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化宋_分节阅读_第247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3-02-01 12:33:24

  他国中的子民都还没过得怎么好呢,怎么可能拿钱去惠外人。

  只有先把他们掏空掏尽,让其国内民不聊生, 到时再收回河西走廊,可就容易多了。

  想到这,赵士程又另外起旨, 再补贴了西北一份购买青盐经费, 虽然他可以大量印钱去买, 但思考之后, 他还是没有如此做, 毕竟货币这东西到时还是会流回大宋,稀释了自己这边的购买力就不好了。

  他的信誉是这些年认真经营下来的,这价值可比这钱贵多了,就是因为相信皇帝陛下,他的在经济、税收、战事上的安排才会那么容易推行,顺风局下,大家都是支持他的。

  可他如果露出任何得意忘形的姿态,原本支持他的人都会变成阻力,这世上,永远不缺聪明人。

  不过,西夏的事情,也需要提前做准备。

  萧干和耶律大石,都是可以重用的人才,尤其是耶律大石,如果他能占据西域,从新疆出发,与大宋一起,夹击西夏,便能直接断掉西夏的后路。

  还有西藏青海的诸羌,这些人都是墙头草,若是西夏倒下,他们绝对会成为冲杀在第一线的豺狼,可以提前拉拢的他们。

  还有,藏区……

  赵士程回想了一下,在吐蕃帝国和唐朝同时灭亡后,青藏高原四分五裂,政治中心已经从拉萨转到了青海附近的萨迦,如果想要控制藏区,也得提前做准备的。

  就他所知,藏区还是奴隶制,真正有战斗力都在青海一带,唐朝之后,气温下降,藏区的农业已经很难支持大规模对外用兵,只要能用好河湟一带的诸羌,那还是能在高原纵横的。

  他撑着头思考了一会,又私下写了一封手书,让西北刘仲武去招揽一些西北羌人部族的少年,前来东京求学,东京城会包揽他们学习生活费用。

  写到这,他思想又扩散开来。

  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不如直接在东京城开一所外国语学院,将吐蕃、诸羌、西南夷的优秀年轻人招揽培养,灌输大宋的治国理念,将来大宋如果将这些地方收入治下,那就正好可以让他们带领家乡致富,改变当地的生活。

  嗯,还可以让一些懂得外族语的学生,去到海外、西域、诸夷做事,这样的人用起来,肯定比在当地随便找个向导更放心。

  就这么决定了!

  赵士程把自己的意思写在纸上,招来讲义司,让他们出门,设立一个新的朝廷机构,名字,就叫外事院,将来大宋出访的使臣、各军的顾问,都可以从这里出来。

  这事没遇到什么阻碍,或者说,在大宋任何新增官僚职位的事情,都不会招来反对,毕竟有那么庞大的候补选人在等着上任呢。

  选人们虽然有些读死书的嫌疑,但能在大宋百万读书人中卷出来的,智力无疑是合格的,尤其是在背书读书一道上,完全可以相信他们。

  这个外事院的建立并没有引起什么水花,在辽国覆灭、金国暂时退避,收回燕云后,大宋民间的舆论已经有些飘了,言谈举止之间,多了些大唐时□□上国的味道。

  高丽国本来是大宋金国两边都在朝贡,如今他们年年都朝贡大宋,对金国的朝贡则找借口一拖再拖。

  因着大宋新出的好东西太多,大理国、南洋诸小国,都已经把朝贡这事改为一年一次——虽然他们来朝贡的更多目的是做生意,但无疑大大地满足了大宋上下的虚荣心。

  如此一来,皇帝陛下因为夷人太多,设立一个外事院,很合理,完全没有问题。

  就连户部给预算时都十分大方,他们在最初几年其实都很抠,毕竟国库已经几十年没过过富裕日子了,不过现在官家在位后,大家已经放开手脚,毕竟官家说了,现在花钱是为了以后过上更好的日子。

  官家虽然凶狠了些、挑剔了些,可说过的话,从来没有办不到的。

  官家说的话,都是对的!

