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_分节阅读_第56节
小说作者:公子葭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17 KB   上传时间:2022-01-25 20:08:29

  钱晴把本子上的字一个个划掉,抓狂的揉着脑袋毛:“起名字呢!”

  周皓:!!!!

  “你说起个什么名字好啊?我这都翻了半天字典了,还没找到几个合适的字。”

  她上学时候最差的就是语言类科目,平铺直叙的东西她理解力很强,但凡跟什么氛围描写环境描写一沾边就抓瞎。

  “叫月啥好呢?周皓你快过来给我看看!我都急死了你怎么还在那儿站着!”

  周皓……周皓脚都要软了,整个人飘飘荡荡的。

  钱晴还在咬笔杆:“另一个字选梵?不好不好,太怪了。”

  周皓半天才找到自己的声音,颤巍巍地问道:“叫晴月好不好?”

  如果是男孩,就叫清越,女孩就叫晴月。

  还不知道自己老公已经脑子如脱缰野马的钱晴暗暗念了几遍,晴月?好像也还可以?

  当即满意把两个字写在纸上,美滋滋起身准备找个板子让周皓给她刻字。

  她的小摊最近揽客不少,但问题也随之显现,这一条街上卖衣服的摊子不止一个。如果不是有人带着来,那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她的摊位。

  钱晴本来打算明年等门面下来了再起名字的,现在看倒是迫在眉睫了。

  周皓看她利落的起身,整个人都不好了,赶紧上来扶住她。

  “媳妇,你有没有想吃的东西?我现在给你去买。”

  现在?外头天都黑了,小摊子也散了,他上哪里去买吃的。不过这种天气饿的快,钱晴还真想吃点什么了。

  “家里有剩下的馒头,裹上鸡蛋炸几片馒头当宵夜吧。”

  周皓觉得馒头片虽好,但老婆怀孕了,他就做这么简单岂不是显得他很没用:“咱妈不是送来些炸鱼块吗?我切个番茄下锅煮鱼块。”

  钱晴想着或许是周皓饿了,也就随他去。

  番茄配上炸鱼块,周皓还在番茄里面放了些糖,纵然钱晴不多饿也吃了两块。吃完又后悔,冬天本来就容易长胖,大晚上吃这些太罪恶了。

  忧虑的抱着肚子瘫在椅子上,看周皓利利索索把屋里收拾干净,又端了盆子倒了热水过来要给她洗脚。

  钱晴看到旁边搁置的木板,这才想起来刚才没说完的话:“周皓,你明天给我刻一下字吧,把晴月两个字刻好,我要把这个招牌放在摊位上,省的别人找不到。”

  正在埋头给她洗脚的周皓咔嚓嚓抬头,钱晴还犹自未觉。

  “哎,陈欣然跟赵南腊月里头结婚,到时候咱们送点什么好?还有你那个哥们王力,就是结婚第二天帮咱送东西那个。他老婆也怀孕了,咱是等到他们孩子满月再送礼还是先去问候一下?”

  “周皓?”

  “周皓你怎么了?”

  “!!!你给我放下来!”

  ……

  严寒让时间过的十分快,等到快进腊月的时候,钱雨的粉条依旧没有大批量的送到油田来。

  因为丁杰和钱母零零散散的卖粉条,居然卖出去不少。厂里根本积压不下多少存货。还有一些小贩摸准了倩雨粉条厂的位置,更是直接蹬着三轮车,有的还弄到拖拉机,一车能拉走好几十捆。

  进入腊月,倩雨粉条厂出现了问题。

  存货跟不上消耗,断货了。

第62章 二更+三更

  面对突如其来的断货, 钱雨当机立断。

  买机器,招人!

  这个时候本就闲人多,钱雨也不抠那一块两块的, 跟刘二桃商量之后直接开出二十块钱的价格,从腊月初五做到腊月二十八。

  刘家村立刻就有人赶到粉条厂,还有附近镇子上的人也有来的, 足足四五十个人。

  钱雨到底在这里人生地不熟, 让刘二桃去把关。刘二桃在这一片混的时间久, 别说刘家村, 镇上也认识不少人。七拐八拐的亲戚更是数不胜数。

  平日里都不好好种地整天混的不要,游手好闲过来蹭工资的不要,心眼小一看就不知道操什么心的不要……

  最后紧急招了二十个人。

  周皓又去农机厂帮钱雨挑了三台机器。大院里也重新辟出来三口大锅下粉条,粉浆池扩了一个,晒粉场地不够用了, 索性把周围空置的农田租下来两亩,找了个拖拉机压平, 晚上分出一批人在这里守着粉条上冻晒粉。

  刘二桃更是疯了一样在外面收红薯,钱雨对原料的把控十分严格, 那种烂红薯混的多的让她发现就一整批都不要。黄老二忙着盯上冻, 晒粉的事,钱雨要管着卖粉的事情还要看着工人们。刘二桃只能自己上。

  但刘二桃心里高兴!

