钱雨激动的点头,再没有什么比用双手创造财富更有价值更让人高兴的了。

  这些日子里,她很累,也很辛苦,做粉条是个力气活,红薯要先挑一遍,红心的出粉少所以要跟白心区别开,还要清洗打碎,打粉机打成粉末,粉浆池里需要沉淀,淀粉需要挂起来漏水。下粉需要一眼不错盯着。晚上还要把粉条摊开在干净的地面上上冻,等到晚上的霜冻退了,第二天还要挂起来晾晒。这样反复三四次才算是做好。

  不过一切努力都有价值,这样做出来的手工粉,比大工厂机器出来的粉条更有韧性,也基本不添加任何化工用料。

  钱母也跟着出主意:“我这儿有个酸辣粉方子,回头你卖粉条时候就弄个小锅,调料配好放一边,谁要来试吃粉条就给他弄一筷子下去,也能给你招揽点人气。”

  钱母带着滤镜看粉条,觉得自己女儿做出来的粉条太不一般了,简直是自己吃过最好吃的粉条。

  “油田这边你不用管,现在夜市上管的不严,我就随便弄个小炉子在那儿卖酸辣粉,你放一批货到我的小卖部,我给你当个卖粉条的代销点。”

第61章 一更

  卖粉条这件事比起来做粉条轻松了何止一两倍, 唯一的麻烦是钱雨现在缺人手。粉条厂已经用了不少刘家村的人了,销售环节要是还用刘家的人就难免把人的胃口给惯大。刘二桃夫妻现在看是不见什么劣迹,但人心隔着肚皮, 头一年做粉条开张,钱雨不想用钱去考验任何人,不论对方通没通过考验, 都对她的粉条厂没什么好处。

  到最后还是把丁杰给叫来, 钱雨知道丁杰后面是要跟着钱晴的, 但现在钱晴暂时不用人手去南方, 门面店也还没有交房。所以丁杰在帮钱晴忙了一阵子,钱晴给他发了三百块之后这厮就不着家了,整天在外面野。

  钱雨给丁杰开了一个月五十块钱让丁杰在镇上推销粉条,还另外印了一些名片,上面写着倩雨粉条厂的地址。电话倒是还没拉, 因为拉一条电话几千块钱,这段时间只能先对付着。

  丁杰被他爹一脚踹出门, 只能委委屈屈跟着大姐去镇上摆摊卖粉条。

  蜂窝煤炉子上放一个小锅,旁边堆着半人高的粉条垛。钱母把酸辣粉的调料配好做成一包一包的, 醋也给配了个小酒盅, 一锅里面倒一盅就得。

  天气越来越冷,丁杰搓着手哈气, 从旁边那捆拿来做样品的粉条里抽出来一把,小锅里加水, 热气咕嘟中把料包放进去,再把粉条折几下也丢进去。

  筷子一涮,酸辣冲鼻的香味就在镇上的小街蔓延开。离得老远就能看见白气氤氲。

  这个镇子是离刘家村最近的镇子,叫梅花镇。镇子不大, 却有一两个村办工厂,单日逢集时候也是热闹非凡。

  不少附近村子的人都担着菜来这里卖菜,还有些卖小东小西的小贩也会蹬着三轮车过来摆摊。卖吃的小贩比较少,消费主力也是那些到处赶集的小贩们。不过大多都是卖点烧饼包子胡辣汤豆腐脑。

  丁杰这边的香味一窜,立马就有人忍不住了。

  寒冬时分,你正抱着家里带来的凉馒头啃,不远处却传来酸辣开胃的香气,这谁能受得了?

  再看丁杰,身后是用防水布盖着的一捆捆粉条,身边放着一个炉子配小锅,边上还搁着几个饭盒。

  不伦不类的,这是卖粉条还是卖吃食?

  丁杰前段时间常来卖布,这里有几个小贩已经认识他了,这时候就凑上来搭话。丁杰直接喊他们回去拿饭盒和筷子,他大姐说了,红薯粉成本不高,又一泡一大碗的,让他别抠唆,当样品的时候大方点。

  原本偏褐色的粉条一下锅就变成了透明的颜色,锅里面油光红亮,丁杰在饭盒底舀了一勺子辣椒酱,再捞一筷子粉条,浇上一大勺的汤。

  限于环境他就没有放葱花香菜,但这一大碗香味扑鼻的酸辣粉,里面点缀了点炸熟的花生米,怎么看都让人忍不住口水。

  两个小贩一人分了小半饭盒,又听丁杰说他是来卖粉条的。钱雨做的粉条用的是藤编的绳子捆起来的长粉条,一捆就有三十斤左右,卖价是四毛五,不要票。但要是成捆拿,那就是四毛钱。