  ……

  寒风呼啸,今年的大宋冬天非常冷,大雪漫天,覆盖到遥远的天际。

  但依然影响不到繁华热闹的东京城。

  宫城中,太上皇与太上皇后带着儿子孙子们,正观看城中最优秀的歌舞表演。

  能入城为皇族献舞,本就是这些伎者们职业生涯中最高的荣耀,自然拿出了最高的水准。

  而这些歌舞之中,早就不只是普通的汉舞了,还有高丽、南越、北方关外的舞者,他们早就在京城里讨生活,异域风情十足,在这样冷天气里衣衫单薄,舒展弹跳间,却丝毫不受影响。

  对于一个被后世无数舞蹈洗礼过的现代灵魂,赵士程看了一会,便有些想打哈欠,但他控制住自己,因为他这一个哈欠,就能让这东京城里最优秀舞者们,职业葬送,成为笑柄。

  不过,干座着实在有些无聊,于是他干脆找了一把琴,遇到喜欢的舞或者旋律,就拔弄两声合一下,遇到不喜欢的,就撑头看着,用出神来打发时间,直到整个表演结束。

  他弹琴的理由是太久没有陪伴母亲,今天正好有空,就弹琴娱亲。

  只不过等下方的表演完毕,赵老突然露出笑意:“我儿可还记得你幼时也喜欢弹琴娱亲,许久未听你弹那乱音,不如再给老父我演奏一番。”

  赵士程回想当时拿古琴和老赵相互折腾的样子,笑了起来,按弦泛音,给老赵弹了一首曲子,具体是什么名字,他已经忘记了,不过他以前没当太子的时候曾经抽空把一些喜欢的曲子用古琴重新编过谱,选过几首适合古琴的曲子。

  老赵终于满足了,骄傲地表示很喜欢这年礼,以后可以多给老爹听听。

  赵士程当然答应。

  他收回手,将修长的手指放上暖炉,目眸一瞥,看到一位年轻乐师那欲言又止,却不敢言的神色——以他的地位,是没资格在这种场合说话的。

  哪怕与赵士程无意间四目相对,他也是瑟缩了一下,又重新抬起头,没有躲避皇帝的目光。

  赵士程笑了笑,起身离开,同时吩咐内待,让他把自己以前编过的曲谱和一些自己改过的简谱送给那个乐师。

  不需要问对方的名字籍贯,教他是不可能了,自己没有这个时间,先前他为了改谱,还自己重新手算了十二平均律来定准确音阶,好像也一起写了进去,至于他能揣摩到多少,就看他的造化了。

  嗯,那些谱子好像就一本,没有抄本?

  算了,都送出去了,没有就没有吧,反正他以后也不会在音乐里投入多少时间,送给有缘人好了,说不定以后还能当一件文物流传呢。

  -

  过了几日,赵士程看了看屋外的大雪,挣扎了一下,在出门访查和宅在家里休息间难以抉择,但到底还是起身出门,这样的大雪,反而能让他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

  这次就不出门太远了,就在城外转转便是。

  因着没出远门,他也没牵毛驴,带着几个随从漫步在已经将雪扫除的街道上。

  不少住户趁着晴天,爬上屋顶,将雪盖掀下,避免压坏房屋。

  还有孩子伸着小手,将没有沾上脏污的雪团捧起,放入水桶中压实,这样便不用去买水了。

  街上一间澡堂外排起了长队,冬天里家中不好洗澡,泡澡堂子便成为了一件不贵又十分享受的事情,还有妇人带着几个孩儿排队,小孩正在一边的打着雪仗,她则大声吓唬着孩儿们,说等会要找堂子要一个桶,给他们搓一桶泥出来。

  街道上大多是两层的建筑,二楼的屋檐外,挂着几块腊肉,那些是他们在年末时对自己的酬劳,一只麻雀去叼食腊肉,却见房梁下容易落下一张网,把腊肉和雀儿一起困住,一个少年大笑着说今天可以加餐了。

  赵士程脸上露出了微笑。

  他去了上次去过的贫民窟,结果这些垃圾带已经变成一座座新修的民居,原本住户早不知哪里去了。

  一名货郎挑着担子,从旁边经过,沿街呼喊着卖爆竹了。

  没走几步,便有妇人出门,叫住货郎,买了十响爆竹,说是除旧迎新。

  赵士程有些好奇,也走上前去,发现他担子里的爆竹和后世已经十分相似了,不再是装在竹筒里,而是用经纸卷着黑火药,用引线串上。

  “这是新做爆竹,便宜,比竹筒可响多了,一串十响,十文钱,图个十全十美,大吉大利!”货郎赔笑道。

  赵士程买了一串,提在手中拆了一个,普通的草纸,泥巴糊底,纸引线……黑色的粉末撒落,把旁边一个穿着旧袄、正在玩雪人的小孩子馋哭了,他脏脏的脸上全是渴望,脖子伸得老长。