  钱雨做生意敞亮, 上个月月底就把所有账务跟他们夫妻俩算了一遍。

  光是十二月份他们卖了大概半个月的粉条,就收入超过了五千块!按照他们跟钱雨的约定, 这笔钱里有他们的一半!

  钱雨顺带着提出了一个想法,问他们愿不愿意持股,要是愿意持股,那就给他们夫妻两个算两成的干股, 这笔钱就算他们的注入资金。如果不愿意,那就直接把两千五百块钱给他们,往后也是一个月一结账。

  黄老二看到两千五百块钱就大气不敢出了,刘二桃在狂喜之后勉强稳住了自己。

  最终决定,要干股!

  她算是看明白了,钱雨往后的能耐大着呢。这个粉条厂的盈利模式不会持久,今年严格意义上是他们占了钱雨便宜。毕竟机器场地这么大的投资,换个人根本做不来,也不是人人都能像钱雨一样敢从银行贷八千块。

  他们负责的红薯原料和人工费,这点钱跟机器一比根本不算什么。红薯都是刘二桃娘家牵线弄来的,五斤红薯连一毛钱都要不到,还能赊账。人工就更不用说,都是自家人,刘二桃准备过年之前一次性给结了。相当于他们夫妻两个几乎是无本投入,这种情况下的五五分基本相当于钱雨做慈善。看好粉条厂的发展,那自然是源远流长的干股好过一次性的收入。

  有了干股之后的黄老二夫妻更卖力了,黄老二几乎是每晚都睡在用苞谷杆搭出来的临时窝棚里,半夜起来好几次去看有没有人来偷粉条。刘二桃更是眼睛利刷的像豹子,生怕自己的亲戚手脚不干净。

  钱雨很满意,用股份把黄老二夫妻绑上来还是钱晴给她出的主意。

  她虽然户口转到刘家村来,但到底还是个外乡人。村办工厂为什么那么多做不下去的?还不是因为村里人勾结着厂里人下绊子。

  轻点偷你的货,重一点的也有那心眼不好的人家给你放个火下个药。乡下人的感情都很直白,有时候就是直白才让人无奈。

  为什么你挣的比我多?为什么你过的比我好?大家以前都是一样穷,你又凭什么甩开我们去过好日子?

  钱雨自从做粉条厂之后就越来越向钱晴的思维靠拢,不能太依靠人品,而是用利益绑住对方制衡对方。

  今年有了她这个粉条厂打前站,明年周边几个村子做粉条的肯定都不少。到时候才是一场硬仗,她要不趁现在把刘二桃招揽过来,等明年刘二桃夫妻两个自己开作坊,那才是合作方变竞争对手的棘手问题。

  所以钱雨给刘家村的村长送了不少粉条,刘家村说明年要修祠堂,钱雨也跟刘二桃交代说自己随个几十块份子。

  不求能给自己多少助力,只盼着他们能别对她的粉条厂操什么坏心。

  多加的设备一到位,厂子的忙碌就更上一层楼。丁杰被钱雨押在粉条厂盯出货算钱,六口大锅同时下粉,每天出厂的粉条都能垛老高。

  钱晴那边也拿了钱雨的粉条去拜访了好几户跟她关系好的人家,陈欣然、方工、李红梅和郑先、综管部部长陈岩、子弟一小的校长还有门卫……

  钱母也把筒子楼里跟她关系好的人家都送了送。

  一进腊月,钱母跟钱晴这边也不少人来催着要货。陈欣然的未婚夫赵南要了五捆,说是给家里亲戚送一送,还有婚宴上也要用到。李红梅家也是亲戚多,三捆。一栋楼里还有人上门来问为什么钱母那里断货了。

  钱晴一看,得,还得跑一趟粉条厂。

  正好倩倩也放寒假,周皓这边刚做完大修有了三天假。钱母让钱父也去请假,这下一大家子就浩浩荡荡冲去钱雨的粉条厂。

  周皓蹬着三轮车,上面坐着钱母和倩倩,钱晴跟钱父一人一辆自行车缀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天气太冷,几个人都是穿着厚厚的棉袄,上面用大拉毛围巾捂住头脸。钱晴还让白萍给她发了一批皮手套,这会儿一人一双,骑车不冻手。

  钱父心里担心大女儿,嘴上却不肯服软:“做粉条做粉条,她一个女人家家的,不管孩子上学还开厂,欠人家银行那么多钱,还不上怎么办?开厂还跟黄家人搅和,就不怕黄家人去把她厂子砸了……”

  钱母抱着倩倩,拿围巾捂着嘴脸,闻言就鄙视了一眼钱父。

  他还不知道钱雨的粉条厂现在是多红火,加了机器都续不上货。现在听说还有小摊贩等粉条能等到半夜的,这种情况下能还不上银行贷款?