  俩小贩一合计,觉得有赚头,当即一人搬走两捆。

  丁杰拿个长杆称,提溜着藤编的部分给他们称重算价钱,还塞了一张名片给他们。

  “你们要是卖完了还想要货,又碰不上我在这里,就可以顺着这条道去刘家村,我姐在刘家村村口开了一家粉条厂,叫倩雨粉条厂。你们直接去也能买。”

  出乎丁杰意料的是,不少摆摊的农户也来买粉条,而且个个豪气的按捆拿。跟前些日子买布时候的犹豫不决一点也不一样。

  不过想想也能明白,现在是十二月份,地里的菜渐渐也没了,各家都是靠着地窖里存的菜过冬,粉条这东西受放也受吃,本来也在大家的囤货清单上。难得碰到这种不要票还便宜的粉条,都是可着劲买。大不了拿回去左邻右舍分一分,一捆粉条很快也能分完。

  丁杰守着的酸辣粉小锅反而没几个人来尝,粉条卖这么便宜,大家对口味都有一定的容忍度。

  另一头钱母那里却是跟丁杰截然相反。夜市街上多了一家卖酸辣粉条的小摊,这个消息跟插上了翅膀一样传的飞快。

  “不就是酸辣粉,有什么稀奇。咱自己弄点粉条,兑点醋和辣子就得。前阵子我在那小摊上买的辣椒酱还没吃完呢,可香。”

  “就是那卖辣椒酱的摊主,搁子弟一小门口开小卖部那个。她做的酸辣粉真是绝了,你不去吃一次肯定要后悔。”

  ……

  到了晚上,钱母的小锅边上全是人,一个个都拿着自己的饭盒,老老实实留着口水等自己那份酸辣粉。

  钱母头上沁出了汗,倩倩也拿着一个小包跟在她身边收钱。

  一碗酸辣粉卖八毛,便宜肯定是不便宜的,但钱母粉条放的多,来吃的人一份也能吃饱,不算太亏。

  酸辣的味道太冲鼻子,登时就把一条街上其他家卖吃食的人给压了下去。尤其是不远处的宋晓红。

  宋晓红最近跟着她婆婆在这条街上租了个摊位做吃食,一碗炒面卖一块,口味虽然一般但也有人捧场。宋晓红还没得意两天呢,钱母就带着小炉子过来摆摊卖酸辣粉。

  宋晓红恨恨吐一口吐沫,扭脸看这条街上现在生意最好的卤味摊老板。想着跟对方同仇敌忾骂一骂钱母。

  却看见五大三粗的卤味摊老板正捧着饭盒,混迹在钱母小锅炉前面排队的人群中,脸上都写着渴望。

  宋晓红:……

  不由得跟她婆婆抱怨:“真就是邪了门,自己的生意让抢了还屁颠屁颠去给别人送钱。”

  她婆婆因为今天人少所以清闲得多,顺着她的话往下说:“那可不,没见过这么蠢的。”

  卤味摊老板已经习惯了,碰上普通的竞争对手他估计会跟宋晓红一样,但碰上钱母,呵呵……

  人家现在是有门店要看,不然光是来这里卖辣椒酱都能把他挤兑的开不下去。

  差距太大,卤味摊老板已经躺平,只是来买碗酸辣粉尝尝,顺便看看钱母是不是打算跟以前一样只卖半个月一个月就消停……

  透明的粉条十分劲道,却不会说咬不断,配上酸辣的汤汁,里面偶然出现的酸豆角和炸花生米像是点睛之笔,还有一两颗脆嫩的小青菜,只觉得是有一个妖娆火辣的小妖精在舌尖上跳舞,一直辣到胃袋里,暖绒绒的。

  钱母分的清主次,直接让周皓弄个大板子,上面写上价钱,倩雨粉条厂几个大字尤其清楚。

  身后还放着两捆粉条,预备着谁要散买就给谁称点,要整捆的就跟她一起去小卖部拿。

  倒也真的有人买,散买一斤五毛钱,还不要票。最重要的是钱母做的酸辣粉太好吃,让人对粉条的质量口感都很满意。

  钱晴小摊上上的衣服也越来越受欢迎,不仅是二厂的人,还有一厂三厂的都摸到摊子上来。

  没几天钱晴就发现了一个迫切的问题,等到晚上周皓下班的时候就看见媳妇正咬着笔头坐在桌子边上,身上披着一个米色的长围巾。

  这情景不亚于见鬼,毕竟钱晴毕业之后就不像周皓一样还每天看书,顶多是时常看看报纸有没有什么最新的政策下来。

  “媳妇,你干什么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2页  当前第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13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