  他笑了笑,将这串爆竹递给这个挂着鼻涕的小孩,陪他一起点燃了这串爆竹。

  除旧迎新。

第336章 动荡

  新年过后, 赵士程又按程序举行大朝会,接见各国使臣,同时给朝臣发了一笔奖金, 虽然不多, 但也算是对他们一年辛苦的犒劳。

  接下来便是沐休,不重要岗位上, 官员大多回家过年, 只剩下一两个值班。

  东京城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烟花爆竹遍地,街头有各种杂耍班子, 到处是疯跑的小孩儿,欢呼声冲上云霄, 在楼阁间回荡。

  大小的铺子却是没有放假,这正是一年最赚钱的时候,大家都趁着过年花点钱, 过几天享受日子,这样的生活才是有盼头的。

  连慈恩所也会在这几日, 把孤寡老幼聚集起来,一起吃饭烤火,让年幼的孩子给老人表演一些才艺,孩子总能给老人带来快乐。

  晚上还能在宫城外看到漂亮的烟花表演,这次的烟花和以前有最大的不同, 就是这一次的烟花是用火炮轰上天空的, 不像以前只能在城门附近看到, 这次的烟花炸得老高老高, 爬得稍微高些, 不被遮蔽视色, 便是在十里外也能看得见。

  这一晚,原本拥挤在城门的人流有了极大的改善,城门边那火炮巨大的响声反而让人不适。

  快乐地庆祝一天后,大人小孩都疲惫地回家,吹熄灯火,进入梦乡。

  月亮挂在城墙边上,和在城墙上守卫的士卒一起,静静地凝视这世间。

  城墙上,赵士程轻轻舒了一口气,伸手捏了一把墙上的积雪。

  轻软的积雪像云一样歇在他掌心,冰冷的寒意顺着掌心涌上大脑,让人的精神越发清醒。

  又是一年过去了,这可是1126年了呢。

  如果按历史,今年便是靖康元年,他也已经快二十三岁,应该在和北方诸州的汉民一起,纷纷渡河南下,进行历史上第二次衣冠南渡。

  居然都那么久了……

  赵士程将手炉随意递给了城墙边的一位士卒,惊得这年轻的小兵差点立刻跪下谢恩,被皇帝挥手阻止了。

  走下城楼,赵士程呼吸着冰冷的空气,又回头看了一眼高耸城楼。

  有生之年,他希望治下的帝国首都,不再需要城墙。

  -

  正月,燕山府路,燕京城。

  在大宋治下两年,燕京府正在以惊人速度恢复元气。

  去岁,朝廷下发旨意,清点燕山府的无主荒地,租给无地流民,这一举动瞬间吸纳了大量关外的流民——这些年,草原天气越发寒冷,不知多少牧民在冬季被掩埋在大雪之下。

  金国虽然也有过救灾之举,但奈何国力不堪,国库中根本拿出那么多的银钱,不仅如此,为了支持将女真部族南迁的计划,金国还必须向草原各部收税。

  整整两年,金国都在处理草原上的变动,如今金国东西两处枢密院已经有越来越严重的冲突。

  女真族虽然建国十年,也有完整的征丁制度,但依然是一个个由部族组成的联盟。

  虽然在这些联盟中的各部族的统领都还听从国主命令,但他们也需要推出自己在朝廷中的代言人,争取更多的利益,造成了女真部族中山头林立。

  阿骨打一脉的子孙如今正值壮年,而其它女真部族还把持着自己自家兵丁,为了不失去兵权,他们大多倾向于西枢密院的完颜娄室。

  阿骨打一脉自然是暂时服从完颜宗干这位阿骨打的长子。

  在宗翰和吴乞买死后,国内暂时没有谁有足够的威望,能压下女真内廷和外廷的不和。

  没有足够的威望,自然便没有严格的军纪。虽然完颜宗干几次命令各部驻军,不得骚扰治下,可这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女真士卒没有军饷,想要花销,自然要去抢劫勒索,致使许多关外北人,也受不了这几多盘剥,常常拖家带口翻越山岭,逃往关内……

  一名年轻的将领在风雪天里,眺望着远方群山。

  群山之峡谷之中,可以明显看到如蚂蚁一样的人群,正缓慢又坚定地向城池走来。

  “让人再多备些火堆,热水。”岳飞转头吩咐下去。

  “还要收容这些流民么?”杨再兴伸着脖子,无奈地道,“虽然只是一顿饭食,可那也是粮食啊,朝廷如今没在燕山府征田税,军粮都是辽东送过来的。”

  岳飞道:“天寒地冻,若非活不下去,他们又何必在这腊月逃亡?”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2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7/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化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