  出了梅花镇,往刘家村的大路上人跟车都越来越多,好些拖拉机还有三轮车跟钱父他们一个方向。

  钱父有点摸不着头脑:“散集了?不至于吧,这么早。”

  倩倩脆生生的声音响起来:“姥爷,跟咱们相反方向的都带着粉条呐!”

  钱父定睛一看,还真是,骑自行车的后面紧紧巴巴能捆三捆粉条,三轮车装到快高到人的下巴上,蹬车子都要半站着。还有拖拉机,满满当当装载了一拖拉机,上面搭着油布。

  钱父心里一沉,却又觉得不可能,怎么可能啊,大女儿不像小女儿机灵,做生意还能做的比小女儿还大?

  结果越往前走越能看明白前面的状况,一排高院墙的前面开了一扇大铁门,大铁门前全是排着队的车子。排到了就把车子开进去,装好粉条从另一个门再出来。排不到的就在后面挤挤挨挨放着,有的性急的单把车子撂下,自己跑到最前面去问什么情况。

  而站在门口登记出货收钱的,赫然就是刚长了膘就被消磨殆尽的丁杰。

  丁杰顶着一个鸡窝头,跟一个带口音的小贩据理力争。

  “说了再等等啊,那粉条不干,卖你你不亏吗?湿粉条比干粉条重的多,你买回去也卖不了!”

  小贩嘴硬着:“稍微湿一点怕啥?我拿回去挂在带炕的屋里烘一烘就完事了!”

  丁杰不耐烦的摆摆手:“没那个规矩,卖出去湿粉条我们口碑还要不要了,你再吃坏了找我们事怎么办。就再等一会儿,我们厂里已经去检查了,有晒好的就先拿出来卖。”

  钱父:????

  这还是那个被大舅子揍的上蹿下跳的小子吗?这副义正严词的正面人物样,真的是丁杰?

  倩倩老远看见丁杰就弯了眉眼:“表舅!”

  丁杰这会儿也正头大,还以为是自己幻听了,连续听了好几声才抬头去找,一见钱父钱母倩倩还有钱晴两口子都来了,立马抱着出货单就跑过来。

  “姑,姑父,二姐,二姐夫,你们咋来了?这么冷的天呢。”

  钱晴看丁杰做的有模有样也替她大舅高兴:“这不是来进货吗?顺便帮帮忙,我姐呢?”

  丁杰指指厂房:“在里面检查粉条呢。”

  倩倩在三轮车上一个劲的蹦跶:“表舅表舅!”

  丁杰把倩倩抱起来:“走走,你们别排队了,从那边的地里过,我给你们把后面的小门打开。”

  周边也有人听着丁杰的话,本来还想着这家子插队不厚道,再听那小女孩叫嚷着要找妈妈。得,人家这关系是真硬,自己还是老老实实排队吧。

  等到进了厂子里面,别说钱父,连钱母和钱晴都十分震惊。

  时间太紧,钱雨就只弄了两间大房子,八百多平的大院里,搭的最多的是草棚子。草棚子底下全是大锅,下面烧着热乎乎的火,甚至有人在穿着短袖下粉条,锅子边上站着人拿着竹竿等着,看下锅里的粉条好了就用细竹竿串起来,每一口大锅边上都有搭好的架子,湿粉条搭在上面,只等有工人过来把粉条拿走分到外面的地里去晾晒。

  另一边最大的草棚子底下是两个粉浆池,还有在屋檐下放着数十个布兜子,每个兜子下面都放一个脸盆,接着从上面漏下来的粉浆水。

  院子里的热火朝天一点都不逊于外面,工人们来来往往,脚上穿着胶鞋。

  丁杰还在介绍:“现在每天都能出个几千斤粉条,就是晾晒这事太麻烦,粉条出来之后还要晾晒上冻过上几天完全干透才能往外卖。”

  隔着一道门,钱晴也能看到另一边的田地里,已经搭起来了长长的晾衣绳一样的东西,湿粉条的杆子两边一绑,就能稳稳当当挂在中间。

  正当一家人为这个厂子满心震撼的时候,钱雨一路小跑过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2页  当前第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13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